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困难挑战和实现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困难挑战和实现路径探析

王坤鹏

(国防科技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9)

摘要: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在推进时代化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时代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的诸多挑战。基于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足国内外时代课题、加强与其他思想交流、提高时代主体的素质。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挑战;路径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一、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困难挑战

第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具体表现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正在重塑着国际格局,国际力量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变化。与此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仍然突出,大国协调失序,集团对抗回归,全球军备竞赛、核扩散威胁上升,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日益增加,全球安全体系的碎片化、空心化问题进一步突出,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意味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第二,我国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所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等,还需解决许多重大问题。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完成艰巨的改革任务。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用力过猛过快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迟滞经济发展进程。但如果前期不抓紧,则随着双碳目标时间点的临近,减排压力会越来越大,更可能出现用力过猛过快的情况。三是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特别是数字经济和新媒体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意识形态问题的复杂性和管理的难度。四是党的建设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

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政治自觉、文化自觉,在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基础

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立足当代,更要尊重经典,真正地面向经典、走进经典,深入理解和领会经典文献中的理论、智慧和基本精神,从中引申出符合当今的时代发展规律和当代要求,可为我们提供借鉴的宝贵理论资源,只有如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具有牢固的根基,才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其与现实相结合产生的发展理论、发展模式等才能够更好地指导社会发展,解决时代难题[3]。作为今天真实的走在一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道路上的我们,更应该回归到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研究。时代在变,文本本身没变,经典文本本身就需要每一个时代的人根据时代处境去重新领会其意义。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依然需要今天的我们从中重新生发出新的时代意义。要读深、读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刻领会其基本原理,从整体性上和内在逻辑上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千万不能对其进行肢解和碎片化的误读,不能拘泥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所做出的个别结论。

(二)立足国内外时代课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实践要求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立足于时代问题,在应对和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在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理论的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时代问题。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 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4]”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生活、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是,人民生活已由一般物质文化需要向多层次需要转变,发展中出现了诸多不协调的客观现象。因此,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加合理的收入、更加公平的社保、更高水平的医疗等。“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概括。“不平衡”主要是指目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和群体不平衡。比如领域上,我们经济发展一马当先。社会政治、文化、生态还需要继续加快往前走;区域不平衡,主要是东中西不平衡,城市农村发展不平衡等;群体不平衡主要是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要下大力气。“不充分”主要是由于我们现在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没有改,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还是不充分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这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只有深入观察和准确把握世界大势、时代主题和发展特征,才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明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地为马克思主义添加崭新元素和生命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只有紧扣时代脉搏,直面时代问题,才能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加强与其他思想交流,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改革带来的是社会思想的多元,作为主流的主导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在其时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思想的冲击,甚至左右其发展的方向,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从文化的彼此交流,相互促进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其表达方式和推广形式上更应该注重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用大众熟悉的话语和习惯的方 式,更好地让民众接受。尤其要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找到温润的成长土壤和广阔的传播空间。

(四)提高时代主体的素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要求

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而言,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主题和特征相结合是一项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工程,而创造性尤为重要和突出。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体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中国人民在理论创新上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具有坚定的理论自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胸怀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强大信心;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够主动地洞察时代、审视问题,以此为依托,主动、自愿地研究和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出版社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

[3]张鹏,刘小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及其路径选择[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6):93-96.

[4]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王坤鹏(1991—),男,河南商丘人,国防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