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格·阿提肯《迁徙》为例
陈茜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姓 名: 陈 茜
培养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专业/领域:影像艺术专业 摄影方向
指导教师:薛志军、李炳强
摘要:在后人文思潮与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时代下,当代影像艺术的表达方式也随之呈多元化趋势,不再是以单一的艺术形式进行展现。本文将以当代多媒体影像艺术家道格·阿提肯为例,探讨在当代影像艺术中,装置艺术与影像艺术的多媒介结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看见更多多媒体艺术多种多样的结合方式,是如何改变了传统影像艺术语言的表达。当代影像艺术已不再是单纯地以叙事作为主要手段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观念,而是更多地融合装置,空间美学,生成艺术等多种内容。本文将对其艺术作品《迁徙》进行细致的镜头语言与影像语言进行分析当代影像艺术中装置艺术如何发挥其艺术模式,以及将跨媒介优势的展现。当代艺术在被技术革新与后现代思潮语境下,多媒介融合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已然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创作形式。
关键词:装置艺术、跨媒介艺术、当代影像艺术、空间美学
一 道格·阿提肯作品解析
道格阿提肯是一位出生于加州的当代多媒体影像艺术家,他最初在设计学院学习杂志插图,后转向美术系直至毕业,这种学习经历奠定了他在影像艺术中多用到时尚中常有的元素例如led板块、娱乐名人、商业街道墙面等。就如他的作品《黑镜》,其叙述了一个由现代电子产品所建构的世界之中。其中有很多商业现代因素,如酒店大堂,飞机场候机厅,汽车亭等现代因素。在其画面上呈现着被信息所裹挟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但难以以一种感性的身份融入的孤独。其中主人公则是好莱坞女星克罗·萨维尼(Chloe Sevigny),这也体现出其美学生涯中,时尚这一要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跨媒介艺术的思考。
上一个作品中,提到了诸多关于“公共空间”装置艺术等艺术元素在他的影像作品中。在影像艺术中装置艺术作为一种跨媒介艺术形式,强调了作品与展示空间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是以一种作为媒介来展现另一种艺术的二元化形式,而是以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相辅相成的协作的方式来表达。在作品《迁徙》中,道格阿提肯通过对展示空间的精心设计和利用,将装置艺术所带来的空间体验与影像艺术的视觉冲击相结合,影像中通过布景所装置的空间既是作品的容器,也是作品的延伸,这与装置艺术的空间美学密不可分。
在《迁徙》这一视频为我们展示了在一个有人类居住痕迹的公路旅馆中,有一群仿佛不属于这个地方的动物来“休息”。动物的种类以及所在地点也不尽相同,有在旅馆看电视的马、用犄角顶撞休息床被的犀牛、破坏枕头的猫头鹰、打翻台灯的孔雀以及水缸中游泳的海狸等无一不是暗示着,他们处在一个可以有限制的移动,但是并不适合生存的环境。
他们以一种松散的姿态进入汽车旅馆。“旅馆”这一概念在人类住所中,符号性上通常代表着逃避,他表示人从现实生活中疏离出来。我们常常在人生中产生想去说走就走的想法,远离城市喧嚣,繁杂的社交,以及吵闹的电子设备,最后在公路上与城市渐行渐远。总会落脚在某个旅馆休息。而视频中的动物们所展示出的行动轨迹则是非人类常规化的,它发光的眼睛看起来原始而自然,在床上对我们眨着眼睛。随着目光的注视以及在鸟叫声的映衬下,摄影机从静止不动的猫头鹰身上移开,房间里充满了羽毛。光线的塑造在装置上起着主要角色,无论是透过薄纱轻轻地透光,还是洒在铺着地毯的走廊上。这种用光区别于传统影像艺术的用光语言,它不是单一地去塑造不完美或丑陋,而是仅仅作为环境光装置出现。所有动物都被光所吸引,无论是一盏闪烁的灯,一个游泳池的折射表面,甚至是一个打开的冰箱门的光芒,这种人造光影与镜头前所呈现的自然景观场景非常割裂。
在场景中,道格阿提肯通过人类主观意识,搭建出一个日常的室内场景,其中包含了常用的室内符号,如照明用的台灯,睡觉用的床等。在这样以人类为中心生存的日常环境下,动物们不断地移动,以较为原始自然的动物的行动模式,展示了来自自然生命的野性。以无目的的姿态出现在应该作为能指意向的符号化空间中,但偶尔在对搭建的环境被破坏中,我们会从镜头里窥见人类的原始行为,比如注视、好奇、休息等行为。从适应到破坏,如犀牛将睡觉的床罩掀翻,孔雀舞将玻璃质地的台灯打碎。在不相符的环境中,就会造成非主动性的破坏与不自愿行为。这种隐喻性的投射也体现了近几年中,由于气候的变化,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开采等,破坏了本不完全认识的自然环境之中。光影的移动象征着人类的流动、进步和扩张,并且透过镜头语言,可以认识人与自然生存并不合理的场所感。观众被带入陌生但可识别的环境中,被巧妙地被动反思人类对物种以及自然环境的侵犯。
这部视频长达24分钟,以工业开采和自然资源流通的场景为大背景框架:巨大的铁路站场
冒烟的烟囱和石油井架有节奏的回旋都交代了在工业横行于自然界的环境。当与同样流离失所的动物被聚集在一处时,人类对自然的征用以及这种过程所产生的异化基础设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被感官放大到最大。在一个片段中,一匹种马笨拙地站在汽车旅馆的房间里,盯着电视,上面有马在自然中奔驰踩踏的颗粒状镜头,这种所处环境的对比让观看者陷入不适的境地,最后将审视人类所带来的变化。
装置艺术将这种空间搭建以及行为表演结合影像展示出了艺术语言最大化表现,那就是在不同媒介下,空间语言被解构重组。视频节奏由静到动,渐渐室内打造的场景由于动物的移动产生了变化,在日常与荒诞的画面中,让观看者产生一种割裂之美。它会将你的注意力带到另一个空间场合的维度上,也就是人们熟悉但却有不合理行为而产生的不安视觉体验。
如今,当代影像的表现内容不再是以往二元化地去描述,侵略性造成的破坏这种直观表达,而是以一种更加隐晦的方式去表达。这种非叙事的表达在时间表达上是碎片化的,此时传统的影像艺术表达已经不适合于当代影像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需要通过多媒体的融合,将空间与时间通过一种解构再重组的方式进行重新融合。
二 装置艺术与影像艺术融合的空间美学
影像装置艺术作为一种跨媒介艺术形式,强调了作品中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在艺术品所处的空间上,也就是作者与观看者第一在场空间。通常空间被建构为心理空间,更强调艺术品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如今这种多媒体融合的艺术不仅单方面带来视觉刺激,同时在听觉,触觉甚至嗅觉上都为观看者带来全新体验。那么展现装置艺术的媒介就成为最重要的要素。在当代艺术中,影像艺术不再是一种单纯记录性质的艺术,而是通常以一种融合状态与其他艺术出现,尤其是近几年技术媒介的发达,被越来越多地融入新媒体艺术中。在视觉上,当影像艺术以装置艺术为载体,将动态画面配合声音艺术以一种三维化物品出现在公共领域时,三个绝对坚固的空间结构开始突出放大:
一是装置艺术与观看者视角的相对视觉空间,二是在影像艺术本身所产生的画面视觉空间。道格·阿提肯则非常善于利用这两种空间结构。在《迁徙》这一作品中,阿提肯使用屏幕将装置影像艺术以多屏幕的方式来展现,在视觉心理上,多屏幕意味着重复与分割,他既可以重复时间也可以将空间时间割裂重组,这也是当代新媒体影像艺术融合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他区别于传统的大屏幕沉浸式观看影像叙事。在不同的角度与空间深度甚至物理距离所给观看者带来的视觉心理都是不同的。例如在第55届卡内基展馆上《迁徙》以一种多屏同步播放的方式放送,作品在一个绝对空间中,由于没有设置座椅,观众只能坐在地上以一种仰视的视角观看作品。作品呈直线状排列,所以在正面角度都可以观看到这件作品。新媒体艺术在空间上强调与观众的心理互动与参与,在观看的同时这种冲击性的感官体验,让观众更好地去参与作品。当当代艺术所表现的内容没有以往艺术品中的绝对二元表达时,第一空间所提供的便是参与感和协同感。
第二部分的空间便是影像艺术本身的视觉空间,在当代艺术中影像视觉空间不再是以一种绝对的视觉美学来被规定。侧重更多的观念表达与艺术融合。影像艺术的画面空间的表达更加多元化。作为有记录性质的一门艺术,在图像画面内的内容搭建成为影像诉求的主要内容。如道格·阿提肯这一作品中,多呈现对称,空白,近距离特写。不同镜头语言所带来的视觉空间都造成画面中空间结构张力的变化。装置艺术将另一种艺术形式的空间语言与本身的艺术表现语言相结合,出现在内容中与作品外。第二空间则是探讨内容中的那一部分。在镜头场域中,景观被按照表达需求搭建,结合已有的语言创作装置艺术,这也是装置艺术的多变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开放性所带来的媒介融合。
那么最后的空间便是承载新媒体艺术的载体与这种形式艺术的空间。在道格·阿提肯的空间利用形式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公共场域,以一种相当巨大的视觉空间来呈现他的作品。比如作品《Sleep Walkers》这是一个大型的室外装置艺术。画面中呈现了五个睡觉的人。他们在纽约这个快节奏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电工,军官,快递员等等。他们所处的公共场所下,以一种商业的观看空间下被展示。第一公共建筑本身有自己的空间结构以及特性。城市建筑具有巨大的观看被动性,与以往的传统艺术所展示的空间不同,并且非以一种沉浸的绝对密闭空间出现。而是在某种意义真正的公共性空间里出现,这个空间以娱乐、商业、行政等完善设施功能为主。因而更接近公共艺术中“公共”这一修饰词的含义。因为其独有的商业性质和模式巨大,这个作品所处的空间就被无限放大,将紧凑的画面再被不同空间特性协同展现。睡觉是一件相当私密的事,在不同的身份上,睡眠的质量环境也是不一样的。阿提肯将这一日常、私密的休息状态以一种公共大规模的相反形式展示,环状分布。画面在展现方式上被割裂,在互动心理上被颠覆。
正是这三种视觉、心理空间结构上的相辅相成,以及现代科技发展带来媒介上的支持使得现如今装置艺术与影像艺术的空间美学融合逐渐完善。这种多媒体的艺术融合会随着媒介科技的进步以及文明发展,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当代社会议题在当代多媒体艺术形式上的呈现
道格·阿提肯的作品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件影像装置艺术作品,更是对当代社会议题的深刻反思和表达。作品中展现的动物迁徙也是对当代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反思。动物们在房间中的行为,展现了一种不同于人类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仅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一种质疑,更是对人类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种思考与对未知和未来的探索。画面中的迁徙模式也是对当代社会人类迁徙现象的隐喻和象征。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的到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类自身也从对自然绝对掌控的模式中,反思逐渐认识到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再是某一种主语占主导以及绝对权力的地位。
在道格·阿提肯的作品之中,我们可以见微知著,从画面的符号到映射的当代社会的议题已经逐渐多元化。单一的艺术形式表达显得略微单薄。阿提肯的作品中则将这一趋势表现得深刻而鲜活。他的影像作品既超现实又沉思,尖锐地反映了当代生活。人与自然,自然与科技,传统与颠覆,这都是当代艺术应当去探索的议题。通过多媒体的融合,影像与装置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语言,被当代艺术家打乱重组,因而有了更加鲜活的艺术表达方式。他可以从一种非线性、非同步的叙事方式探索议题中我们所关注的部分,并且可以多方面从空间的社会、物理和心理方面让艺术语言之间结合并补充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观念。
四、 当代多媒体艺术对社会议题的反思
当代影像艺术与装置艺术的跨媒介结合展现了艺术表达的多元化和创新。通过综合使用影像、装置等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创作出了丰富多彩、引人深思的作品,深刻影响了当代艺术发展的方向。这种融合模式需要艺术家做到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中采纳并融合,需要提高自己的学科认识,为当代文化与科技的交叉融合提供创新思路。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当代影像艺术与装置艺术的跨媒介结合具有更多的视觉冲击力和跨文化表达。并且在艺术形式上丰富表达的同时,呈现出对当代社会议题的关注和思考,成为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艺术与科技、社会的深度互动对当代艺术领域的融合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墨涵.新媒体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J].艺术大观,2023(12):97-99.
[2]嵇心.道格·阿提肯的连接与割裂[J].艺术当代,2019,18(04):22-25.
[3]李啸洋.延展电影:当代艺术、媒介装置与流动影像[J].电影新作,2023(05):26-34.
[4]殷海华.谈数字技术时代视觉文化影像艺术的审美[J].大众文艺,2020(01):112-113.
[5]焦洋.《当代影像中的艺术实践》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11
作者简介:陈茜,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