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垫江县龙桥学校 4083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越发紧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分享信息的策略,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步伐,为现代化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可用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方法,为响应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学习要求,提升学生运用现代科技处理信息的能力,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师应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推动实现学科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深层次融入,将信息技术知识迁移运用到语文学习之中,优化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有力支持,为全新的、跨学科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1.1提升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为学生提供立体化的视听体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热情,保证语文教学效果。
1.2推动个性化学习
互联网资源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语文学习体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学生在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与支持,教师结合成长发展需求针对性引入互联网资源,推动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1]。
2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方法
2.1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感悟文本内涵
信息技术学科重视培养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搜索信息的能力,教师从此出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自主查找语文相关知识,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使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起全新的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的整合优化提供有力支持[2]。
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为例,为让学生理解古诗情感内涵,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查找元旦、清明、重阳节等特殊节日的活动、起源,思考在节日文化中寄托的思想感情,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说清明是什么样的节日呢?清明节时作者在干什么呢?此时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学生结合所查信息资料分析问题,思考人们在祭拜故去亲友时内心的情感变化,结合古诗译文分析杜牧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内心的烦闷、伤感之情。学科整合拓宽学生收集语文知识的渠道,结合收集的信息资源分析问题,理解问题,使信息技术知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理解语文古诗内涵的重要支撑。
2.2运用信息技术加工信息,辅助交流互动
信息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多样化的功能性,可将信息按照想法加工成需要的形式,将文字转化为图片、将静图转化为动图,将视频转化为动画等,在信息的加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辅助教学活动展开,教师可将信息技术融入实践性作业之中,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加工语文知识,辅助教学活动展开,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得到双向提升,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跨学科融合,助力学生成长。
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为例,本文属于文言文体裁的文本,用语用词方式与现代相比存在较大差别,为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内容,感受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以文章内容为素材,运用PPT软件制作连环画,用图画语言讲述故事,课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制作的连环画,引导学生观看图画,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内涵,为学生学习理解古文内容提供有力支持。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加工图片素材,以实践形式辅助学生完成预习目标,增强预习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同时实践活动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成长。
2.3运用信息技术分享信息,培养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坚定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为此教师结合信息技术特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电子邮件技术就语文问题开展跨时间、跨空间的交流互动,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拓展到课堂内外,鼓励学生自主交流分析问题,探究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成长[3]。
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文章来源于童话故事,思想情感深厚,学习理解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将弹幕技术与电子邮件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细节中渗透的情感内涵,并将讨论结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教师的邮箱之中,以邮件形式整合讨论结果,为后续的课堂评价活动的展开提供素材。为切实提升课堂问答环节的效率,教师引入弹幕沟通技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发送弹幕的形式说明自身对问题的看法。教师提问:“在小女孩的幻想中出现了什么?为什么她会在幻觉中看到这些东西?”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将讨论结果发送至邮箱之中,学生在邮件中指出:“小女孩希望得到食物,得到温暖的房间与他人的爱,但只能在幻想中得到”,此时有学生临时生成想法,期望互动展示,学生用手机发送弹幕至多媒体屏幕,“穷苦的孩子无法得到应有的、最基本的关怀和照顾,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的社会环境的失望与不满”。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分享信息,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实时互动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2.5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信息,激发参与热情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对图片、音频、视频素材的再加工,整合后信息会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整合信息,呈现信息方面的优势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教学内容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活动之中,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为例,为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悬疑类教学情境。为此教师从网络渠道搜集图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制作连环画,连环画开篇主人公下定决心向母亲要钱买书,但在连环画的结尾处主人公望着书摊最终决定买一瓶水果罐头并将其交给母亲,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保证阅读活动的质量。此外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深入理解主人公思想转变的原因,教师借信息技术整合图片和音乐资源,创设情境,身临其境体会文中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深入体会母亲的无私付出,教师提出问题:“哪些因素让主人公产生放弃买书这一想法?”学生结合情境体验,自发投入讨论活动之中,分析文章细节,把握文章思想内涵,助力学生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不仅仅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展开,更要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引导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理解语文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完成课堂交流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光耀.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变革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2,24(22):161-163.
[2]杨兵.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0):248-250.
[3]陈勇.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