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山西太原 030013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选取本院2023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家属情绪、认知度变化及护理后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42/50),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在患儿家属HAMA、HAMD方面,较对照组观察组项目值更低(P<0.05)。于患儿家属认知度、满意度方面,护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项目值更高(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和家属的满意度,该护理方案可作为此类患儿首选护理模式进行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新生儿肺炎;临床效果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umanized nursing model in neonatal pneumonia nursing. A total of 100 children with neonatal pneumo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3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sonalize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family emotion, awareness change and post-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0% (44/5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4.0 (42/50),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HAMA and HAMD values of the children's family member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erms of family re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after nursing, the item valu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of neonatal pneumonia children, and this nursing program can be used as the preferred nursing mode for such children.
【 Key words 】: humanized nursing model; Neonatal pneumonia; Clinical effect
新生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由于患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患肺炎时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窒息、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根据疾病性质,可将新生儿肺炎分为感染性肺炎与吸入性肺炎,其中吸入性肺炎极易转化为感染性肺炎,会加重患儿的病情。新生儿肺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会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严重时还会导致患儿死亡[1]。常规护理是新生儿肺炎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护理方法,但临床整体应用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发展与完善,人性化护理逐渐用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中,其应用效果显著。人性化护理模式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护理的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日龄2~23d,平均日龄(12.48±2.45)d;患病时长1~16d,平均患病时长(8.06±1.10)d。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日龄2~24d,平均日龄(12.83±2.34)d;患病时长1~17d,平均患病时长(8.53±1.24)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经X线胸片、临床症状与血常规检查等确诊为新生儿肺炎;②X线胸片检查发现肺部纹理存在变粗的迹象,并且符合《美国2011年婴幼儿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治疗部分摘译)》中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③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排除标准:①患儿并发先天性疾病、全身代谢性疾病或哮喘;②患儿的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③患儿家属拒绝加入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临床常规模式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各项基本操作,遵医嘱给药并且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加强对患儿体征与指标的监测,并且对患儿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讲解等。观察组患儿则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所示:
1.2.1 环境护理。对于患儿所在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环境的清洁、温馨,定期进行消毒等,并且对病房的温度、湿度进行合理调整,避免患儿出现过冷或者过热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内没有较大噪音,将设备发出的声音尽量降至最低,还要做好患儿的隔离,避免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等。
1.2.2 心理干预。患儿的家属在患儿患上肺炎后,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指导,将必要的知识详细告知家属,帮助其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且取得家属的充分信任。对于患儿,护理人员可以选择肢体抚触等方式安慰患儿,也可以适当对其肢体进行按摩等,让其更为舒适。
1.2.3 饮食干预。对于患儿而言,能量补充较为关键,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患儿的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儿饮食易于消化,以免增加其胃肠道负担,并且尽量为其选择母乳喂养的方式,这样可以确保患儿摄入足量的维生素,避免身体出现水电解质不平衡情况。
1.2.4 呼吸道干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呼吸道较为狭小,所以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其呼吸道状态的观察,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干净,并且保证动作的轻柔,避免患儿呼吸道出现损伤。护理人员需要多为患儿翻身与叩背,加速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必要时对其进行吸痰,以免患儿出现严重的通气障碍情况。
1.2.5 体温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不仅要关注患儿发热症状,也要加强对体温降低的监测,如果患儿出现体温快速下降,需要做好身体保暖,可以选择保温袋等,并且注意患儿身体保护,以免出现烫伤。如果患儿体温仍然低于正常水平,需要及时将其放入暖箱当中,并且合理设置暖箱温度,确保患儿的体温在36.5℃—37.5℃之间,并且做好发热患儿的物理降温等。
1.2.6 家属支持。与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探讨孩子的健康状况,做好家人的精神和物质支持,护理人员有责任发挥护理作用,确保护理措施的顺利开展。
1.2.7 喂养护理及抚触护理。通过语言和眼睛与儿童交流和互动,控制触摸强度;喂食前2小时或喂食后1小时,按摩儿童背部和臀部,最佳时间控制为15-20分钟;根据需要喂食,不宜过饱。喂食后,为避免呛奶,轻轻扣上儿童背部,及时清洁儿童口腔,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儿感染发生率。
1.2.8 健康教育。对患儿家属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等进行分析,随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肺炎发病机制、治疗措施、临床表现、护理方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而加强其认知,提升其健康管理意识及治疗自信心。主要健康教育措施包括一对一教育、视频宣教、组织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微信公众号推广等。
1.2.9 追踪护理。患儿出院时,应协助家属做好相关手续的办理,并交换家属的联系方式,以便对患儿居家恢复效果的调查;另外,叮嘱患儿居家后的注意事项,及时为家属发放相关的疾病护理手册;安排好随访时间,对于患儿家属提出的疑虑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为其进行解答,增加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提升其健康管理意识及能力
1.3 评价指标
组间比较患儿护理效果,以显效、有效例数之和计为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汇总,以患儿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发热等疾病症状完全消失,且X线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视为显效;以患儿疾病症状、X线检查结果明显改善视为有效;以患儿疾病症状、X线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变化视为无效。组间比较患儿家属情绪、认知度变化及护理后满意度,情绪状态以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作评估,患儿家属不良情绪状态越严重,则表现为HAMA、HAMD项目值越高[2];认知度以问卷作评估,患儿家属认知度越佳,则表现为问卷分值越高。护理后满意度以问卷作评估,满意度越高,则表现为问卷分值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对本次试验涉及项目数据作规范化处理,计数、计量项目值分别以[n(%)]、(x-±s)表述,项目数据对比各行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42/5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n=50) | 22(44.0) | 20(40.0) | 8(16.0) | 84.0(42/50) |
观察组(n=50) | 42(84.0) | 7(14.0) | 1(2.0) | 98.0(44/50) |
p | <0.05 |
2.2 两组患儿家属情绪、认知度变化及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在患儿家属HAMA、HAMD方面,较对照组观察组项目值更低(P<0.05)。于患儿家属认知度、满意度方面,护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项目值更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家属情绪、认知度变化及护理后满意度对比(x-±s,分)
组别 | 时间 | HAMA | HAMD | 认知度 | 满意度 |
对照组(n=50) | 护理前 | 54.23±4.03 | 55.31±3.12 | 76.10±4.55 | —— |
护理后 | 45.10±4.11 | 46.83±4.02 | 84.53±4.05 | 86.31±4.12 | |
观察组(n=50) | 护理前 | 54.42±4.25 | 55.09±3.11 | 76.21±4.13 | —— |
护理后 | 33.14±3.12 | 33.21±3.15 | 93.29±4.21 | 95.15±3.17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指新生儿期肺部的炎症反应。早期新生儿是指出生后一周内的新生儿,晚期新生儿是指出生后一周及28天内的新生儿。炎症反应一般由感染性和化学因素引起,包括免疫因素、药物因素、物理因素,甚至过敏因素。肺主要指末端气道,包括肺泡和肺间质[3]。炎症反应的发生主要是毛细血管、肺泡、肺间质充血水肿,然后由于肺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纤维蛋白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的病理过程。在临床新生儿疾病当中,新生儿肺炎十分多见,这是一种急性感染疾病,患儿的发病速度很快,且病情会出现快速进展,很多患儿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影响[4]。新生儿肺炎的发生与患儿身体发育不完善、患有先天性疾病、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对于这类患儿,除了需要让其接受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科学的护理干预也不可缺少,这是延缓患儿病情进展并且有效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因素。所以,为新生儿肺炎患儿选择科学的护理方式较为关键。我院针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选择人性化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人性化护理主要强调被护理对象的舒适度,与常规护理相比,护理人员在人性化护理方案中会针对其实际护理需求展开临床干预,保证护理工作的针对性较强,并且避免出现严重漏洞,也能让被护理对象获得充分的尊重感、满足感等。我院护理人员针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在人性化护理中会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干预,并且重点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道状况等,也会调整其饮食结构,并且对患儿的病房环境进行合理改善,从而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更为全面[5]。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让其接受人性化护理的整体情况较好,患儿主要指标可得到显著改善,家属的满意度也会更高,该护理方案可作为此类患儿首选护理模式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永娴.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版),2020,5(18):62.
[2]郭秋妹.综合护理用于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2):1683-1684.
[3]杨静.抚触护理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版),2020,5(16):130-132[4]王慧敏.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1,18(5):232-233.
[5]肖丽芳.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