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的城市资金下乡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的城市资金下乡路径研究

李超凡

身份证号:131182199206063420

摘要:目前,财政资金主要来自城市的工商业税收和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属于城镇资金的范畴。银行金融资金大多数来自城市居民和企业的存款,也应纳入城市资金的范畴。本文将针对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的城市资金下乡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资金下乡

前言: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精神,关键在于畅通城乡资金要素流动,尤其是要推动城市资金下乡,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足够的血脉动能。既要开辟城市资金下乡的渠道,满足城乡融合的资金需要;又要提升城市资金下乡的效率,促进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一要整合城市财政资金下乡渠道,化解融合项目的资金瓶颈;二要扩大城市金融资金下乡规模,满足融合项目的资金需求;三要支持市场化投融资平台,推动城市社会资金下乡。

1.城市资金下乡的重要性

城市资金下乡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目前我们国家高端技术人才却集中在大城市,多数都在北上广人才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农村大量劳动力出城务工造成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大多只有老人和孩子,即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也无人开发利用,更别谈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同样的道理。能干点什么?怎么会有属于自己的农业名片,怎么去吸引更多资本的投入,更多项目的开发,即便守着绿水青山也不会变成金山银山。但若城市资金下乡借农业发展新时代契机,舌尖消费倒逼田间生产,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变革,会吸引更多年轻的高素质劳动力回乡来种地,振兴乡村经济[1]

城市资金下乡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阳山水蜜桃的成功,不仅有当地政府与老百姓的齐心协力,更有社会资本的投资开发,社会资本的投入给阳山水蜜桃产业链注入新的活力,在自己获得收益的同时,又反哺了阳山整个地区的农业发展,让他们有更大的能量去发挥,更多的机会能把握。因桃树与城市资金结缘,这个江南小镇在社会各资本的帮助下,走出乡村新发展模式,成为全国乡村的榜样,它的发展路径是他之所以能成功并持续成功的关键。

城市资金下乡有助于乡村文明的积淀。当以市场眼光审视乡村时现代农业也是一片蓝海,乡村的青山绿水,风俗人情及没落的古老村庄房子等资源被遮蔽的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乡村更贴近自然,贴近人文,贴近情感。是当下有更多压力的城市人的精神原乡,城市资金下乡应市场需求,打造解城市人乡愁,乡村空心病的第三空间势在必行,村民有了产业,村庄就有了未来,乡村文明得以传承,慢慢的沉淀在乡居生活里[2]

  1.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的城市资金下乡路径

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政策理念转化落实的内容之一。要建立各级政府支持城乡融合投资的平台和载体,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能量,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城乡融合发展。

2.1构建投融资平台

投融资平台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由城市各级财政资金直接参与或间接支持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投资资金运行平台,确定融合领域、选定融合项目,开展融资投资活动。财政资金参与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投资平台,可以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要有中央财政资金直接参与的城乡融合发展基金,也应有省级财政资金构建的城乡融合发展投资集团,还应建立各个城市财政资金组建的城乡融合发展投资公司,形成多层次的、多领域的投资资金运行平台体系,共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3]

建立中央财政资金直接参与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基金。由国家财政组织、主导、出资,动员中央企业出资参与,建立国家级、上千亿元的城乡融合发展基金。基金运行以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为指导,以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人口城市化为方向,以支持各省区市县域内城乡融合项目为重点,开展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投资融资活动。对各省区市城乡融合项目支持,采取东西部省份差异化原则,对东部发达省区市支持一个项目,西部省区市可以支持两个项目。被支持项目由各省区市根据自己需要申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基金组织审核、批准、出资、监管。

2.2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长效机制

完善财政农业资金供给制度,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推进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统筹使用。通过建立部际会商机制,沟通资金流向,加强指导服务,为各省区市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创造条件。行业内涉农资金可以从预算编制源头整合,行业间涉农资金可以在预算执行环节统筹。同时,要加强行业内与行业间的涉农资金整合衔接。其次,增设城乡融合资金,完善财政涉农资金项目体系。在涉农资金中,设立中央、省、市、县用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专项资金,或者对现有涉农资金项目进行统筹整合,形成用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大综专项资金。同时重视城乡融合项目开发,明确每年新增的涉农资金分配向城乡融合发展的专项资金范围倾斜。再次,推动涉农资金与任务清单的衔接,完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系。根据各项涉农资金保障的政策内容,设立任务清单,实行差别化动态管理。把任务清单划分为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给予各省区市不同的整合权限,实施差异化督导管理。根据农业农村实际需要,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同步下达资金与任务清单,强化资金分配下拨与任务清单下达的衔接匹配,确保资金投入与任务完成相统一。

2.3满足融合项目的资金需求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通城市金融资金流向乡镇产业的渠道。同时,要加强乡村信用环境建设,推动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商银行参与城乡融合发展。鼓励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开发城乡融合的金融产品,加大城乡对融合项目的开发力度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城市金融资金向乡村流动,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乡村扶贫脱贫,需要金融资金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需要金融资金参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离不开现代金融资金的持续大力支持。城市金融资金向乡村流动是指农村贷款(县及县以下)包含农户贷款和乡镇企业及各类经济机构贷款。做好承包地融资担保的基础性工作,提高承包地融资成功率。实现承包地抵押融资功能,前提是要完善农地所有权、农地使用权的相关制度法规。要通过法律与制度,明确承包地具有除了农业生产之外的融资担保功能。同时,还要构建包括农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农地(使用权)价格评估、市场中介及监管等在内的配套制度体系。这样,才有可能完成现代金融机构融资所需要的抵押贷款程序,满足小农户开发现代农业项目的融资需求。

结语:城乡融合项目是城乡要素流动的有机产物。在县域范围内,使用乡村土地和人力资源,利用城市资金、资金、产业和技术开发的三次产业项目均属于城乡融合项目。城市资金下乡,一般是指在扶贫脱贫、乡村振兴期间,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或直接支持的形式,利用城市资金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城市经济力量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金融体系迅速成长完善,城市资金规模日益壮大,在资金要素上,可以回馈农业农民,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同时,随着城市生态环境标准要求提高和城市活动空间压缩,推动二、三产业向县域转移,也会带动城市资金下乡。

参考文献:

[1]谢心荻.数字赋能城乡要素流动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3,21(01):50-56.

[2]李梅,黎涵,刘成奎.财政支农支出、农村资金外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经济问题探索,2023,(01):159-175.

[3]王赐汉.关于土地整治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监管分析[J].活力,2022,(2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