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基于思维导图的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基于思维导图的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实践

罗春秀

韶关市曲江区实验小学

邮编:512100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前景。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为此,下文提出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实践,旨在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阅读素养;思维导图;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

思维导图在当下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其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积极性有着正向的影响。将思维导图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以更专注的精神状态构思整体阅读内容,梳理阅读思路,从而推动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思想。在有效练习中,学生就可以逐步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最终提升阅读能力。

1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思考、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自觉挖掘理论知识的深层内涵,将所学内容有效整合,然后经过批判性思考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充分发展建构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高效地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同于进行浅表学习,在进行深度学习时,学生会展现更多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加自觉地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高效完成阅读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探究阅读内容,实现深度学习。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提高备课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的过程既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接受情感熏陶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在优化教学流程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支架,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环节合理利用思维导图高效整理文本内容,灵活设置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提高备课质量,为教师持续优化阅读教学流程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思维导图是学生参与阅读课堂的良好工具,在阅读课堂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明确相关阅读任务,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以美育人”的深层次目标。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困境

阅读量不足。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学生的阅读量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小学生保障阅读数量和广泛性,主动阅读各类健康书籍,涉猎不同领域。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量都未能达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量不足,则其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一定障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得知,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小学阶段的科目多、学习任务重,学生很难抽出时间进行阅读;其二,学生阅读效率较低,未能实现高效阅读,从阅读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有限;其三,学生缺乏完善的阅读计划,没有实现常态化阅读、定期阅读。

4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基于思维导图的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4.1应用思维导图,梳理教材内容,构建阅读框架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内容,构建系统阅读框架。在引导学生梳理教材内容,构建系统阅读框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其次,在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内容。同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教材内容,以便学生能够通过梳理这些内容构建起系统的阅读框架。教师还应该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再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从而构建更加完整和深入的阅读框架。最后,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教材内容和构建阅读框架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从以上四点梳理的教材内容,构建的阅读框架就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2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问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在帮助小学生整理文章问题、了解文章内容方面作用显著。小学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导图作为两种思维间转化的桥梁,能够引导小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整理问题,为后续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以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语言朴素清新,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疑问解决了吗?”“作者是怎样观察翠鸟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整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制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在研读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翠鸟美在哪里?”“它什么时候飞来的?”“读的时候需要用怎样的感情基调?”“给我们什么启示?”等问题对小鸟的外形与捕鱼的姿势相关语句展开探讨,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表达的“人与鸟类和谐共生”的核心思想,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4.3创设多样活动,助力学生深度思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构建有趣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探究阅读内容,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趣味化的阅读活动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小组合作阅读活动,也可以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参与阅读活动等。结合不同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灵活改变活动形式。例如,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其阅读素养提升速度容易受到阅读兴趣的影响。教师可以积极设计合作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阅读,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参与一些阅读讨论活动,或者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章节内容的分享。此举能够帮助学生加深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此类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果是单独的语篇阅读,每篇文章的内容和风格可能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好阅读任务,比如针对不同文章,让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的特点,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等。明确的阅读目的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深度阅读。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可以推动其更加高效地解读和感知文章内容,这能够为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学情和语文教学优势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多元利用思维导图推动阅读教学优化,以此推动学生构建清晰的阅读思维,为以后综合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文科爱好者,2018(03):182-184.

[2]李慧.依托思维导图助力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小学生(下旬刊),2019(06):103-105.

[3]马力,王悦,洪子怡,等.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8:25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