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校园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行为自律和道德自治,提高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促使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基于此,本文提出弘扬文化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文化氛围三个方面的策略,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稳定的日常行为习惯,促进其形成健全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凸显校园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日常行为;日常行为养成
一、校园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
行为习惯是人对外交流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渗透于人的思维和语言之中,还能够决定个体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具体到个人而言,大学生行为习惯的状态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外在形象,甚至对大学生个体的人生轨迹产生巨大的影响。换言之,个人的言行举止经过长年积累形成的习惯,而这样养成的习惯,会融入个体的生命,成为人生轨迹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外,大学生身心正逐渐走向成熟,处于自我分辨、自我抉择时期,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正飞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同人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人的整个一生都将享受这个资本不断增值所带来的利息。因此,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正是通过对大学生个体行为的提升[1],使大学生在行为自治、道德自律的过程中形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人格
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需要校园文化氛围进行引导,让大学生摒弃已存不好的行为习惯,认同、理解、接纳校园文化的熏陶,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刻意重复的训练,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使广大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进而提高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水准,使社会发展得到良性循环。一切规则和制度,无论内容如何丰富完善,除非大学生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否则纸上谈兵是没有任何实际效果的。一个人良好德行的形成,既不能仅依靠内在的自然发生、发展,也不能单纯赖于外部的强化,而是自身思想品德与校园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经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也会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提升,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其在人格成长方面具备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和全面发展的前提。
(三)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的养成,离不开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既具有开放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又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通过校园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一方面能够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强化训练;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内生动力[2],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总结、感悟和学习的过程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实实在在的行为感知,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实践过程中未知的状况时刻激发着大学生灵感,吸引大学生去探索、去解决,不断发现创造性的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观点、找出创造性的方案。通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强化训练下,最终使得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提高。
二、校园文化在养成高校大学生日常行为的有效策略
(一)弘扬文化主旋律,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平
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应坚持主导性与时代性交融,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在弘扬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基础上,使青少年养成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主旋律,是我们广大国民应具备的精神素质。弘扬主旋律要将弘扬优秀民主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相结合。在现代化进程中,若没有本民族的精神支柱,要完成人自身的超越是异常困难的,这在不同文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交锋与碰撞中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的发展使大学生的选择更自由更多样,但也常常引发行为选择与价值判断的冲突,催生价值危机和信仰危机。因此,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3],让大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平。
(二)传播正能量,培养爱憎分明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并不能只关注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也需要关注习惯背后的的价值观,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一方面,合理的价值取向是行为习惯背后所蕴含的更为核心的东西,这要求日常行为养成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个性与差异性,因材施教,发挥主动性,通过传播正能量,以正确的价值标准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引起他们对正义、对真善美的情感共鸣和向往,对假恶丑、对不良行为风气坚决抵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价值取向是实施道德行为的重要推手,培养大学生爱憎分明的价值取向,要把重点放在发展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上,道德判断能力水平越高,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同时,培养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过程中,应做到有重点、分步骤地加以引导,使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为学生所接纳、内化并践行。因此,高校要多提供实践机会,让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树立起来。
(三)营造文化氛围,形成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大学生长期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能够逐渐形成优良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首先,校园文化需要积极向上的政治空气,让大学生在浓厚政治空气的推动下,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生活。比如,可以通过网上校园、校园广播、校刊校报、主题论坛等学习时政、讨论热点,正面引导学生形成自己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其次,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信任与尊重,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教育效果。最后,还要有严格可行的校规校纪,结合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出细致、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大部分行为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久而久之,行为得到规范,转化为个体稳定的行为习惯。
三、结语
培养人才是一项需要奉献的事业,养成工作亦是如此,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养成工作的特点常常表现为无声无息,成果也只能由学生外显的行为来体现。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真正彰显了高校的“育人”本质。通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在大学生完全进入社会之前,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品德形象,提升其道德践行能力,既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又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8):212-214.
[2]宋尚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特点及养成策略[J].科教导刊,2023,(24):135-137.
[3]苏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4,(03):152-153.张华辰,2002.09.03,性别:女,籍贯:山东平邑,学历:临沂大学本科在读,学校:临沂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