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禹策市政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 210036)
摘 要:自来水厂消毒工艺是保障供水安全的关键环节。随着危险化学品管控日趋严格,自来水厂使用液氯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管理成本大幅提高,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已经成为趋势。本文重点对次氯酸钠和液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次氯酸钠消毒工艺的作用原理、运行特点及运行成本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使用建议。
关键词:自来水厂、消毒方式、次氯酸钠、液氯
1 前言
消毒是防止水媒疾病、保障饮用水生物安全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环节。饮用水消毒工艺主要有氯消毒(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等,液氯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消毒工艺。
表1 几种消毒工艺的优缺点比较
消毒工艺 | 优点 | 缺点 |
液氯 | ①运行成本低,处理水量较大。 ②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消毒效果良好。 ③使用方便,容易存贮,便于运输。 | ①产生卤乙酸、三卤甲烷等副产物。 ②属于危化品,运输、贮存和使用安全性差。 |
次氯酸钠 | ①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消毒效果好。 ②液态投加,计量比较准确。 ③安全隐患较少。 | ①产生氯酸盐、亚氯酸盐和三卤甲烷等副产物。 ②运行成本高于液氯。 ③易挥发,不易保存。 |
二氧化氯 | ①减少三卤甲烷等副产物的生成。 ②受pH的影响很小,不受氨的影响。 ③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消毒效果比较好。 | ①运行成本高、易爆炸、易挥发,需要现场制备立即使用。 ②所用原料盐酸有腐蚀性,有爆炸危险,气态投加,安全性较差。 ③形成氯酸盐、亚氯酸盐等副产物。 |
臭氧 | ①接触时间短,消毒效果好。 ②有效改善水的色度、臭和味等感官指标。 | ①设备投资比较大,设备管理难度大,运行成本比较高。 ②不具有持续消毒能力。 |
紫外线 | ①不产生有机和无机副产物,更安全、更快速杀灭微生物。 ②有效杀死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卵囊。 | ①更换难度较大,灯管内含有金属汞,一旦泄漏会造成二次污染。 ②没有持续消毒能力,一般要与其他化学消毒法联合使用。 |
每种消毒剂都有利弊,按照消毒效果大致可排列为:O3≥Cl2>HOCl>OCl->NHCl>NH2Cl。
2 液氯消毒工艺分析
液氯作为消毒剂应用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由于具有余氯的持续消毒作用,价格较低,操作简便,投量较为精准,长期以来液氯一直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消毒剂。
氯消毒一般认为主要通过HClO起作用,当氯或次氯酸加入到水中时会先水解,形成HClO、ClO-等物质,由于HClO为分子量很小的电中性分子,比较容易渗透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部,从而破坏细菌酶系统而导致细菌死亡。
1970年代,研究发现氯消毒后的水中检测出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次氯酸与水中腐殖酸、富里酸、藻类等天然有机物以及溴化物等无机物发生了取代、加成、消去、氧化等系列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三卤甲烷、卤乙酸等有致癌风险,碱性条件容易促进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液氯存储和使用超过一定量时即属于重大危险源,其运输、存储、使用均需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氯气的使用需要办理购买、运输、存储、使用审批手续,水厂在安全方面花费的人力、物力、精力极大。液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
(1)氯气是危险化学品,是一种剧毒气体,扩散性强,吸入过量氯气会对人体造成极大损害,一旦发生泄漏可能造成重大人身安全事故;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需安全审批,以满足环保、应急管理等行政部门监管要求;存储氯气的钢瓶属于高压容器,有潜在安全威胁,需按安全规定管理使用氯库和加氯间。
(2)液氯消毒方法易产生如三卤甲烷等致癌、致畸变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毒副作用,原水含酚时容易产生氯酚味。
(3)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应急设施,以防氯气泄漏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同时需要经常进行漏氯演练。
液氯属于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及使用等各环节中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安全与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特别是重大危险源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多次发文强调对危险化学品及重大危险源的强化管理。水厂使用液氯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不仅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各项限制,而且在储备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也与日俱增,液氯的管理成本大幅提高。近年来,各地供水企业积极寻找更为可靠、安全的消毒方式,其中,次氯酸钠替代液氯已逐渐成为共识和趋势。
3 次氯酸钠消毒工艺
近年来,全国诸多供水企业已纷纷开始改用更为安全的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次氯酸钠消毒原理与液氯类似,具有很强的杀菌灭藻作用,同时与液氯相比,安全性大大增强,而且易分解、无残留,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已经开始在大部分省份使用,替代以投加液氯为主的传统消毒工艺。
(一)原理及特点
次氯酸钠与液氯同属于氯消毒,消毒原理和效果与液氯基本相同。次氯酸钠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强力灭菌、杀病毒药剂,与水亲和性较好,能与水进行任意比例的互溶,使用安全、操作方便、投加准确,是替代液氯消毒的理想消毒剂。次氯酸钠一般是通过三种途径实现消毒:一是通过水中产生的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根,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使其失活,阻碍细胞代谢;二是穿过细胞壁进入到细菌内部,破坏核酸等,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三是依靠产生出的氯离子,改变细胞的渗透压,使细胞失活。次氯酸钠消毒原理与氯消毒大体相似,同样会生成致癌风险的消毒副产物。
相比气态消毒剂,液态的次氯酸钠更容易管理,能够明显减少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与液氯消毒相比,次氯酸钠消毒具有显著的安全优势:无需像液氯那样使用高压氯瓶,次氯酸钠液态低浓度投加,安全性好,不存在泄漏危害人体生命安全等问题。有研究表明,次氯酸钠消毒时出厂水中二氯乙酸、三卤甲烷低于液氯消毒,而三氯乙酸、四氯化碳基本相当,总体来说,次氯酸钠消毒副产物量低于液氯消毒。从安全角度考虑,将液氯消毒改造为次氯酸钠消毒具有更大的社会效益,次氯酸钠消毒的优势正逐渐显现出来。
次氯酸钠消毒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直接购买有效氯浓度10%的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厂家根据水厂用量送货上门,安全风险小,经简单稀释处理后就能直接使用,操作方便,使用量大时整体运输和使用成本不高;另一种是通过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水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用量由水厂根据需要自行生产,生产原料简单易得,与商品次氯酸钠相比,能够有效减缓次氯酸钠的降解,不存在储存和运输上的隐患,随制随用,同时显著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国内水厂次氯酸钠消毒以商品次氯酸钠为主,尤其是大型水厂,而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近年来得到不少中小型水厂的青睐。
1、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属于氯碱化工工艺中间产物,浓度10%商品次氯酸钠溶液依旧属于危险化学品范畴(《危险化学品名录》中规定:次氯酸钠有效氯浓度>5%,即为危险化学品);实际运行中,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存在易衰减、易结晶等问题;10%的次氯酸钠溶液含氯酸盐副产物偏高,在实际投运中存在着副产物超标的风险,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需要将其稀释到5%左右。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以次氯酸钠为消毒剂时,除应关注相应消毒副产物外,还应关注氯酸盐和亚氯酸盐,并要求至少每月检测1次,若氯酸盐和亚氯酸盐检出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中限制的50%时,应加密跟踪检测。
2、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技术比较成熟,实现全自动运行,维护管理比较简单,药剂安全,易于购买、运输、存储,主要原材料为原料盐或专用消毒盐,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系列,其产物为有效氯浓度0.8~1%的次氯酸钠溶液,同样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现场制备的次氯酸钠溶液比较稳定,现产现用,有效氯降解缓慢,副产物更易控制。主要问题有:一次投资比较大,电极成本比较高,对配电系统要求高,设备维护工作量大,药耗能耗比较高。次氯酸钠发生器会产生少量氢气,为避免氢气发生泄漏情况,发生器制备车间配备氢气探头和各类传感器监测设备生产状况,设置机械排风、机械送风,迄今为止,水厂未出现次氯酸钠发生器氢气燃爆问题的报道。
次氯酸钠消毒工艺使用时间还不长,运行经验积累还不足,加之各地水厂技术人员操作水平层次不齐,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从近年来次氯酸钠使用实践来看,与液氯相比,三卤甲烷的产生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同时又增加了氯酸盐和亚氯酸盐问题,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加密跟踪监测和摸索经验,充分发挥优势,减少风险。
(二)成本分析
商品次氯酸钠运行成本主要来自药液购买和运输费用,次氯酸钠发生器运行成本主要为电耗和盐耗。根据运行经验,商品次氯酸钠溶液运行成本为6~7元/kg有效氯,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运行成本为4~5元/kg有效氯,液氯消毒运行成本为3.5-4.5元/kg有效氯。液氯消毒与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的运行成本类似,某水厂运行数据显示,商品次氯酸钠消毒比液氯消毒运行成本高出约40%。因此,在水厂进行消毒方式改造时,可以选择如下策略:大型水厂采用商品次氯酸钠消毒法,中小型水厂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
江苏苏北某水厂设计规模10万立方米/日,采用液氯消毒,平均有效氯投加量为3mg/L(包含:前加氯、后加氯投加点共3个),因安全原因决定将液氯改为次氯酸钠消毒,对次氯酸钠消毒的两种方式的运行成本进行了测算,根据分析,选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设备虽然一次性投资较高,但运行成本低,设备投用7.7年后一次性设备投资可以回收。在设备15年寿命周期内,能为水厂节约390万元运行费用。2022年将液氯消毒改为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
表2 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和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运行成本分析表
比对项目 | 商品次氯酸钠溶液 | 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 |
次氯酸钠用量 | 131吨/年 | 131吨/年 |
危化品属性 | 危险化学品,运输需备案 | 采购原料盐,无管控 |
化学衰减性 | 保质期7天内,衰减>10% | 当天制备使用衰减忽略 |
副产物危害 | 超过保质期7天,副产物超标 | 当天制备使用副产物忽略 |
操作频率 | 五天采购运输一次药液 | 2个月内采购一次盐 |
设备投资 | 100万元(投加系统) | 300万元 (含发生器、投加系统) |
次氯酸钠使用单价 | 6300元/吨 | 4360元/吨 |
年运行费用 | 83万元/年 | 57万元/年 |
10年总支出 | 830万+100万=930万元 | 570万+300万=870万元 |
次氯酸钠发生器 投资平衡年限 | (300万-100万)/(83万-57万)= 7.7年 |
4 结论
(1)液氯在运输、管储和使用管理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加之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管控日趋严格,显著增加了液氯消毒工艺的运行管理成本,对水厂液氯消毒工艺进行改造是必要和迫切的。
(2)次氯酸钠消毒方式具有消毒效果好、安全风险小、运行成本增加不明显等特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分为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和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两种方式,以商品次氯酸钠消毒为主,尤其是大型水厂采用居多,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受到不少中小型水厂的青睐。
(3)次氯酸钠总体运行成本要高于液氯,但安全性要远高于液氯,选用次氯酸钠替代液氯,从消毒原理、运行成本、处理效果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是可行的和推荐的。
(4)由于次氯酸钠消毒使用时间不长,潜在的风险目前还不够清晰,运行不当也会有消毒副产物超标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对水厂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同时加强次氯酸钠和水质监测,排除风险,保障水质安全。
5 参考文献
[1]DB32/T 4400-2022.《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S].
[2]严敏,谭章荣,李忆.自来水厂技术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牟怀燕.城镇自来水厂消毒剂的发展现状与研究[J].山东化工,2022,51(8): 99-102-103,106.
作者简介:熊正龙(1985-),男,硕士,高级工程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