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楚天学校 448000
摘要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是知识掌握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作业的理解就是“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作业完成后根据老师批改,有错就改,无错就皆大欢喜。这是学生知识掌握欠缺的表现,也是没有对作业形成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检查习惯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低段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检查作业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 作业 知识掌握 检查 能力 习惯
前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业是课堂延伸的主要内容,是检验学习成效的主要形式,是学习成果的主要体现。在教学中作为主导的教师要关注作业的实效性,为后面的持续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主体的学生要有效利用作业的功效,体现课堂知识掌握的效率并促进思维的拓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却将作业视为“负担”,没有将作业实效化为动力,以良好的习惯来体现作业的功效,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体现。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明显体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业起着承上启下、衔接知识接受与呈现的作用。在作业从布置、批改到改正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能力和习惯的掌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目前学生针对作业检查,要么直接放弃,要么“走马观花”观看一番,要么无从下手,引发这些现象主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恰当措施,培养学生自主检查作业的习惯及能力。
一、转变方式,从知识储备上培养。
学生自主检查作业能力受到知识积累点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中,整节课堂都是老师在讲述,学生没有主体感,没有参与的机会,感觉就是由老师拖着在走,没有感觉知识的乐趣和重要性,没有内化知识,因而就无法进行下一步促进。所以我们调整、转换教学模式是首要之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是主人,这是我研究出来的,那成就感满满的,等到做作业的时候,就是进行自我展示的时候,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形式转变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展示、检查兼顾进行,两者的优势都展示的淋漓尽致。
例如:在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对于竖式写法进行具体了解后,学生通过不进位乘法的迅速运算自信心越来越强。因此在不连续进位的乘法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小组讨论,其他小组跟自己组的方式进行对比及评价。在整个过程中,会明显地发觉孩子们都成了“挑刺”的人,不只是计算是否正确,就连语言表述是否准确,都必须要指出,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兴致颇高。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体会到了“找碴”的快乐,而且时刻在提防检查自己的内容,千万不能有错。课堂教学后,在巩固练习阶段,要求同学们用同样的方式先检查自己的作业,再交换检查,以此巩固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自主检查的兴趣。
二、创造机会,从无形生成上培养。
双减背景下,对作业内容的规定也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培养自主检查的习惯。每次作业的内容如果都是手写内容,都需要学生埋头苦干,不敢有丝毫懈怠。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产生厌倦情绪,更不用说检查啦。所以,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就需要在作业内容上下功夫。逐渐由纯书写作业转化成书写、表述、阅读、讲解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而且各种方式都不流于形式,进行实际的评价检验,都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
例如:数学部分题型的讲解,结合信息化,给学生创造展示机会,将作业投影至电脑上,进行评讲和知识巩固,这时候提出适当条件:如果在大家共同评定下,又是完全正确将会给予双倍奖励。在这种机会下,往往会出现①作业展示前,自己再检查一遍;②展示别人作业时,调动思维、想想自己的学习知识能否检验他人成果;③“我”也要认真提高,认真检查,努力成为下一个展示对象等各种经济的想法。就这样利用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作为主体的检查参与程度。
三、分段练习,从阶梯提升上培养。
学生对作业检查能力受年龄、识字量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特征,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检查意识和能力。
在不同年级的教学活动中,会发现各种奖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培养习惯的有利手段。针对作业正确率高、某些典型题型能够自主完成并检查的同学给与积累奖励,让其他学生在一次次的学习对比中,体会到正确率和检查的重要性。具有竞赛性和表现欲的孩子们,总是想模仿、想优秀,渐渐地,检查意识就会形成。在这种模仿的基础上,将同学段学生进行分类,逐步针对每一类进行培养,类似于教学上的培优辅差,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于不同学段而言,所要检查的内容及程度也有所不同,对于低段学生特别是初步检查的学生,还不能达到全面检查的程度。因此,需要每次划定具体检查的重点题目或重点范围,然后随着年龄学段的提升,逐渐拓展至某一大题、某一范围,最后拓展至全面。如此由少至多、由简至难逐步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明确目标,从具体方法上培养。
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兴趣,有了主动检查的意识,有了检查的冲动,但是怎样行动是正确的?该如何行动呢?如何进行检查呢?这是需要教师进行培养的。
例如:针对不同的学科,需要采取各自适应的检查方法,语文中阅读性的题目,要利用找关键词的形式进行检查。数学的纯计算性题目在没有学习验算方法的时候要采取“回头算”的形式,进行重新计算;在学习了验算方法以后,就利用逆运算或者是相应的验算方法进行检查。针对不同的题型,可以采取怎样的检查要求,填空题需要联系前后题意进行分析检查,判断题可以采取举反例的形式进行检查,选择题可以采取排除法进行检查等。培养学生先由一个题型、一个重点逐渐发展至各种题型、各个学科,而且在实际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学生共同商量适合学生的检查方式。
五、家校结合,从多个侧面进行培养。
任何学生的教育培养都不能完全靠学校,必须实行家校结合,培养学生的检查能力,也应如此。首先,让家长不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依赖点和弥补点,而是要成为引导点和加强点,家长也能够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标准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其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只作为长辈,有需要时还是要成为“弱者”、“试错者”,以自己的“不足”来调动学生的表现欲。
例如:在一年级的“认识钟表”“认识人民币”这些抽象性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所学去生活中实践,可以是现实环境实践(超市购物、辨别时间),也可以是创造情境实践(和家长玩游戏,而且家长还是“不会”的那一方、需要帮助的那一方),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在有存在感的基础上表现自己。认识钟表时,家长有意无意在生活中认错时间、说错时间;在买东西时,故意不会算账,要带多少钱呢?要找回多少钱呢?在家多让学生当小老师,检查家长的作业,在对比中强化检查的重要性,更好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总之,任何一项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也不是通过单一方式实现的。在培养学生的检查意识时,也要防止学生单单只是为了检查,防止学生将检查误理解为单纯的找茬。当然,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任何孩子就如同任何一次作业一样,需要我们全面地去观察、全面地去思考、全面地去培养,这样的布局将会有效地培养学生发展,促进教学效果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