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研究与实践”栏目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高中化学“研究与实践”栏目的实践研究

张明霞

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  459000

摘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中,高中化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而教学时间却有限。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化学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与实践”;实践研究

引言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研究与实践”栏目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主要用来拓展新课、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该栏目以学生为中心,由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结果与讨论三部分构成,一般以拓展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呈现,注重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完成研究任务。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共有七个关于“研究与实践”栏目的主题,其内容与对应章节的核心知识密切结合,聚焦大概念,具备科学合理的学习进阶,能够充分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与通过案例实验进行重复操作的化学知识学习方式相比,“研究与实践”栏目表现出的教育价值充分彰显了新课标倡导的基于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价值,突破了传统固定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了解问题、提出问题享结论、评价与反思”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有助于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高中化学教学问题分析

1.1陈旧“刷题”思维依旧存在

陈旧的高中化学学习思路已然根深蒂固,要想让高中师生在短时间内进行理念的革新,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许多教师即便意识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知识讲解需要有新的突破,也会因无从下手而出现迷茫感。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旧使用陈旧的“刷题”策略,将难以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学生很可能在面对高考时,产生自身知识储备与考查方式不匹配的挫败感。

1.2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有些化学教师将课堂教学当成一种任务,每堂课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将准备好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并不关心学生从中能得到多少收获,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遭遇阻碍。化学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不足令教师不能及时察觉学生的异常反应,致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气氛不活跃。同时,由于高中阶段面临升学的压力,一些教师往往只关注部分学生的表现,对于学困生的帮助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1.3“立德树人”理念无法落实

化学课程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课程,应当在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中起到正面影响的作用。因此从社会功用角度出发来进行化学课程知识讲解,理应成为“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知识编排的重要突破口。此外,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跨学科知识,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科知识素养或许达不到立德树人理念贯彻落实的要求。因此,他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按照教材内容编排来进行课堂知识的规划和传递,未能依据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作用的有效凸显,无法深入浅出地传递与化学学科相关联的各个知识点,更谈不上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学生深度探究的欲望。

2高中化学“研究与实践”栏目的实践策略

2.1发挥栏目特色,拓展学生知识

导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研究与实践”栏目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用其导入新课,除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外,还能为学生在课下的自主探究提供素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例如,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时候,以“检验菠菜中的铁”的实验为抓手,探究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以此加深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的认知。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这一节,通过学习“豆腐的制作”栏目,可以加深学生对胶体和蛋白质性质等知识的理解。通过对车用能源的几种燃料发生能量转化时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的认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2.2发挥栏目特色,培养学生能力

组织社团活动,锻炼实践能力。相比传统的纸质作业,学生会比较喜欢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作业内容,此类作业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感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入化学社团探索化学实验的奥秘,还要给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社团作业,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化学,爱上化学。在社团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具有创意的实验,这些实验充满了时代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抽象思维,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学校要为化学社团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与其他学校的化学社团进行联合培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还要邀请化学方面的专家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面对面解答学生的问题,向学生讲述化学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化学学习。此外,教师要为化学社团的学生设计校外拓展实验,给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2.3发挥栏目特色,提升综合素养

重视情境创设,增强探究意识。化学数字化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升能力,实现学科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对如何使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产生思考。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有效增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产生多角度思考,有助于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火焰的温度究竟有多高”数字化实验探究活动,本次数字化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实验室中常见的加热装置,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使用了情境创设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经常会使用加热装置。今天,小明正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老师要求他蒸馏出沸点在150°左右的馏分,但是小明不知道应该如何做,大家知道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吗?”从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装置,学生可以发现一共有三种经常用到的加热装置,分别是蜡烛、酒精灯以及酒精喷灯,因此提出要验证的内容:探索三种加热装置哪一种火焰温度更高。如此,借助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促使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有助于学生深入参与数字化实验。

结语

“研究与实践”栏目将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核心素养融为一体,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在提升教学效果、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知识向能力、向素养方面的转化,从而落实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研究与实践”栏目的实践研究》(JCJYC23078001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

[2]袁欢,姜建文.鲁科版新教材“微项目”模块分析与教学建议———以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03):10-13.

[3]陈海萍.科学探究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