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式住区在枣庄留园山庄文旅度假项目的设计应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传统中式住区在枣庄留园山庄文旅度假项目的设计应用浅析

王天琪 陆宜旺

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333

F:\展倩2018.5.2\山东枣庄项目\第四轮\效果图\鸟瞰.jpg鸟瞰

【摘要】

本文旨在浅析传统中式住区在留园山庄文旅度假项目中的设计应用,探讨其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特点,以期对类似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传统中式住区;留园山庄;文旅度假项目

1序言

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凸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渴望从传统审美意境中汲取灵感,寻找归属感、舒适感和亲切感。因此,传统中式住区应运而生——住区以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为核心,积极探索中国当代文化设计的新方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的居住环境。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于传统中式住区的认同感逐渐加强,以文化为依托、以传统中式住区为载体的文旅项目,正逐渐成为文旅地产领域的新兴开发模式。 

2项目背景

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邻微山湖,南接两汉文化圣地徐州,北临孔孟之乡曲阜、邹城,处于“一山一水两汉三孔”的黄金旅游线上。城市自身旅游资源丰富,西有微山湖,南有台儿庄古城,东有冠世榴园,北有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其中4A级景区冠世榴园景区,周边酒店配套设施一般,唯一高档型酒店位于景区东侧,交通不便。

枣庄留园山庄项目因紧邻冠世榴园景区西大门,同时距离高铁站仅10分钟车程,成为了连接景区与高铁站的重要节点。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下,留园山庄项目将传统中式住区与文旅度假项目相结合,旨在打造一处既能满足游客度假需求,又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新型文旅地产项目。

3项目定位

留园山庄项目以“传承中华文化,打造诗意栖居”为理念,将传统中式建筑与现代度假需求相结合,力求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注入现代生活的便捷与舒适。全区共有328间客房,园内以中心酒店为核心,围绕核心区布置民宿、经典游园以及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形成集住宿、餐饮、会议接待、娱乐休闲、游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旅休闲度假区。

4功能分区

全园分为游园漫步体验区、餐饮娱乐商业区和养生休闲度假区三个片区。

游园漫步体验区,位于园区西北角。园区采用不规则园林式布局,以水面为核心,环绕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轩榭廊坊和曲折逶迤的游廊,园林建筑与山、水、石元素相互融合,共构景致天成,尽显自然之韵。

餐饮娱乐区位于园区东北方位,正对冠世榴园风景名胜区,与其相互呼应,达到引景入园,以园应景的互相呼应的效果。片区采用多个连续合院围合而成的里弄式布局,打造具有中式特色的商业街。连续的小开间界面,保持整体形态,使街巷景观极具节奏与韵律;纹饰样式各异的门头和匾额,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留有个性创造空间。

养生休闲度假区则以宁静舒适的住宿环境为主,提供多种类型的住宿选择,包括传统中式风格的民宿和高端度假酒店,满足游客不同的住宿需求。养生休闲度假片区分为两期,一期正对园区主入口西大门,经由长桥跨水面到达中心服务区,面向中央景观花园,二期则为园区东侧片区。一期以中心酒店为主,二期以民宿为主,差异化的产品类型满足游客不同需求。

5规划设计

5.1总体规划

项目总用地面积20万方,如何将偌大的场地进行分区划定、轴线搭建,如何将中式住区格局自然地融入环境之中,就成了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过程中,深入考虑枣庄的地域文化背景,充分尊重这座城市既有齐鲁之地的儒家人文气质,又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的城市特质,选取“礼乐相成,山水相绕”为规划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规划始终。

设计以水面为核心,构建十字轴线,将园区分为中、北、东、南四区。这一设计手法不仅凸显了枣庄的江北水乡特色,也是的整个园区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均衡和有序。十字主轴巧妙地将西、北两处主要出入口联系起来,形成了便捷的交通流线。同时,在两轴结合处形成中心花园景观,丰富园区景观层次,并适度分割场地。为进一步提升园区品质,沿轴线有机植入若干节点,串联已建景观资源,形成完整双游园系统,提升游览体验。新建水系与现有水系相互连通,形成了完整的水网系统。同时新建水系与中心景观花园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酒店核心区的地位,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体验。

5.2 组团模式

传统的合院建筑多采用横向联排的形式进行布局,并通过檐廊、院墙等建筑元素围合出组团。在本项目中,设计进行了一种创新的设计尝试:将每两排横向联排的建筑与一条组团路相结合,形成一个标准模块。在此基础上,对整体布局进行巧妙的错动重组,使得建筑形态更加灵动,打破了传统联排别墅横平竖直、缺乏变化的兵营感。这种设计手法形成了富有变化的里弄式合院组团,既保留了传统合院的韵味,又赋予了现代建筑的创新与活力。

5.3道路及停车设计

场地内部将设置车行环道作为主路,以满足消防及内部车辆通行的需求。内部道路将深入各个组团内部,强化组团形态的同时满足消防需求。设置地面临时停车位和地下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提供便利舒适的文旅环境。

5.4竖向及防洪设计

根据原始地势情况,将场地标高设计为从西至东、从南至北逐渐升高。结合周边道路及场地内部的高差变化,调整场地的竖向设计,设置排水涵管等雨洪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将雨水通入景观水池内,以景观湖作为临时蓄水池,实现雨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6建筑立面

项目立面风格以传统中式建筑为蓝本,同时融入现代审美观念与实用性考量,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立面风貌。整体风格力求淡雅稳重而又不失大方,为住区营造出安逸恬静的生活氛围。在建筑形体上,注重高低错落与体型变化,以彰显建筑之节奏与韵律之美。鉴于项目规模较大且户型种类繁多,为保证不同户型可以自由拼接组合,户型单体东西山墙均以硬山作为边界。

建筑细节考究入微,汲取传统苏派宅邸之建筑元素,如白墙黛瓦、飞檐戗角等,同时保留“门堂求正、廊轩求变、纹饰求韵”的经典格局。通过大面积开窗窗及简化的传统窗格纹样,对传统窗棂进行改良,使外形更加简约流畅,室内外光线沟通更加自然。

此外,项目还巧妙地将建筑与景观相融合,小桥流水、屋宇飞檐、缦廊长庭等元素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既展现水乡之婉约柔情,又唤醒人们对园林文化的场所记忆。这种独特的建筑理念,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文化居住模式。

7景观体系

项目着力打造曲折通幽、收放自如、阡陌交通、曲径通幽的传统村落肌理,打造自然生态与人文情怀并重的经典游园体系。

项目在规划之初,便汲取了中式园林精致淡雅、宁静致远的精髓,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大面积绿化不仅提升了场地内部的舒适度,更是将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了整体设计中,使得整个游园体系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充分借鉴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叠山理水、亭台楼阁、水石相映、花木交错,每一处细节都精心雕琢,展现出“园林、苑囿、庭院”的三重中式格局。此外,项目还充分考虑了游园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在植物配置上,选择了适应当地气候、易于维护的植物品种,既保证了游园的美观性,又降低了维护成本。

8结语

项目在总体规划、组团模式、道路及停车设计、竖向及防洪设计、建筑立面、景观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与实践。通过巧妙运用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成功打造了一个既具有中式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养生休闲度假区。这一综合性度假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休闲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设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