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肿瘤病人术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肿瘤病人术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对策分析

葛晓萌  许贻丹  李惠文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对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肿瘤病人术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自2023年7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40例肿瘤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将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术后胃肠道恢复状况,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肿瘤;术后胃肠道反应;护理对策

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因素与促进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增生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且不受正常机体生理的调节[1]。表现为生长的失衡,影响所在器官甚至周围器官的正常组织,恶性肿瘤现在成为人类目前主要的死亡原因[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手术可对疾病进行治疗,但同时会伴随较多的并发症,胃肠道功能是最易受到影响的机体功能之一[3]。为了改善患者术后状况,通常会给予其相关药物干预,但一般情况下会给患者带来部分药物不良反应。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状况,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本次选取我院40例肿瘤患者,将其分组后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旨在对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肿瘤病人术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23年7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40例肿瘤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20例,对照组男:女为9:11例,年龄37~81岁,平均(59.62±6.23)岁,其中肝癌4例、胃癌5例、肺癌7例、肠癌4例;观察组男:女为12:8例,年龄34~82岁,平均(59.13±6.72)岁,其中肝癌5例、胃癌6例、肺癌7例、肠癌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甚微(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给予患者良好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需对其疾病发展状况和患者状态进行密切关注,并根据实际状况对患者日常生活及治疗进行科学指导。

观察组: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干预,详见以下:

(1)中药穴位贴敷:选取姜半夏、干姜、麦冬及石菖蒲各15g,使用粉碎机将其粉碎后备用,选取机体双侧的足三里、中脘穴以及内关穴等穴位,将粉碎后的药物调至膏状,并在相应穴位热敷5h左右。

(2)耳穴压豆:使用医用酒精对而我皮肤进行消毒,择肝、胃、脾、交感和神门穴,使用较为圆润的王不留行籽在相应穴位处按压,按压过程中力度需适中,以患者感到稍稍疼痛、酸胀等为宜,每次3~5min,5次/d。左右耳穴轮流按压,每3d进行一次交换。

两组均持续干预1d。

1.3观察指标

(1)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感染、压疮、尿潴留以及胃肠功能障碍等相关事件的案发生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²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

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s)

组别

例数(n)

首次排气时间(h)

首次排便时间(h)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

对照组

20

32.17±4.91

41.66±5.72

6.22±1.05

观察组

20

25.36±3.56

30.37±5.43

4.13±1.78

t值

5.022

6.402

4.523

p值

<0.001

<0.001

<0.001

2.2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n)

感染

压疮

尿潴留

胃肠功能障碍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0

2(10.00)

2(10.00)

1(5.00)

2(10.00)

7(35.00)

观察组

20

1(5.00)

0(0.00)

0(0.00)

0(0.00)

1(5.00)

X²值

3.906

p值

0.048

3.讨论

中药穴位贴敷是指利用天然的药物或者泥、蜡等材料,贴敷在患者的患病部位或者穴位上,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药物,或者借助对于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病的一种方法,具有用药安全、直达病灶、操作简便等优点[4]。而耳穴压豆又称耳穴药压法,通过使用王不留行籽对耳穴进行压贴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该治疗方式遵循中医辨证和耳针的原则,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压,以达到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以及治疗疾病的目的[5]

。本次将两种措施联合应用于对肿瘤患者的护理干预中,通过组间对比表明,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状况明显更好,且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论进一步证明了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压豆联合干预对患者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肿瘤患者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排便以及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同时还可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广发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春艳.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胃癌术后患者疼痛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04):48-49.

[2]熊莉,安晓青,关宇英.耳穴压豆联合足三里穴位贴敷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22,31(04):26-27.

[3]毕改芳.消化道肿瘤术后应用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10):2058-2060.

[4]朱月霞,沈海华,刘丹等.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行化学药物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2):81-84.

[5]吴文花,张丽芳.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对策[J].光明中医,2022,37(8):1480-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