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黄建 张磊  黄建波 梅才华  陈永娟

滁州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讨论式教学、现场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树立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政教学提高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 城镇防洪 雨水利用 教学方法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及探索具有重要意义[2]

《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的现状、特点和意义、设计洪水流量的推求、城镇防洪的总体规划、防洪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城市雨水管理工程、雨水利用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也是由气象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这门课程内容丰富、与工作生活紧密联系,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本文将结合课程内容,系统梳理该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思政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课程思政目标的设置

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国内生产总值的90%左右集中于城市,因此城市安全将是整个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我国城镇防洪存在防洪标准低、防洪设施建设管理不到位、规划不够完善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因此积极开展城镇防洪和雨水利用对于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总体战略部署,高校需要全面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和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3]

学生通过学习城镇防洪和雨水利用的理论知识,能够了解城镇防洪的基本思路并针对不同的洪水情况条件设计对应的防洪工程措施,培养学生对雨水利用的设计能力,树立防洪和雨水综合利用的理念。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思政无处不在、处处有思政的效果[4]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

第一章城镇防洪概论:列举影响较大的洪灾并分析成因,结合实例讨论城镇防洪的实际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学生未来积极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

第三章城镇防洪总体规划:城镇防洪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通过城镇化发展及防洪总体规划案例分享,引导学生助力我国基础工程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

第四章城镇防洪措施:防洪工程是国内外防洪采用的主要措施之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我国防洪工程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另外通过国内重大防洪工程介绍,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

第六章城镇雨水管理概论:通过对雨水管理的讲解,使同学们牢记总书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示,努力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员。

第九章城镇雨水利用: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责任感。

三、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讨论式教学、现场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树立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1)案例教学:案例式教学是指以实际的案例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如讲授城镇防洪重要意义章节,以1998年特大洪水为案例,分析发生原因及造成的洪灾,经广大群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武警官兵的奋勇救灾,抗洪抢险取得了重大胜利。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

(2)学生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其核心要素是让学生们积极参与问题讨论,老师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引导和掌控[5]。在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这门课程,讨论式教学可用在城镇防洪总体规划、防洪措施、雨水管理概论、雨水管理工程、雨水利用等章节内容教学中使用。如通过设置“城镇雨水径流污染及控制措施”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将课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

(3)现场教学

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这门课程与学校门的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水库、排涝泵站、雨水花园等设施,现场讲授相关知识点。开展专业劳动实践,如清理道路雨水口,河道垃圾清理等劳动实践,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认识,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 教学效果考核

根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求,重新优化了课程考核标准,期末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课堂表现(30%)、课外学习(20%)、期末考试(50%),其中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讨论等,课外学习包括课后常规作业、专题报告。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另外促进学生将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出勤率、学习参与度、成绩均有所提高,学生反馈课程设计更加丰富有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等到显著提高。整体而言,提高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总体战略部署,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城镇防洪和雨水利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专业知识,制定符合本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讨论、现场教学为主,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充分发挥本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

[1]曹椿寓,王纪鹏,杨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24(03):124-127.

[2]黄海霞.“环境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和探索[J].化工时刊,2022,36(02):58-60.

[3]马佳星,王银辉,柳根金,等.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27):190-192+196.

[4]王艺,丁克强,郭光.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18):234+208.

[5]阮颖,刘博宇,黄勇.讨论式教学法在“植物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3,(30):157-160.

作者简介:黄建(1988.10-),男,安徽六安,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废水高级氧化技术。

基金项目:“滁州学院校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23jyc085

作者简介:黄建(1988.10-),男,安徽六安,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废水高级氧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