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法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5
/ 2

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法及效果

何志   

罗城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乐山  614411

摘要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估和比较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与常规治疗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回顾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接受呼吸内科规范治疗(观察组)。根据症状缓解、肺功能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显示出显著优势。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相比常规治疗更为有效,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充分证实了呼吸内科规范治疗的应用价值,可以将其作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治疗效果;并发症

随着工业化和环境变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逐渐成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战。慢性支气管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长期存在时会导致严重的肺功能障碍甚至肺心病[1]。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治疗方法注重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干预[2]。然而,关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与常规治疗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的比较研究仍然较少。研究通过对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是探究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共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62.35±7.43)岁,平均病程为(8.45±3.67)年,组内包含58名男性和42名女性;呼吸内科规范治疗组(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63.21±7.28)岁,平均病程为(8.52±3.72)年,组内包含57名男性和43名女性。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中的2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人。两组患者均接受病因去除、环境改善、支持性治疗等基础治疗,此外,针对不同组别的患者开展对应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对照组内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具体用药为氨茶碱片(0.1g,每日三次),同时搭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具体的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按需使用。

观察组(呼吸内科规范治疗):(1)缓解期规范治疗:针对处于缓解期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引导患者参与日常锻炼以增强自身抵抗力,同时避免接触到粉尘烟雾较大的环境,治疗方面推荐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用药频次为每日两次;(2)平喘规范治疗:在急性加重期,需要对患者加用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具体药物可以选择泼尼松,使用方法为口服,开始剂量为30mg,逐渐减量);(3)抗感染规范治疗:对于继发细菌感染,根据痰液培养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可以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药方法为口服, 125mg每次,每12小时一次;(4)咳嗽咳痰规范治疗:对于合并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需要使用咳嗽咳痰药物来治疗,其中咳嗽患者可选用含30mg盐酸氨溴索的0.9%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用药一次。咳痰患者则服用祛痰药溴己新,用量为8~16mg,每日用药三次。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方面根据患者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改善情况分为三类: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定义为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肺功能测试结果显著提高;有效定义为症状有所缓解,肺功能测试结果有所改善;无效则为症状和肺功能测试结果无明显变化。并发症是指治疗期间出现的任何新的病理状况,如急性加重、肺部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呼吸内科规范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16.00%)发生了至少一种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急性加重、肺部感染或药物不良反应等,而观察组仅有3例患者(3.00%)出现并发症,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选取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组别

例数

治疗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100

95(95.00)

3(3.00)

对照组

100

82(82.00)

16(16.00)

X2

8.303

9.828

P

0.004

0.002

3 讨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污染的增加,慢性支气管炎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公共健康问题,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慢性支气管炎不仅带来持续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和咳痰,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增加病死率。传统治疗方法,如使用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虽然在症状控制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在减少急性加重事件和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方面仍存在局限。这些方法通常缺乏个体化考虑,未能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人差异。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加全面和系统化的治疗策略。

近年来,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受到了临床医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开展研究并对比分析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治疗有效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3]。呼吸内科规范治疗的核心在于个体化和综合管理,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组合治疗,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提供了持续的症状控制,减少了急性加重的风险。在观察组内,通过实施抗感染规范治疗,有效控制了细菌感染,减少了急性加重的风险。此外,咳嗽咳痰规范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降低了呼吸道阻塞和感染的风险。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不仅要控制症状,还需要改善患者的整体肺功能。呼吸内科规范治疗通过综合应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康复训练,提高了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这种综合治疗模式有助于降低长期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以将其作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博.探讨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3):3.

[2] 胡延磊.探讨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J].  2021.

[3] 穆朋欣.探讨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J].饮食保健, 2020, 000(0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