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第一小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教育实践,首先对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接着又从原因、负面影响及其具体策略等不同方面入手,针对抵制校园欺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校园欺凌;青少年成长;定义、类型、特点;原因;负面影响;策略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性格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急需得到支持、指导和关注。校园欺凌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关爱他们的成长。通过关爱他们的成长,我们不仅可以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也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成为自信、积极和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及其特点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
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或其周边环境中,一个或多个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言语、行为或心理方面的恶意攻击、侮辱或伤害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有意为之,并且在权势不对等的情况下进行,旨在制造恐惧、羞辱、排斥或伤害受害人,并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违背学校安全环境和健康发展原则的行为,需要得到严肃对待和有效预防。
(二)校园欺凌的类型
校园欺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和财物欺凌。肢体欺凌是指一名学生对另一名学生进行身体上的攻击或伤害,例如打击、踢踹、推搡、抓挠等。这种形式的欺凌常常造成受害者身体上的疼痛和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言语欺凌是指使用言语或语言攻击、嘲笑、威胁、侮辱或恶意揶揄其他学生。这种形式的欺凌可能会造成受害者的心理创伤,降低其自尊心,并导致情绪问题、抑郁和自杀等严重后果。社交欺凌通常与排斥和孤立受害者有关,包括在学校及社交场合中断绝友谊、宣布非理性的排斥规则以及传播流言蜚语等。这种形式的欺凌对受害者的社交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感到孤立和无助。网络欺凌是指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在线平台对另一名学生进行恶意攻击、侮辱或威胁。通过网络欺凌,施暴者可以匿名行事,从而加剧受害者的痛苦和恐惧,并进一步扩大欺凌的规模和影响范围。财物欺凌是指针对学生的个人财物进行恶意破坏、盗窃或威胁。这种形式的欺凌既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也严重侵犯了他们的个人隐私和安全感。校园欺凌的各种类型都对受害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心理创伤和社交问题。
(三)校园欺凌的特点
校园欺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持续性、重复性和隐秘性。
其一,持续性。校园欺凌往往是一种持续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施暴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对受害者进行多次欺凌行为,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伤害和威胁。这种持续性使得受害者很难从欺凌中解脱出来,增加了他们的恐惧和无助感。
其二,重复性。校园欺凌往往是一个反复发生的问题,欺凌者对受害者进行连续的攻击和侮辱。欺凌行为会在某个周期内重复出现,使得受害者面临着长期的痛苦和折磨。这种重复性让受害者感到绝望和无法摆脱的困境。
其三,隐秘性。校园欺凌通常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即在很多情况下,欺凌行为并不容易被察觉或发现。施暴者可能刻意隐藏自己的行为,以免被他人发现或受到惩罚。另外,欺凌行为也常常发生在没有监督或目击者的地方,如学校的角落、洗手间或网络空间。这种隐秘性增加了受害者报告和寻求帮助的难度。
二、校园欺凌形成的成因
(一)家庭原因
校园欺凌的形成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家庭原因是其中之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亲子关系冷漠等问题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爱与关怀,容易产生攻击和欺凌他人的行为模式。家庭暴力让孩子接触到暴力行为,导致他们认为使用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加剧了他们的攻击倾向。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过度严厉或溺爱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产生攻击性或自大心理,进而将这种行为表现在校园欺凌中。此外,家庭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校园欺凌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是一个孩子情感发展的重要环境,如果家庭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氛围,孩子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就会内心充满不满和痛苦,可能将这种负面情绪转化为对他人的欺凌行为。
(二)学校原因
校园欺凌的形成与学校内部的因素密切相关。首先,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导致校园欺凌问题恶化的原因之一。如果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或不完善,导致对欺凌行为的处理不及时、不妥善,那么施暴者会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受害者也无法得到保护和支持,这将进一步鼓励欺凌行为的发生。其次,学校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教育。如果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忽视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教育,那么学生将缺乏应对欺凌行为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欺凌行为。此外,学校的文化和氛围也会直接影响校园欺凌的形成。如果学校存在暴力、侮辱和排斥的观念,那么这种观念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容易促使他们参与欺凌行为。
(三)社会原因
校园欺凌的形成与社会因素密不可分。首先,媒体的影响是导致校园欺凌问题加剧的社会因素之一。媒体中存在大量暴力和冲突的信息,这种信息会对青少年的行为和观念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对暴力和侮辱行为变得麻木,从而促使他们参与或纵容欺凌行为。其次,社会竞争压力也是校园欺凌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今社会,竞争意识普遍存在,个人成就和外貌被过度强调。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学生可能选择通过欺凌他人来获得权力和控制感。此外,社会道德缺失也是导致校园欺凌问题加剧的因素之一。社会中存在着守法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混乱等问题。这种现象让一些学生认为欺凌行为是正当和可接受的,从而更容易参与到欺凌行为中。
(四)学生自身原因
校园欺凌的形成与学生自身因素密切相关。首先,自卑心理是导致学生参与欺凌行为的一个常见原因。一些受虐待、家庭问题等影响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卑感,为了掩饰自己的弱势,选择欺凌他人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感。这种自卑心理使得他们通过施加暴力或恶意行为来获得自尊和认同感。其次,对权力的渴望也是学生参与欺凌行为的原因之一。一些学生天性好斗,渴望获得权力和控制他人,从而将其表现在校园欺凌中。他们利用欺凌行为来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支配能力。此外,高攀比心态也可能促使学生参与欺凌行为。学生为了追求社交地位和群体认同感,对于不同的个体展示攀比心态,产生排斥和欺凌行为。他们通过欺凌他人来突出自己的优越感和独特性,以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许。
三、校园欺凌对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的负面影响
(一)对受欺凌者的负面影响
校园欺凌对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受欺凌者来说,他们承受着更为明显和长期的伤害。受欺凌者往往经历长时间的恐惧、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他们会感到无助、自卑、孤独和愤怒,这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症和自杀倾向。此外,受欺凌者因为情绪困扰、注意力分散和自我评价下降等原因无法集中精力在学习上,经常缺课或逃学,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受欺凌者经常面临身体虐待或暴力行为,这可能会引发厌食症、失眠、胃肠问题等身体上的负面影响,影响其身体健康。
(二)对欺凌者的负面影响
校园欺凌同时也对欺凌者本人带来了负面影响。参与欺凌行为的学生往往缺乏对他人权益和尊重的意识,以及正确认知冲突解决方式的能力,他们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将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判断力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欺凌行为也严重违反了学校和社区的规章制度,甚至触犯法律,欺凌者会因此受到纪律处分、法律追究以及社会的谴责,这将对他们的声誉和未来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旁观者的负面影响
校园欺凌对作为旁观者的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旁观者看到了欺凌行为却无法或不敢采取行动,这种内心的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深知欺凌行为的错误和伤害性,但由于害怕牵连和社交排斥,选择保持沉默,这种对道德价值的背离会对旁观者的自我认同和道德意识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旁观者在长期观察欺凌行为后,有可能失去对他人的同理心和关爱,进而对其他人的需要和困境缺乏关注和支持,这种对他人的苦难产生麻木和冷漠的态度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抵制校园欺凌的有效教育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主防范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防范意识是抵制校园欺凌的有效教育策略之一。这种意识的培养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欺凌的错误和伤害性,还能够让他们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对抗欺凌行为。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讲座和教育活动,向学生提供关于校园欺凌的全面知识和信息,包括欺凌行为的定义、形式和后果等。此外,学校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自我保护策略,如学会识别潜在的危险信号、学会信任自己的直觉、学习自卫技巧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欺凌行为,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通过以上教育策略的实施,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自主防范意识,认识到校园欺凌的错误和伤害性,并具备预防和对抗欺凌行为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友善和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和成长。
(二)积极争取家庭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社交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家长紧密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教育讲座、家长会议、工作坊等活动,为家长提供关于校园欺凌的知识和信息,让他们了解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和影响;可以为家长提供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与孩子进行开放、有效的对话,这样的沟通有助于了解孩子在学校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此外,学校还应当加强对于家庭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视,通过教育活动、家庭手册和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正向的家庭价值观,如尊重、友善、公正等,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总而言之,通过积极争取家庭教育合力,学校能够与家长形成强大的合作力量,共同努力抵制校园欺凌。
(三)积极进行社会有效宣传
积极进行社会有效宣传是抵制校园欺凌的另一个重要的教育策略。通过社会宣传可以引起公众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提高全社会的认知水平,并形成共同抵制欺凌行为的合力。
例如,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社交媒体和网络等媒体渠道,发布反对校园欺凌的公益广告和宣传素材。这些广告和素材具有感染力,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激发社会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和抵制意识。学校和社区机构可以一起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研讨会、讲座、辩论赛、学校集会等。这些活动旨在向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传递反欺凌的信息,强调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号召大家共同行动起来抵制欺凌行为。学校和社区还可以联合制定和实施校园欺凌防治计划,并邀请当地社区成员参与其中。社区可以提供资源和场地,支持校园宣传活动的举办。同时,社区媒体也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宣传平台,促进信息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
通过积极进行社会有效宣传,可以加大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欺凌行为的氛围。
(四)加强教师教育素质培养
教师在校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教师教育素质培养也是抵制校园欺凌的一项重要教育策略。学校应该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了解校园欺凌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学习有效的防止和干预策略。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校园欺凌的形式、影响和解决方法等,以及如何与学生、家长和社区合作应对校园欺凌。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包括建立互信、尊重和支持的环境。这样的关系可以促进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让学生更容易向教师反映欺凌问题,并从中获得帮助和支持。总而言之,通过加强教师教育素质培养,提升教师在校园欺凌问题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学校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维护校园和谐安全的环境。
五、结束语
在抵制校园欺凌的斗争中,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没有恐惧、没有伤害的校园环境,让每个青少年都能够得到尊重、理解和支持。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社会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认知,增强教师的教育素质,形成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只有通过这样的关爱、宣传和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安全、健康和友善的校园环境,为每个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实现无校园欺凌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韩飞怡,颜廷睿.国外特殊儿童校园欺凌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 2022(6):16-23.
[2]杨淑萍,辛绪坤.微生态视角下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效应[J].教育评论, 2022(9):54-62.
[3]周雨锴,李洁琦,李小青,等.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检验[J].中国特殊教育, 2022(2):81-89.
[4]雷望红孙敏.重构时间: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机制与治理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 2022(8):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