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非遗—依托互联网之利,讲好中国非遗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云上非遗—依托互联网之利,讲好中国非遗文化

曹菲菲   尹宝婕    范子钰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原始的特色,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大众主流审美改变,文化逐渐西化,物质文明发展与非遗发展逐渐出现断层,导致非遗手工艺品处于濒临消失状态。如何促使非遗手工艺品重新焕发生机,与时代接轨,成为当下亟需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非遗文化传播;创新

    一、互联网对非遗文化的传播影响研究

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互联网,非遗文化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互联网上的各种互动工具使得人与信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多样、灵活和全面,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互联网 +”进行非遗传承创新的终极目的之一是通过借助现有互联网工具、平台、思维,将传承中的核心内容和原有传播模式进行再造,提升传承的整体社会文化服务能力,创新让非遗传承事业更加适应社会发展。【2】

   互联网为非遗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非遗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例如,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非遗文化可以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还可以使非遗文化实现数字化转型,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教育网站、在线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为非遗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互联网对非遗文化传播的影响并非全然积极。在互联网时代,非遗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互联网上的信息海量且繁杂,容易导致非遗文化信息被淹没。因此,如何提高非遗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可见度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也加速了非遗文化的商业化进程,一些非遗项目可能被过度开发或扭曲变形,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二、中国非遗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现状

互联网为非遗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有媒体评论称,抖音已成为最大的非遗传播平台, 不但主动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还在文化和旅游 部指导下推出“非遗市集”直播活动,用户在抖音搜索“非遗市集”即可预约直播,到2020年5月31日,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抖音囊括1318项,涵盖率96%【1】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型渠道,非遗以更加直观、立体和个性化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这些方式不仅增强了非遗的吸引力,还激发了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和热情。

  在抖音平台上,有许多热门的非遗视频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体现了非遗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生和发展。抖音推出了系列非遗纪录片,如《追影》,讲述90后创业青年张建华如何通过抖音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并在一年内涨粉百万的故事。此外,许多非遗传承人也通过抖音平台分享自己的故事。例如,乔雪是非遗乔家手工皮艺传承人,通过抖音平台进行直播销售,吸引了大量粉丝,并成功创立了自己的皮艺制品公司。这不仅展现了非遗技艺,也展示了非遗传承人的活。

三、互联网对中国非遗文化传播的优化策略

非遗数字化的保护方法是信息技术赋能文化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以数据化、可视化、清晰化、精准化的方式建立非遗文化信息,促进文化研究和保护的高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3】以下是数字化赋能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几个方面。

  数字记录与存档:采用高精度的扫描和摄影技术,对非遗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存档,确保其细节得到精确记录。此外,通过3D建模和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创建非遗项目的三维模型,为后人提供可交互的虚拟体验。

  在线展览和教育: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在线展览馆,使非遗文化得以触及更广泛的观众。结合在线教育资源,让非遗文化知识走进学校课堂,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最后,数字活化与创新:运用数字技术,如增强现实(AR)和游戏开发,让非遗文化在数字空间中“复活”,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吸引用户参与和体验,实现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总之,依托互联网技术讲好中国非遗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结合时代特点和用户需求,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和内容,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保存新的生机和活力。

【1】抖音上线“非遗市集”用直播带货推广传统手艺[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business/2020/06-09/9207383.shit

【2】杨茜,刘冬青.“互联网+”时代河北传统技艺类非遗媒介使用现状与保护策略探析[J].大众文艺,2016(23):270-272

【3】许栋樑,任珊,王智薇.文化传承视角下非遗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体系构建[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4,31(02):12-17.DOI:10.16771/j.cn43-1247/ts.2024.02.003.

曹菲菲(2003.4),女,汉族,广东河源人,石家庄铁道大学2021届本科生,专业英语

尹宝婕(2002.8),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石家庄铁道大学2021届本科生,专业英语

范子钰(2003.11),女,汉族,广东惠州人,石家庄铁道大学2021届本科生,专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