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中的地下空间建模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矿山测量中的地下空间建模方法

张凡马武云查峰安诚瑞

652322199112023038     654324199704131512    

3654324199110202512    465010519961204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836700

摘要:在现代矿业工程中,地下空间建模作为矿山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开采效率、保障矿工安全以及优化资源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矿山测量中地下空间建模的多种方法,包括传统的地质统计法、现代的激光扫描技术以及先进的数字地质建模技术,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测量;地下空间;建模方法

导言

近年来,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地下空间建模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通过地质统计学原理,对矿体的空间分布进行概率建模,从而提高了建模的精度。机器学习方法,如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也被应用于地下空间建模,通过学习大量的样本数据,自动提取建模特征,提高了建模的效率。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则是通过对地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对地下空间建模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建模的精度和效率。

一、地下空间建模技术重要性

在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高效、安全的开采变得至关重要。矿山地下空间的精确建模作为推动矿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项技术不仅关乎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还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以及环境的可持续保护。传统的测量方法,如人工测量和图纸绘制,由于其精度受限、耗时长、易出错的特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矿业对地下结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需求的监控。因此,地下空间建模技术的革新对于提升矿山运营效率、保障作业安全和实现绿色开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三维测量技术,尤其是激光扫描技术的引入,为矿山地下空间的精准建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地下空间的几何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采集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测量误差。通过激光扫描,我们可以得到详细的三维点云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模型构建,能够生成生动、直观的地下空间模型,帮助决策者实时了解采矿进度,评估开采效果,以及预防可能的地质灾害。

二、矿山测量中的地下空间建模方法

地下空间建模是矿山测量的关键环节,它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深藏于地下的复杂结构转化为清晰可见的三维模型,为矿山的规划、管理和安全操作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主要的地下空间建模技术,包括激光扫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在矿山测量中的实践,同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1.激光扫描技术,如三维SLAM移动激光扫描系统,以其高精度、快速采集和实时性,成为现代矿山测量的首选。SLAM技术,通过激光雷达在地下空间中构建点云,这些点云数据经过预处理和模型生成,能提供极其详细和精确的地下环境三维模型。例如,华测的SLAM激光雷达系统结合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能够在大范围内快速生成高分辨率的地下模型,对于连续性和精度的把控尤为出色。然而,激光扫描技术的设备成本相对较高,且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需要专业的软件及技能,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

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下空间建模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GIS将地质、地表和地下数据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通过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帮助地质工程师和矿产管理者理解矿产分布、开采影响以及可能的灾害风险。GIS可以与激光扫描等实测数据结合,形成动态的地下空间模型,支持决策者实时评估矿山状态。然而,GIS的缺点在于对大量空间数据的处理速度相对较慢,对于非结构化或异质性的地下空间数据整合能力有限。

3.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项目管理工具,最初应用于建筑行业,但近年来在矿业领域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BIM技术通过整合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数据,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共享的地下空间信息模型,有助于优化采矿设计、减少施工错误和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通过BIM,设计团队可以模拟不同开采方案,预测其对地质结构的影响,从而选择最经济、最安全的开采路径。然而,BIM在矿山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充分挖掘其潜力并与其他技术融合,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矿山测量中的地下空间建模方法包括激光扫描、GIS和BIM等多种技术,它们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阶段和任务需求。结合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地下空间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降低环境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下空间建模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将为未来的矿山运营带来更大的提升。

三、实际案例分析

在理解了地下空间建模技术的理论和原理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和价值。以下将对某大型铜矿的地下空间建模项目进行深入剖析,以展示激光扫描、GIS和BIM技术的融合应用。

1.该项目采用华测的SLAM激光雷达系统对矿道进行了全面的三维扫描。系统在地下环境中自主导航,快速生成数以亿计的点云数据,覆盖了采矿区的主要巷道和采矿面。点云数据的采集不仅包含了空间几何信息,还记录了采样点的反射强度,为后续的地质特征分析提供了宝贵数据。通过设置合理的分站数和采样密度,保证了相邻测站的重叠度,确保了数据的连续性和精度。

2.点云数据的处理是一个关键步骤。项目团队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和离群点,优化模型质量。他们还采用了空间单元格法进行滤波,有效减少了点云中的冗余信息,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之后,通过K-d树法进行点云的密度简化,确保了模型的精简与精度间的平衡。点云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被网格化为规则和不规则的三维模型,从而形成了矿道的直观3D模型。

3.项目团队将激光扫描数据与地质、地表信息整合到GIS平台中。他们利用GIS的强大数据分析功能,对地质构造、矿体分布和开采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GIS的动态交互能力使得团队成员可以实时查看矿道的开采进度,以及评估不同开采方案对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BIM技术在这个项目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设计团队利用BIM软件,将地下空间模型与开采设计、设备布局等信息集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地下空间信息模型。通过模拟不同的开采策略,团队能够预测其对地质结构的影响,并据此优化采矿路径,从而降低开采成本和风险。BIM模型的共享特性,还促进了矿产管理、设计和施工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比多期采空区的数据,团队可以实时分析形变,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风险。例如,当发现某一区域的点云数据有明显的位移趋势时,即可能预示着该区域的地质稳定性下降,从而可以迅速采取防范措施,确保矿工安全。同时,通过纹理映射,模型的视觉真实性得以提升,对地下环境的模拟更为逼真,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实用价值。这个实际案例展示了地下空间建模方法如何在矿山测量中实现从数据采集、处理到模型构建,再到应用的全过程。通过激光扫描、GIS和BIM技术的结合使用,项目团队不仅实现了对地下空间的精细化管理,还提高了矿产资源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验证了这些技术在现代矿业中的实际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下空间建模技术将更加成熟,为未来的矿山运营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空间建模在矿山测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诸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地下空间建模带来更高的精度和效率。未来,我们期待这些创新技术能进一步推动矿山测量的智能化,为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小辉. 矿山测量技术与矿产资源调查的实践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23, (17): 172-174.

[2]郭肖肖. 矿山测量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研究[J]. 中国金属通报, 2023, (01): 141-143.

[3]方成成. 提高矿山测量工作效率方法探讨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 (17):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