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人民医院 江苏 扬中 212200
【摘要】目的:分析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标准化急性疼痛护理干预作用。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6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标准化急性疼痛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VAS量表)。结果:护理后1d、2d、3d,观察组VAS量表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标准化急性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疼痛程度。
【关键词】:四肢创伤骨折;标准化急性疼痛护理干预;疼痛程度
四肢创伤骨折多因直接/间接暴力、高空坠落、车祸等因素所致,以行动障碍、关节疼痛/肿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手术为骨折常见疗法,但由于手术具备有创性,术后疼痛无法避免;加之四肢活动量较大,在整个围术期内,多数患者因其自身不太规范的行为,会伴随急性疼痛,影响术后康复,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较大不便,也会加重其心理负担[1]。故为缓解患者痛苦,需加强患者护理干预。基于此,研究以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四肢创伤骨折者60例举例,分析标准化急性疼痛护理干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60例四肢创伤骨折者,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2(42.36±2.22)岁,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各16例、1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4-61(42.31±2.23)岁,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各17例、13例。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比较。参与研究者均知情。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此研究项目。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疾病知识科普,说明相关注意事项,术后指导患者行功能训练等。
观察组:标准化急性疼痛护理干预。(1)术前:提前说明手术操作会引起术后疼痛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口头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骨折临床表现、手术流程、方法、并发症预防、注意事项、疼痛原因、镇痛方法等,并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嘱咐患者闲暇时多翻阅;指导患者正确描述疼痛,说明镇痛药服用方法。(2)术后:增加病房查房次数,主动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多开导患者,指导其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等方法转移注意;主动问询患者疼痛情况,以其主诉为主为其提供对应干预方案,如轻度疼痛者,以音乐/视频转移法为主;中度疼痛者,以局部按摩法为主;重度疼痛者,遵医嘱为患者提供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等;及时助力患者更换体位,尽可能不要一个体位保持时间过长,按摩四肢肌肉,适当活动肢体,必要时,为其行无静脉自控镇痛,冰敷48h。③并发症预防:为患者提供弹力绷带行加压包扎,以患者情况为主48h冰敷,监测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保证伤口周围干净,遵无菌原则更换敷料。将软垫放在患肢下侧,每1-2h助力其翻身,按摩肢体;及时做好保暖工作,记录四肢温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0-10分,评分区间:0分、1-3分、4-6分、7-10分,疼痛代表无、轻、中、重度,分越高,越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4.0,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1d、2d、3d,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比较疼痛程度(±s;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1d | 护理后2d | 护理后3d |
对照组 | 30 | 7.36±1.14 | 6.39±0.33 | 5.52±0.35 | 3.61±0.25 |
观察组 | 30 | 7.45±1.28 | 5.14±0.16 | 3.40±0.26 | 2.46±0.19 |
t | 0.288 | 18.669 | 26.632 | 20.059 | |
P | 0.775 | <0.001 | <0.001 | <0.001 |
3.讨论
临床上四肢创伤骨折比较常见,发生率较高。针对四肢创伤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受到肌肉、骨骼损伤等因素影响,术后患者疼痛感比较明显,给其生理、心理均带来双重压力,降低其生活质量[2]。加之患者疾病认知度较低,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故加强患者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多参考多年工作经验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更注重患者病情变化,缺少对患者心理层面的关注,加之护理内容比较简单,整体护理干预效果不太显著。
研究显示,护理后1d、2d、3d,观察组VAS评分均降低,说明标准化急性疼痛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分析其原因可知:此法以统一的指南为参考,通过使用相同的标准对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同时配合健康宣教,加深患者对疾病以及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纠正患者以往对疾病存在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对应的训练,促进疾病康复。此外术前通过提前告知患者手术操作引发的疼痛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可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工作。通过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强大的情感关怀、心理支撑,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内心不适感,平复患者焦虑感,提高患者心理功能,防止患者因不良心理应激而对机体生理造成刺激
[3]。术后通过疼痛护理,可分散患者对疼痛的关注,强化其疼痛阈值,快速缓解患者痛苦。通过体位调整,对四肢进行按摩,加快肢体血液循环速度,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以免出现压力性损伤。通过并发症预防,可防止患者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利于患者疾病快速好转,争取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综上所述,针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性疼痛护理干预,疼痛程度有所缓解,可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 卢雨. 疼痛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1):111-111.
[2] 申冬冬. 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356-357.
[3] 王玉霞,曹波.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9):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