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430022)
摘要:目的:分析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通过进行心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实际影响。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心理干预。结果:施护前SAS、SDS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AS、SDS量表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施护前服药依从性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服药依从性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有效缓解负性情绪。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心理干预;依从性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与机体自身免疫异常有关,从而诱发肝胆损伤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家族遗传、性别、生活环境、长期吸烟等均是该疾病的诱发因素[1]。多数患者缺乏对该疾病的全面了解,易产生紧张、烦躁、焦虑等心理,使得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且治疗依从性下降,为了改善该情况需积极做好护理服务工作[2]。心理干预旨在以患者为服务核心,通过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本文将分析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通过进行心理干预的实际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样本数量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20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6例、14例;年龄最低27岁,最高56岁,均值(40.35±3.3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均值(3.26±0.35)个月。对照组男、女分别为5例、15例;年龄最低26岁,最高58岁,均值(40.33±3.3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个月,均值(3.25±0.36)个月。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介绍疾病知识,耐心细致解答患者疑问,告知药物用法,督促定期回院复诊,保持规律作息等。观察组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方法为:(1)心理评估:在护患沟通中询问患者的内心想法,了解其心理状态,同时还可借助心理问卷、量表等明确患者的负性情绪程度和类型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2)认知干预:为了避免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认知而产生担忧、焦虑等心理,需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利用口头宣教、展示图片以及播放视频等多种手段,紧密围绕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使患者了解该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手段、预后情况等,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3)个性化心理疏导:结合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运用鼓励、安慰、暗示、列举成功治疗案例等手段来减轻其负性情绪,缓解思想压力。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并介绍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培养兴趣爱好、走出户外活动、收听音乐、冥想、参与活动、锻炼等;(4)社会支持:可创建病友交流微信群,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日常的陪伴、关爱以及支持,从而使患者良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提升其康复信心。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以焦虑、抑郁测评表(SAS、SDS)对其负性心理状态做一评估,SAS评分>50分为情绪焦虑,以及SDS评分>53分为情绪抑郁,且分数越高其焦虑、抑郁越严重。(2)2组患者均利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表对期治疗依从性情况评估,0~8分,得分越高即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SDS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SAS、SDS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AS、SDS量表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
表1 SAS、SDS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SAS | SDS | ||
施护前 | 施护后 | 施护前 | 施护后 | ||
观察组 | 20 | 55.26±3.37 | 43.62±1.08 | 51.19±2.65 | 41.15±1.76 |
对照组 | 20 | 55.25±3.38 | 51.16±1.30 | 51.21±2.63 | 49.96±1.85 |
t值 | 0.266 | 9.632 | 0.185 | 10.035 | |
p值 | 0.539 | 0.003 | 0.209 | 0.000 |
2.2服药依从性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服药依从性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服药依从性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
表2 服药依从性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分)
分组 | n | 施护前 | 施护后 | t值 | p值 |
观察组 | 20 | 6.36±1.05 | 7.69±0.10 | 5.036 | 0.021 |
对照组 | 20 | 6.35±1.06 | 6.95±0.12 | 4.371 | 0.026 |
t值 | 0.965 | 4.035 | - | - | |
p值 | 0.173 | 0.035 | - | - |
3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例如乏力、黄疸、嗜睡、食欲下降、皮肤瘙痒等。此疾病的病程长且危害性大以及彻底难度高,患者受到自身疾病、认知、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其思想压力较高,甚至部分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下降,这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和并发症预防构成了不良影响[3]。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心理干预,能够结合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运用心理疏导方式,对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提升其治疗信心有重要帮助。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干预的运用能够有效缓解此类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干预的应用能够使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并提升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有效缓解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 责任制护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8):2904-2906.
[2] 翟巍. 4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13(A02):1769-1770.
[3] 王璇,赵艳超,吴璇,等.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指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北京医学,2022,44(10):953-95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