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的小学跨学科课程思政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基于主题的小学跨学科课程思政意义分析

关则才

阳春市河西街道三丰小学   529600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快速更新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跨学科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广泛重视。通过跨学科课程,学生能够在多个学科领域中进行综合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跨学科课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培养公民意识,还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主题的小学跨学科课程思政意义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跨学科;思政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与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当注重思政教育。基于主题的小学跨学科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以主题为纽带,整合各学科知识

相比于传统的学科分割式教学,跨学科课程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跳出学科框架,进行更加自由地学习。通过探讨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激发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贯穿于各学科的主题,比如保护环境、社会公益等,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建立起联系,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当学习关于保护环境的主题时,学生不仅能了解科学知识中的生态系统、环境污染,还能通过语文课上的诗歌朗诵或美术课上的环保主题作品,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学生不仅要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学生将有机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综合思维、创新能力。

比如,当学习到《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时,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观看部位影像资料,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沉重屈辱的历史。但是,由于中国的近代史时间跨度较大,再加上涉及的历史事件非常多,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往往会存在很大漏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背景资料或故事,将其穿插在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堂学习中,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于复杂历史政治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见解,借助丰富的扩展资源,如纪录片《筑梦中国》等,帮助学生更加真实感受中国的追梦之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等学科素养。

二、引导学生跨学科思维,培养综合能力

引导学生跨学科思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巧,一方面教师应当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跨学科思考,将不同学科之间的共性找出来[2]。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其综合能力。教师既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又可以开展跨学科的课外活动,来引导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比如,在一个关于环保的项目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科学知识,还需要懂得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在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将会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文化艺术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跨学科思维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以《应对自然灾害》一课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我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入手,让学生感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缘由,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然后再聚焦的是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了解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救保护能力。最后再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围绕“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写一篇自我感想,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3]。《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习得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并从活动中认识、体验、感悟,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通过实践活动,落实思政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激励者、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并在实践中感悟思政教育的内容。通过举办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区服务,体验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能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还能感受到做好事的乐趣。通过志愿者活动,能够从小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品质,从而使思政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得以体现。而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环保行动,通过植树、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其爱护环境的意识

[4]。或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让他们亲眼目睹社会上的不平衡现象,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意识到社会的多样性以及需要帮助的群体,深刻理解思政教学目标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念,从而在实践中践行这些思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得小学跨学科课程更具启发性、引导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逐渐成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还能为社会培养具有担当和使命的新一代公民。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元素贯穿于始终,让教育真正成为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知识基础、积极进取精神、良好道德品质的未来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夏艳红.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留学,2023,(22):48-49.

[2]郑丽贤.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22):202-204.

[3]肖婧.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跨学科习作教学实践探究——浅谈小学跨学科习作教学中的“1∩X”模式[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3,(11):9-11.

[4]瞿欣欣.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操作——以课程实践活动“面面俱到”为例[J].新课程,2023,(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