什邡市蓥华中心卫生院 四川德阳 618403
急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在中医学中被认为与人体整体的内在平衡失调紧密相关。中医认为,健康的状态是阴阳平衡、气血和畅、脏腑功能协调的状态。急性胃炎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外界邪气侵袭、情志变化、饮食不节或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进而出现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治疗急性胃炎,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重视通过辨证施治,调和脾胃,恢复和维持人体内在的平衡状态。
1. 病因病机
1.1 外感邪气
在中医学中,外感邪气是指自然界中的不良气候因素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六淫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是外感邪气的主要类型。这些邪气通过人体的皮肤、口鼻等途径侵袭人体,影响胃腑的正常功能。例如,寒邪能使胃腑收缩,导致胃气凝滞;湿邪则容易使胃腑功能迟滞,形成湿阻;而火邪则可能导致胃热炽盛,引起急性胃炎。中医治疗时,会根据邪气的性质和侵袭的程度,采用相应的解表、散寒、清热、化湿等方法,以恢复胃腑的正常功能。
1.2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是指饮食习惯不良,如过量饮酒、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对胃腑造成损伤。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不适宜的饮食会直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胃气失和,进而引发急性胃炎。例如,过量饮酒会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气上逆;生冷食物则会使胃腑寒凝,影响胃气的升降。中医治疗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等方法,同时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以促进胃腑功能的恢复。
1.3 情志内伤
情志内伤是指由于情绪波动过大,如怒、忧、思、悲、恐、惊等,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情绪波动过大,尤其是怒气,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胃气的升降,造成胃腑功能紊乱。忧思伤脾,也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中医治疗情志内伤引起的急性胃炎,会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养心等方法,同时辅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恢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作。
2. 临床表现
2.1 胃痛
急性胃炎患者所经历的胃痛是该病症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即所谓的“不通则痛”。在中医理论中,胃为“水谷之海”,是食物受纳和初步消化的场所,其气机以降为顺。当外邪侵袭或内部失衡导致胃气上逆或下降受阻时,便会产生疼痛感。疼痛的性质可能表现为隐痛,暗示着气血瘀滞;刺痛则可能与血瘀有关;而绞痛则通常与寒邪凝滞或气滞有关。胃痛还可能伴有胃部的饱胀感、灼热感或饥饿感,这些都是胃气不和的外在表现。中医治疗胃痛时,会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调和气血、温中散寒或疏肝理气等方法。
2.2 恶心呕吐
恶心和呕吐是急性胃炎患者常见的症状,反映了胃气上逆的病理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胃主受纳,其气机以降为顺,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会导致恶心和呕吐。呕吐物通常包含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胃液,表明胃的受纳和消化功能受损。呕吐也是身体试图排出胃中不良刺激物的保护性反应。中医治疗恶心呕吐时,会根据症状的轻重和病因,采用和胃降逆、健脾止呕等治疗原则,同时配合适当的饮食调整,以减轻症状并促进胃气的恢复。
2.3 消化不良
急性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包括食欲减退、腹胀、嗳气等症状,反映了脾胃运化功能受损。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与胃共同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当脾胃功能失调时,食物不能有效转化为气血,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可能是因为胃气虚弱,无法正常受纳食物;腹胀则可能是因为气机阻滞,导致食物在胃中滞留;嗳气则可能是因为胃气上逆,携带未消化食物的气味上冲咽喉。中医治疗消化不良时,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因,采用健脾和胃、理气消胀等方法,同时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难以消化或影响脾胃功能的食物。
3. 治疗原则
3.1 调和胃气
在中医治疗急性胃炎的过程中,调和胃气是核心的治疗策略之一。胃气的正常升降对于食物的消化和气血的生成至关重要。当胃气不和时,食物不能正常下行,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痛等症状。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药物配方来调和胃气,如使用理气药如柴胡、枳实来疏肝理气,或者使用健脾药如白术、茯苓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针灸治疗也是调和胃气的有效手段,常用的穴位包括中脘、足三里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恢复胃气的升降平衡。,中医还会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影响胃气运行的食物,如生冷、油腻等,以辅助药物治疗的效果。
3.2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是中医治疗由外感邪气引起的急性胃炎的重要方法。外感邪气,尤其是热邪,会导致胃热炽盛,出现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通过清热解毒的药物来清除体内的热邪,如使用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胃痛和呕吐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药物的配伍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中医还会建议患者多饮水,以帮助清热和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3.3 调理情志
情志内伤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导致急性胃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情绪波动,尤其是怒、忧、思、悲等情绪,会影响肝气的疏泄,进而影响胃气的升降,导致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通过调理情志的方法来恢复胃腑功能,包括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冥想等手段。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调整情绪,减少情绪波动对胃腑功能的影响。音乐疗法则通过舒缓的音乐来调节患者的情绪,促进身心的放松。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情绪状态,选用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物,如郁金、合欢皮等,以辅助情志的调理。通过综合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胃腑的正常功能,缓解急性胃炎的症状。
结语
中医对急性胃炎的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和整体调理。通过调和胃气、清热解毒、调理情志等方法,中医旨在恢复胃腑的正常功能,促进气血的和谐运行。治疗过程中,中医不仅注重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手段,还重视患者饮食和情志的调整,以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中医还倡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预防急性胃炎的发生和复发。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中医为急性胃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