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路径——以栾城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2

共同富裕背景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路径——以栾城区为例

李荣素 岳竞择 付素巧 靳吉新

中共栾城区委党校   邮编:051430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破解农村兴业难题,以业兴带动人旺、以人旺带动村和、以村和促进共同富裕。本文以石家庄市栾城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实践为例,研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路径,总结有效经验,找准短板和问题,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和美乡村; 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因地制宜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补齐短板,精准发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篇大文章,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栾城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状

为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栾城区在前期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因地制宜,强力推进。目前,已创建的15个和美乡村辐射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

(一)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垃圾污水整治百日攻坚集中行动,2023年全区累计清理垃圾100161立方米、私搭乱建39527立方米、残垣断壁21945立方米、坑塘361处。实现全域改厕,完成区级农村厕所长效管护监管平台的提升,实现与省市数据互连互通。

(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建成农村游园23个,创建美丽庭院5.4万户、精品庭院1283户。有序推进村庄小街背巷硬化,绿化提升5个村,创建1个省级森林乡村,村庄主要街道、公共场所路灯安装实现全覆盖。

(三)产业发展水平提高。持续打造农业产业高附加值效益,提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大力培育提升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市级26家,省级10家。创新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1家,省级3家。

(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全区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区173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131个村完成了村史编辑,173个村完成清单制,17个村建立积分制。广泛开展“五星级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选树活动,弘扬新风,全区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冶河镇南留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在全村范围进行排水排污和饮水管网铺设、高低压线和网络通信线缆全部入地、街道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引进栾城集南留店、仕咖咖啡等特色旺铺,高标准打造覆盖各类村民活动需求的“六家一站”,每年组织“孝亲敬老”饺子宴、义诊、文艺汇演以及象棋娱乐赛等活动,同时,高标准建成村史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传承良好家风 创建和美乡村”等活动,不断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南留已成为商农文旅融合的典范。

二、栾城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栾城区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对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标准和农民群众期待仍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较差。大部分村庄的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融资渠道不畅,基本上是依靠上级政府。农村仍然存在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

(二) 农业产业化集中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多,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薄弱,缺乏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

(三)农村人才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乡村干部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四)精神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创建意识不强,仅限于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一些规定动作,更谈不上创新。一些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逐渐呈现凋零之势。还有一些乡村仍然存在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封建迷信时有抬头。

三、共同富裕背景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路径

栾城区各乡村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找准切入点,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可以从生态美、产业美、人才强、社会美四条路径展开。

(一) 改善环境“塑形”,建设宜居乡村

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农村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卫事业建设。制定出台专项整治方案,集中开展农村垃圾、污水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督导督办力度,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形成干部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全区村庄全部实现干净整洁有序。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

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试点示范先行,使生态美不断亮起来,打造具有栾城特色的和美乡村。

(二) 发展产业“赋能”,建设宜业乡村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全域高品质富硒优势,持续提高“栾”字号品牌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制定“农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好商农文旅融合文章,使产业美不断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三)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

注重服务人才引进。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对口大学生到乡镇农技岗位任职,加大青年干部到乡镇工作的输送力度,不断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为复合型人才提供优厚待遇保障。

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推行“校企地”科研合作模式,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搭建人才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势互补。

(四) 党建引领“铸魂”,建设和美乡村

通过对党建制度、阵地、队伍的规范提升,全面带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提升,有力促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思想建设“铸魂”工程,深化移风易俗,向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说不。评选表彰“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增加更多具有农耕农趣农味、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使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使社会美不断彰显。

参考文献:

[1]费少云.探索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路径[J].城乡建设,2022(6):19-19.

[2]高永伟.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J].中国乡村振兴,2022(19):8-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度石家庄市委党校系统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