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自2019年土壤法颁布以来,关于地块修复行业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规范化。土壤修复项目中二次污染防治的落实是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业主单位重点关注的关键点。治理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安全、科学、精准、有效防治措施的实施本文将从如何识别和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进行分析,旨有效提升项目环境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关键词:二次污染防治;识别;管控措施
1.前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对土壤污染修复行业支持力度在逐渐加大,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环保与治理的政策、法规,环保体系逐渐形成完备。作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城区之一的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多措并举对辖区内工业遗土地的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修复,让污染地块获得“新生”推进老工业区绿色转型发展。
2.施工现场二次污染识别
现场二次污染按环境因素分类,主要来源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物三个方面。
2.1 大气环境二次污染识别
主要以微粒为主的大气二次污染物及有异味、尾气等特点的炼焦工业和污染物。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污染土壤的清挖、清运、暂存、修复、回填等环节,其中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污染土壤的清挖、清运、暂存特征污染物及异味主要来自于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酚类物质、氨、硫化物等,包括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的污染土壤的清挖、运输、暂存、修复等环节。尾气主要来源于以氮氧化物、CO、非甲烷总烃等为主要污染物的建设机械设备和车辆排放。
2.2 水环境二次污染识别
水环境二次污染主要关注修复过程中的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二次污染。修复过程中的废水主要包括地块开挖后基坑积水、洗车池或相关污染土淋洗废水、地表径流废水、设备运行过车中滴漏废水、地下水抽出处理工艺排水等,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挥发酚、重金属、氰化物、硫化物等。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和修复过程人员产生的污水与相关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等。
2.3 固体废物二次污染识别
固废主要集中在固废、建筑垃圾以及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等方面。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主要包括废气处理产生的废活性炭、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修复药剂废包装以及有可能产生固废的生活场所建设等。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包括混凝土块、砖渣、房基、沥青块、废金属等在内的地块平整和清挖过程。生活垃圾主要来自人员在建筑施工、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3.二次污染防治技术措施
3.1 大气环境二次污染防治技术相关措施
3.1.1 扬尘污染防治
(1)设置封闭围挡及喷淋降尘系统。项目位于市区主要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封闭围挡并设置对应风险源告知牌与相关标识标牌。一般路段的工地封闭围挡高度不小于1.8m并设置对应风险源告知牌与相关标识标牌。围挡四周设置喷淋降尘系统,减少空气中扬尘飞扬。
(2)施工现场配备降尘设备。施工现场应配备移动式洒水车、雾炮机、高压水枪等相关扬尘冲洗设备,定期对现场施工道路、大门口处及施工区域进行洒水冲洗,减少和控制污染土壤清挖、修复及车辆短泊等过程的扬尘污染。
(3)运输车辆密闭运输。施工现场内建筑垃圾外运处置应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辆运输,防止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泄漏、撒落或飞扬,驶出工地时车辆冲洗干净,禁止超载、超高、超速行驶,且应当按照指定的运输路线、时间等要求,清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置,运输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且取得相关行政许可方可运输。
3.1.2 异味污染防治
(1)分区分层开挖、及时覆盖并喷洒气味抑制剂。在密闭开挖大棚未覆盖区域,通过分区分层开挖,根据污染土壤开挖进度,控制每日开挖面积,有效控制污染物在单位时间的挥发量,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在未进行开挖、修复施工的作业面采用土工膜进行覆盖,阻断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挥发。污染土壤开挖、修复过程中,采用移动式喷淋设备定期喷洒,对现场异味进行控制,进而有效的抑制异味的扩散。
(2)设置密闭开挖、修复大棚及废气处理设备。在修复过程中会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项目,应设置密闭大棚或者设备中进行,并且按照相关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安装、使用废气防治设施经相关监管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场地内设置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设置对应风险源告知牌与相关标识标牌,并保持其正常使用;无法密闭的,应当采取措施(例如移动式废弃收集装置或设备)减少废气排放。
(3)现场快速监测、第三方专业监测及自动化在线监测。现场工作人员可携带便携式快速监测设备或委托第三方专业监测单位,定时对清挖区域、修复区域、厂界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为更好地开展污染控制,提高现场作业人员做好健康安全防护,提升环保自动监测能力,提高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水平,在土壤清挖、修复大棚内以及厂界处设置实时的、快速的、高效的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
3.2 水环境二次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措施
(1)建立环境管理制度。针对修复工程产生的废水污染,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废水事故应急情况结合修复工程实际,需落实废水事故应急预案、废水收集应急池、废水收集管线、抽水泵、雨污排口等。
(2)设置废水处置设施。场内应建设废水收集池和处理设施(常用的有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合规排放。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收集后经处理设施处理后有序排放,排放的废水应满足排放水域功能要求或相关监管单位的要求。需对主要修复作业区进行必要的场地硬化,基坑顶部设置挡水围堰,场界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等废水收集措施。
(3)施工废水监测。对于处理后的地下水及废水自检合格并经环境监理现场确认后,通知效果评估单位到场对修复后地下水和废水进行验收取样,环境监理现场全过程旁站并记录。监测指标主要为土壤地下水关注污染物、修复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等,经效果评估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纳管或回用。
3.3固体废物二次污染防治技术措施
(1)危险废物处置。污染土壤开挖发现不明固体废物、超积累重金属植物、高浓度残土、废弃防护用品、废活性炭、水处理污泥、石棉等,经鉴定未危险废物的按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2)生活垃圾处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委托取得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许可证的资质单位进行收集、运输、处置。有害生活垃圾应委托取得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许可证的资质单位进行收集、运输,并委托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3)修复过程产生的其他固体废物处置。修复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应按要求进行清洗,污染物浸出达标后再按照市政要求处置。废气防尘网、防雨布及HDPE膜等清洗后按一般固体废物进行处置,受污染严重无法清洗或难于清洗的,经鉴定为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4.结语
纵观整个老工业区改造项目,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复杂、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多宣贯,常提醒。本次总结了土壤污染治理项目中二次污染防治工作是项目提质增效、减少二次成本的重要部分,为企业后续土壤修复类似项目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翔,王治民,张景红.有机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的二次污染防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6):61-62.
[2]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9)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