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开工程总承包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甚至在一个省的不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中国装配式建筑面临“政策热,市场冷”的严峻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施工成本高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瓶颈,根据相关研究,装配式建筑的造价远高于传统建筑。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由于成本管理不到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阻碍了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节能减排、降噪、绿色环保、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是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化、智能化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EPC模式;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传统建筑业污染大、效率低、材料浪费率高等缺点日益暴露出来。同时,装配式建筑因其低污染、高效率、材料浪费率低、施工周期短等优点,逐渐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虽然不少学者对于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做了一定量的相关研究,但鲜有从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成本关系网络进行系统梳理。那么,此次我们就针对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理进行分析。
1、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1.1标准化机制不到位
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这一阶段的缓慢发展导致我国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不完善,存在标准差距或细分不足,部分标准规定和图则不合理,标准体系结构不平衡,结构连接方式片面,一些条款过于模糊,不利于实施。此外,相关从业人员对标准不了解到位,没有明确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的区别,或者了解了标准但没有实施,也没有进行专门研究,没有掌握标准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管理难点,造成标准化实施困难。如果标准化程度低,大量铸造模型材料就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就会产生浪费,从而无法体现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反而因为模具摊销次数少,导致模具成本增加[1]。
1.2原材料市场供需波动
无论是传统的建筑行业还是新兴的建筑行业,原材料的成本始终是重中之重,原材料的价格主要受价值和市场供求的影响。一般来说,原材料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当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时,原材料价格会出现较大波动。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当市场供给大于或等于需求时,相关企业会大量采购原材料,同时也会产生原材料的短期储存成本。
2.装配式建筑利益相关者关系识别
利益相关者关系需要深入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期望、需求和利益,并分析他们的行为。同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只有通过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才能实现关系网络的良好运行。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是指在项目的建设环境下,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实现建设目标和满足彼此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一系列联系的集合,包括信息沟通关系、资源控制关系、合同关系等。装配式建筑成本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协作机制,协作机制是指利益相关者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规则,包括沟通、协作、信任、合同等,这种机制可以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信任,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些社会网络关系可以增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互动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合作水平和满意度。
3.PC管理模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的优势
EPC模式是指由项目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以设计为主导,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施工过程的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EPC模式,是指按照建设单位的合同要求,由一个具有设计和施工资质的总承包商。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我负责整个项目从设计到装配式构件生产再到装配式构件运输和现场安装施工的一体化管理和实施过程,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各要素进行管控,完全联结了设计、预制厂、施工各参与方形成一体化产业链。因此总承包商应在工期范围内,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整个建造过程的成本风险进行有效评价与控制,顺利完成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成本目标,保障总承包商的综合效益,同时提高装配式建筑的专业能力[2]。
4.EPC管理模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
4.1强化构件拆分与深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不同,所需的装配式构件的种类和规格也不同。分化程度越大,对构件拆分的深化设计要求就越高。如果深化设计能力不足,建筑构件不能合理划分,尺寸不准确,会给厂家的生产造成巨大的麻烦,尺寸不对的构件只能报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BIM模型应尽可能降低构件差异化,避免构件在拆分中产生与现场工序不衔接的问题,优化后期的成本管理。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个人技能,强化构建拆分与深化设计的能力,提升设计院的专业水准。合理的构件拆分与深化设计,能为参建各方提供便利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4.2在设计阶段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
在设计阶段,提高设计水平。第一、设定合理的预制率:应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以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案要求,当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要求在30% ~ 50%的范围内时,应选择合理的预制率的预制方案,以保证EPC项目总承包商的工程造价最低。第二,采用三维协同设计,应用BIM信息技术,完成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所要求的构件信息模型库及预制构件的“族”的构建,实现模块化设计,可为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降低整体设计、生产成本支出。第三,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合理拆分预制构件,遵循少类型和模数化原则;第四,完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确定合理的构件尺寸和重量。
4.3在运输阶段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
在运输阶段,加强运输管理。根据使用要求,合理预留垫款,合理规划最合适的运输路线,保证按计划到达施工现场,避免天气、道路阻塞等,影响交货时间,节省时间和成本。考虑到预制构件的体积、形状和刚度,进行了包装防护措施,充分利用预制的构件的置货架,正确放置预制构件及减少预制构件装卸,并合理选择运输车辆,减少预制构件运输费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仓储计划合理制定预制构件的进场计划及核对,避免增加了预制构件的现场管理费用和二次运输费用[3]。
4.4提高构件生产能力
构件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是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的最重要因素。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复杂多样,对精密加工的要求非常高,工厂需要高质量地完成生产线生产、仓储、运输等工序。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元器件标准化生产标准,许多元器件生产厂家元器件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存在生产车间深化设计能力不足、生产线和工艺差异大、生产工人技术不成熟、过度依赖外包劳动力团队合作等问题亟待解决。要优化生产运输阶段的成本管理,就必须提高工人工作的效率及熟练程度,精确控制构件尺寸,严格把控构件质量,降低返工率,实现生产的高效运行。工厂应能根据预制板的大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和管理,明确材料消耗量。
结束语
现阶段,EPC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成本仍高于传统模式,且EPC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存在生产规模低、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将EPC管理模式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相结合,采用技术与管理的深度结合,有效整合资源,控制成本,加快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周烨雯.基于精益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2]孙国林.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3]朱静.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8(1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