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摘 要: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具有广泛指导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外部形势变化,高校保卫工作面临复杂挑战,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从工作理念、工作格局、防范体系角度入手,构建起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对于高校保卫工作具有巨大意义。
关键词:枫桥经验;高校;学生安全保卫
一、研究背景
现阶段高校办学环境越来越复杂,规模的扩大,人、财、物越来越集中,对外交流和开放办学日益深入,高校已不再是“象牙塔”,而是“小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校园内可见一斑,对学生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这对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1]。“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具有广泛的实践指导意义。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运用、借鉴“枫桥经验”对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保卫工作的难点及痛点
(一)管理模式与快速兴起的高校园区之间的矛盾。随着高校办学方式、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的高校发展需求,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和对学生管理的脱节[2]。
(二)大规模办学与安全保卫力量、装备配备的不足。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增加,而相应的安全保卫设施建设却难以同步进行,物防和技防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当前高校校园治理普遍存在智能化偏低的状态,主要依靠传统的防控手段,缺乏高效的预测预警预防化解风险的能力[3],使得保卫部门感到力不从心。
(三)校园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一些犯罪分子将高校作为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周边的餐饮、娱乐网点以学生为盈利对象,增加了校园治安管理的难度和压力。
(四)保卫人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需求。随着高校保卫工作的复杂性增加,对保卫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保卫人员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化培训和教育[4]。
(五)校园治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校园治理中存在职责权限模糊、治理渠道不畅等问题,导致校园治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同时,校园治理特别是执行部门(保卫)人员有保一方平安的责任,但在法律层面缺乏相应的授权和保护,影响了保卫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三、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高校保卫工作中的运用
(一)坚持“ 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枫桥式”安全单位创建借鉴“枫桥经验”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学生是高校这个“小社会”的主体,数量最多。高校应建设系统性安全教育体系,提升学生安全素养[5]。
一是俯身倾听师生诉求,充分调研了解师生安全需求。高校应多部门、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开展各类师生交流活动,如校保卫处可以举办“师生安全面对面”活动,定期与各二级学院的师生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活动;学生处可以举办“学生心声说”活动,及时地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和合理诉求,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多样化和精确化的安全服务。
二是完善校园安全联络员体系,用好师生安全联络员这个有力抓手。高校普遍有校园安全联络员队伍,但是,现阶段安全联络员作用发挥不显著,尚未形成有效信息反馈渠道。“师生吹哨,部门报到”,鼓励师生关心校园安全,养成校园大事小事事事关心、事事反馈的良好习惯。
三是发挥朋辈作用。鼓励学生作为安全教育的组织者或主讲人,讲好自己的安全故事,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自觉学习,提升安全责任感。保卫部门可以聘任一批师生身边的安全讲师,挖掘一批“安全能人”、“社交E人”等活跃学生,组建学生安全宣讲团,充分发挥朋辈效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二)打造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鼓励共同参与
共建共享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格局,是大社会观和大治理观的体现。
一是建立“警校联动、校地共建”联动机制。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仅仅依靠校园安全保卫力量还不够,还要与公安机关、卫生机构、交通部门、社区等单位联系合作,建立全方位联合治理安全防护工作机制。
二是鼓励学生共同参与。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初心所在与力量所系。学生群体作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惠及的主要群体,鼓励学生共同参与,促使学生了解校园安保工作状态,激发其参与热情,贡献自己的智慧,让学生成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从而推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三)构筑“ 四防并举”的防范体系,消除安全隐患
“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者并举,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网上和网下相衔接、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核心要义,也是提高风险防控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此重点谈谈人防、物防和技防[6]。
一是加强人防的作用。一方面尽量招聘受过安全保卫专门训练的保卫人员;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相关的安全知识讲座、学生工作研讨会、安全演练和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不断提升保卫人员的业务水平、应急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保卫人员开展安全管理和服务的行为。
二是加大技防物防建设和投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云技术对学生信息的采集、记录、检索、提取、分析和管理,有利于高校安保人员和思政人员多方位地了解学生,建构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及时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出困境,为学生工作提供决策保障。
参考文献
[1]安博.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6):64-65.
[2]刘兴德,刘智,王晨,贾水库.加强首都高校保卫干部队伍建设努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81-84.
[3]姜冠宏.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工作问题与策略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2,(24),101-103.
[4]李尚.浅谈新时期我国高校安全保卫管理模式[J].公关世界.2022,(06),74-75.
[5]林仙,马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应用——以台州学院创建“枫桥式”安全单位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6),8-10.
[6]李尚.高校安全保卫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J].公关世界.2022(04):163-164.
注:
1、仇梦华(1994年5月—),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安全保卫处职员,主要研究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
2、周步(1988年3月—),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职员,主要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
3、吴秋奕(1987年11月—),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职员,主要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