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学思课堂”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新课程理念下“学思课堂”的构建

张红萍

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  31802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学思课堂”的新课程理念备受关注。“学思课堂”的构建,旨在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打造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变革教学模式,进一步构建“学思课堂”,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思课堂;高效教学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现状

在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在课堂上思维跳跃,专注力较差,不利于语文课堂的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接触太多科技产品,使得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枯燥乏味,而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的学术性强,不如数学、科学等学科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厌学思想较重,学习积极性低,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固化。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新,存在一部分教师依旧停留在原有应试教育的思想中停滞不前,在课堂中实行单方面的授课,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反而作为课堂的客体,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也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所以,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理念的推新,以新课程理念为风向标,积极变革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水平、高互动、高效率的“学思课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优良基础。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构学思课堂

  1. 明确课堂主体,树立学生主体观念

在“学思课堂”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维,明确课堂主体,改变原有老旧的教学模式,课堂和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其真正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打造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原有教学过程中总是出现教师“单方面”教学,而学生作为课堂的“看客”。学思课堂,学与思都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到课文、古诗中的内涵和韵味。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一盏灯,照亮学生学习的道路,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学习、不断深入体会,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营造学思课堂的学习氛围。

  1. 设置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合作思维

“学思课堂”观念下的教学变革,更加重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1],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主导整个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班级中按照座位以及对于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分配小组,以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讨论开始之前教师要提出本次讨论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在组内先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总结花生的好处,总结课文中的生词。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巡视班级,及时指导学生,指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读音、语调错误,及时纠正。在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以及举荐一名组员回答感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的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互为学习以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侧重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理解的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本身所反应的道理,在学习完整篇文章后,还可以以简短的小组讨论来发现课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出现的深意,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思结合,更好地创造学思课堂。

  1. 巧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思课堂的构建和发展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实现学思课堂的基础。学生只有对语文的内容有充足的学习兴趣时,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科目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十分枯燥乏味,普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低下,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学思课堂的构建也尤为困难。作为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学生乐学、善学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走入课堂的教学情景中[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学思课堂。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和《父爱如舟》这两篇课文以及本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说学习的内容,即母爱、父爱,在开展课文内容学习前,可以讲述比较感人的、容易代入情感的故事或者播放关于父爱母爱的相关视频,来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分享出自己联想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感情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在学习完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感悟,鼓舞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关心父母,养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情景中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才能为构建学思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注重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构建学思课堂,其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中包含着许多方面,不仅有思考的内容,还有思考的方向、思考的方法以及自主思考的意识,这些都属于提升思考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较为薄弱,普遍出现课堂专注度低、走神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课堂中以问题为引导,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树立正确的思考方向、思考方式以及内容,让学生跳跃的思维始终集中在课堂所学的内容上,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分享答案,构建优良学思课堂。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这三首古诗词时,学生自主朗读之前,引导学生认识所学重点,“请同学们带有感情朗诵三首古诗词,并且在朗读过程中根据以往学习的内容思考一下,这三首诗词中分别用了多少种描写方式?是如何描写的?”,在学生朗诵完后配合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其中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然后再以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分别哪一句、那一部分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小组讨论后分享成果,同学之间相互补充。以问题为课堂的导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自主思考的水平。

  1. 培养质疑意识,提高学生探究精神

“学思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思考的源头是问题的提出[3]。问题的提出不应全部以来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提出质疑的能力,质疑意识不仅可以提出问题,提高探究精神,培养质疑意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有思考才会有质疑,提出质疑才会吸引学生更深地独立思考,养成对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一味的为学生讲解知识,也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独立探究空间,使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质疑意识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课堂的互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构建“学思课堂”提供良好的师生关系。

结语: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推新,教师也要紧随时代发展,以新课程理念为中心,不断更新和变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构建“学思课堂”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养成良好地思维和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优良基础。

文献参考:

[1]  闵凡银,王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6.DOI:CNKI:SUN:XWLL.0.2016-01-047.

[2]  蒋晖.情境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本真课堂构建策略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5(2):2.DOI:10.13525/j.cnki.bclt.201502009.

[3] 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DOI:10.7666/d.y2148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