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625300
摘要: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外部因素作用于地球表面造成的具有破坏性的地球表层现象。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前,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地质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主要分析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产生原因;地质环境;主要存在问题
引言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而地质环境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优化地质环境利用,对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1、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外部因素作用于地球表面造成的具有破坏性的地球表层现象。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构造和地质过程中的各种运动与变化,导致地表出现不稳定现象而产生的灾害事件。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地质灾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地震、泥石流、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岩溶塌陷、火山喷发等。这些地质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瞬间性和广泛性,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较大的困扰和损失。地质灾害是由于地球自然系统内部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主要指地球构造运动和地壳构造发生变化所引起的灾害,例如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水文地质因素、植被覆盖状况等对地形地貌进行侵蚀和剥蚀的作用,促使地表地形发生变化而引发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的成因
地质构造因素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地球的地壳是由多个板块构成的,地质构造运动常常会导致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曲折和断裂,从而引发地震、山体滑坡、崩塌等灾害。地壳运动不仅会产生地震,还可能导致火山喷发、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例如,当板块相对运动变形量超过地壳强度极限时,就会形成地震现象。
气候地质因素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成因之一。气候条件在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候变化会影响地下水位、土壤湿度等因素,使得地表或地下岩土材料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特别是在极端气候事件下,如暴雨、干旱等气候异常情况下,地质灾害易发生。
3、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优化措施
3.1加强监测预警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技术和措施,能够帮助人们及时了解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系统。例如,地震监测需要布设密集的地震台站网络,实现对地震活动的实时监测;而对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需要依托现代遥感技术和传感器设备,进行区域性的多源数据监测,实现对潜在灾害隐患的全面覆盖和动态监测。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全面性和精准性。结合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建设。利用地震仪、地表位移监测仪等设备,实现对地震、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快速监测和预警。同时,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分析和监测,及时预警和发布预警信息,提高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在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面,还需要完善应急预案和预警体系。针对地震、泥石流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需要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全面、精准的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和全面预警,为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提供有力支撑。
3.2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
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也需要遵循科学规划和环保原则,以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管理。通过对地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价,了解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科学制定资源规划和利用方案,合理配置资源开发空间,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推动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和提升。引入先进的勘查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勘查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和环境影响。同时推动资源加工利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协调发展。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倡导绿色开采理念,采取绿色矿山建设、水土保持措施等,实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法规政策和监管措施。建立健全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资源的产权和开采权,规范资源开发行为。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加大对违规开发者的处罚力度,确保资源开发活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应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坚持科学、规范、环保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3.3生态修复与保护
生态修复与保护涉及到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水域保护、物种保护等多个方面,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栖息地重建。通过植被的重新植被、湿地的恢复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等手段,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促进植物和动物种群的繁衍和生长。推进土壤修复和水域治理工作。对于受污染和退化的土壤,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和改良,通过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土壤改良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同时,加强水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净化水质,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注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栖息地管理。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划定禁猎区和禁渔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加强栖息地的管理和保护,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条件。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力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态修复和保护的责任主体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并结合法律法规及有效的监管来推进,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修复,赋予人们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态环境。
结束语
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和规划管理,积极探索绿色开发理念,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小刚.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有色金属设计,2018(2):6-12.
[2]陈立敏,王竑.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33):112.
[3]赖楠.地质灾害防治成效与问题对策研究[J].管理及其他,2021(6):228-229.
[4]朱宾,景佳俊,张统.徐州市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建议[J].能源与环境,2020(6):80-82.
[5]马俊祥.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合理利用研究[J].冶金与材料,2019(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