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光治疗仪通过其特定波长的光线直接作用于血液成分,展现出通过生物刺激效应改善微循环和促进血液成分良性调节的潜力,从而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本研究旨在评估药物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治疗高粘血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组接受标准药物治疗,观察组除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外,还额外接受了激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武汉五体通泰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WT-JG-2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方式为每天30分钟的鼻腔激光治疗头进行鼻腔内照射,连续21天。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液黏稠度、生活质量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沉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显著改善,特别是在观察组中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晕、肢体麻木等有明显改善,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适或副作用报告。
【关键词】脖式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辅助治疗;高粘血症
高粘血症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血液黏稠度异常升高。高粘血症不仅影响血液流动性还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传统上高粘血症的治疗依赖于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物。然而单一药物治疗存在疗效有限、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开发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激光治疗仪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直接作用于血液成分通过生物刺激效应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成分的良性调节,有效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激光治疗仪的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较传统药物治疗更佳的直接作用效果和更低的副作用风险。本研究评估药物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治疗高粘血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选取了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我院治疗的100例高粘血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了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激光治疗。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持续21天,随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液黏稠度、生活质量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针对高粘血症患者进行了药物与激光治疗仪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从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本院选取了100名高粘血症患者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标准为年满18岁以上,无感染性疾病或其他血液性疾病,且对药物与激光治疗无过敏或不耐受反应。排除标准为已接受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以及治疗期间失访或转院的患者。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基线数据包括性别比、年龄和病程等,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确保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标准药物治疗,观察组除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外,还额外接受了激光照射治疗。所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型号为武汉五体通泰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编号:鄂械注准20222093960,型号:WT-JG-2型),治疗方式为每天30分钟,通过鼻腔激光治疗头进行鼻腔内照射,连续21天。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以及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指标差异。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P值小于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差异。
2 结果
100例患者21 天治疗前后进行血液复检结果如表所示。治疗前患者的全血粘度平均值为25.52 mPa·s,标准差为2.15,而治疗后降至21.23 mPa·s,标准差增至3.72。这一变化表明治疗有效降低了全血粘度,从而可能减轻了心脏负担和改善了微循环。血浆粘度的变化也类似,从治疗前的1.76 mPa·s降至治疗后的1.41 mPa·s,其标准差分别为0.52和0.51,进一步支持了治疗对改善血液流动性的积极效果。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RBC Max Aggregation Index)治疗前后分别为4.64±0.13和2.63±0.75,显著降低,这意味着红细胞的聚集程度减少,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此外,红细胞沉降率(ESR)从治疗前的28.24 mm/h降至治疗后的13.41 mm/h,这一改变反映了治疗后炎症状态的改善。纤维蛋白原(Fb)水平从治疗前的4.51 g/h略微下降至治疗后的4.31 g/h,虽然变化不大,但趋势表明治疗对血液凝固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血小板聚集率(TK)也有所降低从0.95±0.42降至0.86±0.25,说明治疗对改善血液黏稠度和防止血栓形成的益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
组别 | 全血粘度mpa.S | 血浆粘度mpa.S | 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 | ESR(mm/h) | Fb(g/h) | TK |
治疗前 | 25.52±2.15 | 1.76±0.52 | 4.64±0.13 | 28.24±3.41 | 4.51±0.75 | 0.95±0.42 |
治疗后 | 21.23±3.72 | 1.41±0.51 | 2.63±0.75 | 13.41±2.51 | 4.31±0.96 | 0.86±0.25 |
3 讨论
高粘血症由于血液粘度增高,导致血液流动性减慢,进而影响到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和氧气供应,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肢体麻木等。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的降低直接反映了血液流动性的改善,这对于高粘血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血液粘度过高会增加心脏负担,降低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中观察到的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的显著降低,说明红细胞的聚集程度减少,有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这对于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但药物治疗常因患者肝肾功能不佳而受限。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新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纳入100例高粘血症患者,平均年龄68岁,均有心脑血管病史。所有患者在接受传统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低强度弱激光鼻腔照射治疗。激光治疗的参数为:波长650 nm,功率5 mW,每天一次,每次30min,治疗周期为三周。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聚集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善,显著优于仅接受传统治疗的对照组。此外,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晕、肢体麻木等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患者报告睡眠质量提升,整体精神状态得到改善。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或副作用报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降低反映了炎症状态的改善。高粘血症患者常伴有慢性炎症反应,ESR作为一项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其降低表明激光治疗可能具有抗炎作用,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纤维蛋白原(Fb)水平的轻微下降趋势虽然不是非常显著说明激光治疗可能对血液凝固系统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血小板聚集率(TK)的降低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激光鼻腔照射治疗通过激光量子作用于血液,促进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血液的流变学性质。此种非侵入式治疗方法因其便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尤其适合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群。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激光治疗在改善血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症状方面显示出较好的优势。药物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的治疗策略在改善高粘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低强度弱激光鼻腔照射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高粘血症的新方法,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和患者的临床症状,适合广泛推广应用于老年高粘血症患者。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治疗机制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甘福生,钟艳萍,张四喜.热敏灸治疗亚健康人群高粘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2):29+28.
[2]胡慧明.中成药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概况[C]//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09浙江省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温州医学院;,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