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土壤环境评价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土壤环境评价策略分析

黎焕榕

广东欧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 528399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工程建设等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反馈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调整建设方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良好的践行。而土壤环境是环评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深入分析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及酸性雨引起的土壤酸化,并提出此类污染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最终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环境管理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土壤环境评价;措施

引言在当前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体现“预防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其要求在项目规划和设计初期需合理纳入环境保护措施,此过程包括项目筛选、初步评估、环评报告编制、公众参与、环评批复等关键步骤,以此保障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并促进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与参与。

1、环境影响评价简述

1.1解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环境评价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以来,已成为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该评价属于一种有效的预防管理工具,其目的是在项目实施前完成评估分析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其影响。

在中国《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出台后,其提出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均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中包括对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且关注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考量。

1.2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在决策支持中作用突出,其是为政策制定者、项目开发者提供有关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重要信息,帮助其在项目批准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在此方式中,环境影响评价可保障环境考量被纳入项目规划和决策过程中,从而促进更为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其次,环境评价体现出预防原则的核心理念,在此阶段需在项目实施之前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影响,且环境影响评价可识别出对此类问题的早期管理与解决,以避免对环境的长期损害,且降低了所需的成本,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措施,进一步减少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再次,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可促进公众的积极参与性,在此阶段可让公众参与到环境评价的过程中,以保障社区关切、需求可被充分考虑,在此可增加项目接受度,并促进社区与项目开发者之间的良好沟通,而此透明、包容的过程有助于建立公众对环境管理决策信任,并加强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整体承诺。

2、土壤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

2.1重金属污染

所出现的土壤环境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其为常见类型之一,涉及铅(Pb)、镉(Cd)、汞(Hg)、砷(As)和铬(Cr)等元素的污染。这些重金属可通过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如使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和肥料)、引水灌溉以及交通排放等多种途径进入土壤。一旦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修复过程非常缓慢且成本较高,且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浓度后,其会直接抑制植物生长,且会通过食物链累积,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1]

2.2 有机污染物污染

有机污染物污染所涉及多种人造的或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农药(如DDT、氯氰菊酯等)和工业溶剂(如三氯乙烯、苯等)。萜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脂溶性,使其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并能在生物体内积累,导致生物放大效应。以农药为例,全球每年使用量达到约2.5百万吨,其中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漏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其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DDT的半衰期可长达15年,使得这些化合物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多环芳烃(PAHs)作为一类由2-7个苯环组成的化合物,其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在土壤中的浓度可从几ng/g(纳克/克)到几μg/g(微克/克)不等,严重威胁生态系统、人体健康。

此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性较强,其可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例如,PAHs还可引起DNA损伤,增加癌症风险;PCBs和DDT则被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为致癌物质。因此,需合理检测有机污染物土壤,以达到保障公共健康的效果。

2.3 酸性雨引起的土壤酸化

因酸性雨引起的土壤酸化是导致环境问题的关键,其会直接影响到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

首先,酸性雨主要由大气中的硫酸盐(SO42⁻)和硝酸盐(NO3⁻)与水蒸气的反应而形成,萜类化合物的来源主要是工业活动、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当酸雨落到地面,它可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从而导致土壤酸化。需注意的是,正常土壤pH值范围一般在6.0到7.5之间,而受酸雨影响的土壤pH值则会降至5.0以下,甚至更低。

其次,土壤酸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多面,其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平衡,这些微生物对于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至关重要。其次,土壤酸化会增加土壤中毒害重金属如铝(Al³⁺)的溶解度,这些重金属的增加会对植物生长造成直接伤害。此外,酸化土壤中,必需营养素,如钙(Ca²⁺)、镁(Mg²⁺)等效性会降低,进一步限制植物对此类关键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

3、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土壤环境评价的具体策略

3.1构建土壤监测信息数据体系

3.1.1 设立全面的土壤质量监测网络

在设立全面的土壤质量监测网络时,需明确其建立的关键在于合理通过布局合理的监测站点,覆盖不同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环境敏感区域,以收集关于土壤质量和污染状况的数据。而为达到此目标需考虑如下几个要素:

第一,结合我国规定要求,监测网络应覆盖城市、农田、工业区等关键区域。监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和潜在污染源的分布进行调整,建议在城市和工业区设置的监测点密度大于农村区域,以确保能够精确捕捉到污染事件。

第二,对于监测频次的设置,需根据土壤污染的动态变化及其环境风险程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高风险区域的监测频次应高于低风险区域,建议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对于特别敏感或重要的区域,监测频次需每月进行。

第三,所设置的监测指标需包含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关键参数,以全面反映土壤健康状况。例如,重金属检测包括Cd、Pb、Hg等的浓度,单位为mg/kg(毫克/千克);有机污染物监测则涉及PAHs、PCBs等的含量。

第四,还需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并合理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的有效整合、存储和分析。在此阶段可实现对土壤质量的实时监控与评估,并通过数据挖掘揭示土壤污染的趋势与源头。

3.1.2 引入高精度土壤监测技术和设备

在引入高精度土壤监测技术和设备时,需达到提升土壤环境评估准确性的效果,建议引入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拍、土壤扫描技术和便携式土壤分析仪器;

第一,遥感技术主要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收集土壤表面的光谱数据,可以在大尺度上快速评估土壤湿度、有机质含量和污染程度。通过分析反射光谱的特定波段,遥感技术的应用可帮助监测人员快速识别出土壤中的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的累积情况。

第二,无人机技术可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特定传感器,能够在低空进行精细化的土壤监测,分辨率可达到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级别。

第三,便携式土壤分析设备可在现场快速分析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营养成分等指标,其测量精度在0.1 pH单位或±1%的有机质含量范围内,该设备的使用可有效提升监测的灵活性与效率。

3.2构建土壤环境评价技术体系
首先,在构建土壤环境评价技术体系时,需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原子吸收光谱(AA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先进仪器,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其他有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

其次,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技术,需通过评估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浓度、毒性和暴露风险,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如地累积指数(Igeo)、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等,来判定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2]

最后,在技术体系的构建中还需引入物理修复(如土壤淋洗、固化/稳定化)、化学修复(如化学氧化、还原)和生物修复(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多种方法。这些技术旨在有效去除或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健康状况。

3.3建立土壤环境评价公众参与机制

首先,在建立土壤环境评价公众参与机制时,应当保障公众可在土壤环境评价的各个阶段发声,参与决策过程,其在项目规划、评价报告的审查、监测数据的公开以及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等环节。为了实现此目标,需建立在线平台、举办公众听证会和工作坊等方式,提高信息的及时性。

其次,还需基于教育、培训等必要环节,不断提升公众对土壤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知识水平,最终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并保障其参与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综上所述,环境评价机制的建立,可在实施有效的缓解措施时,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此平衡为实现长期环境和社会福祉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胥鹏海,刘瑞. 农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4):153-160.

[2]张娇林.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土壤环境评价研究[J]. 清洗世界,2023,39(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