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件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建筑构件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

岑律言

广西鸿威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贺州  5428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构件由于存在裂缝,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整体的外观,更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和安全隐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积极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以此来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保证建筑物和结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构件裂缝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相关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构件:裂缝;措施

0 引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工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体系中。然而,由于施工工艺、混凝土本身的变形以及约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构件会出现一些微小的裂缝。虽然这些微小的裂缝不会对整体构件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但在荷载、温差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它们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裂缝会不断地延伸,并且相互之间连通起来,这样就会变成了有害的裂缝,也严重影响到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等性能。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混凝土构件裂缝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1.1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在众多的建筑工程问题中,混凝土裂缝往往与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密切相关。如果在设计构件时没有对产生的应力情况进行考虑,或对这些因素缺乏科学分析时,混凝土裂缝就很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屡见不鲜,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在结构设计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和利用预应力,那么结构在受到外力时,就可能因为内部应力的分布不均而产生裂缝。在建筑结构中,往往会出现断面突变的情况,并且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此外,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等级的选择也是影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我们需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1.2混凝土裂缝与建筑材料有关

(1)水分蒸发与混凝土的收缩。由于在进行浇筑的时候,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的水分,随着浇筑的完成,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蒸发,在这个过程中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而混凝土的收缩率主要是与水灰比的大小有关。水灰比越大,水泥浆越稀,收缩率也越大。当收缩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2)骨料问题与混凝土收缩。混凝土中的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其含泥量的大小和颗粒级配的优劣都会对混凝土的收缩产生影响。含泥量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容易产生裂缝。同时,由于颗粒级配不良也会对混凝土密实性和强度产生影响,从而增加裂缝的风险。

(3)添加剂使用与混凝土硬化速度。在混凝土施工中,为了调节混凝土硬化的速度,常常需要添加外加剂和掺合料。然而,这些添加剂的使用可能会对混凝土的干缩值产生影响,从而增加混凝土裂缝的风险。

(4)钢筋布局与混凝土裂缝。钢筋、箍筋、钢筋网的数量和布局也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钢筋的存在可以有效约束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一般来说,钢筋需要均匀地布置,并且尽可能地采取较多的钢筋数量,这样就可以降低裂缝的发生。

1.3施工工艺及养护的原因

首先,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的问题可能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如拌合不均匀、拌合时间过长、运输时间过长以及运输泵送时改变配合比等,都可能引起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缺陷,这些都会引起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其次,浇筑顺序不合理、速度过快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分布不均,从而产生裂缝。第三,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湿度、温度和养护时间,以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最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如振捣棒直接搁在钢筋上进行振动、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风速过大或烈日暴晒等情况,都可能对混凝土的变形和开裂产生不利影响。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设计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提升抗裂性能的关键。可以遵循“三低一高”的设计准则,即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和高强度,可以生产出高强度、高韧性、中弹性、低热和低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2)在构件结构上增设构造筋,可以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通常,主要采用的是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全截面的配筋率应控制在0.3%~0.5%之间,这样可以有效分散裂缝产生的应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抗裂性。

(3)在结构设计中,应避免或减少结构突变,因为这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应对发生应力集中部位加强措施,如增加配筋、设置过渡段等,以分散应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4)暗梁的设置是一种有效的抗裂措施。通常对于构件中容易发生裂缝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以此来提高配筋率和极限抗拉强度。暗梁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起到加强和分散应力的作用。

(5)要结合气候特征来进行施工,并且需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应为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60d。

2.2原材料控制措施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低热水泥或者降低用量来进行浇筑混凝土构件,还可以选择收缩性能比较小的水泥,提高抗裂能力。

(2)掺入适量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水化热,提高抗拉强度,抑制碱骨料反应,减少泌水等。

(3)骨料占混凝土体积的80%-83%,因此选择良好的骨料显得尤为重要。应选择膨胀系数小、表面清洁以及弹模低的骨料。使用粒径4-40mm的粗骨料和中砂,控制砂、石子含泥量,水灰比要求低于0.6。为了能够更好地减缓浇筑速度,可以通过掺入缓凝剂,这样更有助于混凝土的散热。由于石块具有吸热性,因此也可以通过掺加大块石来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此来降低水化热,并控制裂缝的发生。

2.3施工方法控制措施

在开展混凝土构件施工时,通常需要在构件的内部预留有孔道,预留的孔道主要是用来流通冷水或冷气,以此来对混凝土的降温速度进行控制。在对大型设备的基础进行浇筑的时候,需要采取分层分块的方式来进行,通常要求每次的分块厚度为1.0~1.5m,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散热,并减少约束作用。在岩石地基或者大的混凝土垫层上进行浇筑的时候,要设置好防滑隔离层,并且要做成渐变式的形式,以此来消除应力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振捣来加强对混凝土的密实度的提高,通常采用两次振捣技术,以此提高抗裂性。在拆模时,要尽可能地晚拆模。还可根据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2.4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保温养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保温养护的作用,就是通过降低混凝土构件的块体内外的温度差,以此来减少混凝土的内部约束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大体积的混凝土。通过保温养护措施,可以有效减缓混凝土内部温度的降低速度,降低内外温差,从而减少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保温养护通常采取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的方法,如塑料薄膜、保温毯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地减缓混凝土表面的散热速度,降低内外温差。同时,需要对混凝土构件的内外温度进行监测,及时调整保温材料的厚度和覆盖范围,确保保温效果的最佳化。

3 总结

总之,裂缝是混凝土构件浇筑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在施工前的设计、原材料选用、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合理开展浇筑后的保温和养护等措施,以此来更好地降低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确保建筑达到安全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建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江苏建材,2023,(04):125-126.

[2]王梦磊.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陶瓷,2023,(04):138-140.

[3]吴必忠,吴寅初.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1):89-90.

[4]李国宾.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02):37.

[5]侯松涛.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2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