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家庭农场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3

东海县家庭农场发展探讨

王保丽

江苏省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内容简介:本文介绍了东海县家庭农场的进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初步成效,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建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体现出中央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同年4月,东海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发展家庭农场的文件,制定了鼓励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发展。经过十年的实践,东海县的家庭农场发展工作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关键词东海县家庭农场发展探讨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23年底东海县已登记注册870户家庭农场,从业人员9300余人,经营规模达21万亩。类别主要分粮食种植、果蔬种植、花卉苗木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东海县的家庭农场是指土地经营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蔬菜面积30亩以上、其他经济作物50亩以上、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面积100亩以上,经原县委农工办,现为东海县农业农村局认定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强力推动落实

201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农场发展工作,每年的县农村工作会议对发展家庭农场工作更是进行进行重点部署,每年都明确提出当年的家庭农场发展目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主管领导经常深入乡村调研、关心发展家庭农场工作,并随时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措施、办法,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宣传,激发发展动力

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网站,并制作专题片,进行宣传发动、加强引导,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从东海的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力的现状出发,必须要从培育以家庭农场为主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着手,必须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激励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家庭农场建设。

(三)出台政策,“六位一体”扶持

为了指导和保证发展家庭农场的顺利实施和推进,县委、县政府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发展家庭农场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从项目、财政、用地、税收、社会保障、服务等六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优惠政策,并附有《东海县家庭农场认定暂行办法》。

项目方面,家庭农场优先承担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农开、农机等部门安排的各级基建类和财政专项补助项目。财政方面,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重点向家庭农场倾斜。用地方面,家庭农场经县城乡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许可,可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建设农产品仓库、晾晒场、农机仓库等生产经营用临时建筑物。税收方面,家庭农场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家庭农场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可以免征所得税。建设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而占用农村集体林地、养殖水面以及渔业水域滩涂等农用地的,免征耕地占用税。直接用于农、林、牧业的生产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社会保障方面,设立家庭农场专项农作物保险,将家庭农场纳入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范围,提高保费标准和理赔额。服务力度上,各部门各乡镇依法合理地衔接处理好家庭农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其健康快速发展

(四)评选示范,指引发展方向

制定东海县示范家庭农场“6+5”评选标准,即“6个基本条件和5个提升条件”:

基本条件(只有达到基本条件的家庭农场才能申报):1、家庭农场内家庭成员在农场固定从业人员不少于2人,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农场主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有一定的适度经营规模:经营规模大于东海县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的20%;3、设立显著的名称标志牌;4、出入口旁设立“家庭农场”简介;5、家庭农场周边设立明显的界限标志;6、有固定场所:(1)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场房场地;(2)有基本的办公用房;(3)相关生产管理制度齐全并上墙;(4)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上墙。

提升条件:1、有相应的农业生产经营技能、管理经验和农业机械等物质装备,硬件投入达到50万元以上,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2、制定有近期、中远期发展规划,有规范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生产记录齐全,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3有自身注册商标,或有可使用的品牌,品牌化经营程度较高。如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可优先推荐;4、具有鲜明的主导产业,土地产出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对周边农户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亩均产出和经营效益比普通农户高出20%以上。5、有完整的财务收支档案。

2013—2023年,全县评选并命名了318家“示范家庭农场”,评出的“示范家庭农场”管理规范、效益明显、带动力强,较好地发挥了助农增收、带农致富的作用,为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初步成效及特点

发展家庭农场发展是适应当前东海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家庭农场得到了快速、健康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已有登记注册870户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达21万亩。每户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少则50亩,多则600多亩,户均经营规模209亩,有效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发展效果已初步显现。

2、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家庭农场的组建提高了生产专业化程度,生产效益更直接关系到农户家庭的经济收入,原来农户分散经营的3-5亩土地种与不种,种的好与不好对其收入影响不大。现组建家庭农场土地集中后有效地增加了农民家庭收入。

3、初步培育了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由于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比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大很多,家庭农场经营者对于自己家庭农场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都选择适应市场的新品种进行种植,并实施新技术,投入也比较高,更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4、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农场主的家庭收入。同时由于家庭农场对周边群众的示范带动,一些农户不断加入到经营家庭农场的队伍中,成为新的家庭农场经营者,不仅提高了收入,还使得农业生产、物流销售形成专业完整的产销供应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经营体系。

四、面临的问题

1、规模土地难流转。家庭农场要求较高程度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需要家庭农场主从普通农户手中流转较多的土地。然而,我县土地流转已超过三分之一,剩余的很多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不少农场主都面临土地流转的难题。农场主虽然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但很难租到集中连片、具备机械化作业条件的田地。愿意流转的多是只有几亩地的农户,集中连片利用需要做几十农户的工作,规模流转难以实现。

2、发展资金难筹措。发展家庭农场离不开金融支持。一些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却遭遇融资难。多数农场主没有很多可抵押的资产,只能获得小额贷款,而靠少量贷款只能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大问题,不少农场主为此头疼不已。目前商业银行按照上级精神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贷款规模限制的较多。

3、经营风险难防范。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比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大很多,为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多种植设施农业,投入资金较多,如遇到冰雪大风等自然灾害,农场主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营缺乏保障。

4、技术人才难寻找。多数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但由于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他们迫切需要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或专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来进一步提高其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

5、社会服务难到位。农产品市场走势如何?种啥划算?养啥赚钱?种植养殖有哪些新技术?养什么禽畜有市场?这些都是农场主迫切需要的信息。缺专业人员、缺专业信息渠道、缺对国内外市场的专业研判等,使得家庭农场主难以掌握并有效利用市场信息。

五、对策及建议

一是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县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兑现去年县委3号文《关于发展家庭农场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中财政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户兴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国土资源部门围绕《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加强研究家庭农场生产管理用房土地政策,解决家庭农场生产管理用房建设问题。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农开、农机等部门加强各级基建类和财政专项补助项目安排,确保项目扶持到位。保险机构加强研究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家庭农场保险制度,化解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风险。实行差异化的农业保险扶持政策,把规模化设施农业以及大型农机具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保险,健全完善相关权益机制,逐步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二是妥善解决生产经营资金问题。金融机构加强研究对需要贷款的家庭农场进行农业贷款信用担保抵押,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适当提高抵押率,解决生产经营资金的瓶颈。政府可采取贴息贷款方式,为家庭农场提供金融支撑。

三是农技培训机构加强对农场主的培训,引导其不断学习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方法,增强市场意识,提高科学素质,逐步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化家庭农场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服务,提升家庭农场管理水平。通过专业技术人才对家庭农场提供一些科学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先进的设备操作、病虫害防等服务,建立完整的农场管理制度、生产台账、农事记录、财务收支记录等,逐步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五是加快家庭农场组织化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加强联合,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基地+家庭农场、订单农业等模式,让家庭农场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地享受产业化经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沈翔,蔡琳娜.扬州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22,(03):55-56.

[2]楼彬,陈晨,王记彩,沈焱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庭农场监控管理系统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2):47-48.

[3]周荣余.新常态下落实农业补贴政策的路径选择[J].江苏农村经济,2018,(03):61-62.

[4]李亚敏,刁志国,周艳红,李密生.家庭农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化农业,2016,(10):58-60.

作者简介:王保丽,女,现在江苏省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

1978年5月1日出生,本科学历,经济管理专业:籍贯:江苏省赣榆区,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政策法规、土地承包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等农村经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