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9
/ 2

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管理研究

刘宏龙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水利管理站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管理问题,通过对当前农村供水现状的深入分析,识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构建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目标和框架设计。文章详细阐述了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关键技术与设施建设,以及运行管理机制、供水调度与监管、水质管理与监测和应急管理与处置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结合国内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为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科学有效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对于提升农村供水质量、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供水;保障体系;运行管理;水质管理;应急管理。

引言:农村供水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重要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农村供水需求不断增长,而传统的供水模式和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现有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农村供水问题更为突出,居民饮水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这不仅能够提升农村供水质量,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

1.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构建:

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多个环节,旨在确保农村居民能够获得安全、可靠、充足的饮用水。以下是关于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构建的一些关键要素和步骤:

1.1政策规划与制度建设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农村供水保障的目标、原则和任务,为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供水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供水行为,保障供水安全。此外,还应制定和完善农村供水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为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1.2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

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保障体系的关键。这包括水源地的选择和保护、取水设施的建设、输水管网的铺设、净水厂和泵站的建设等。同时,对现有的供水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其供水能力和水质保障水平。特别是对于老旧管网和设施,应进行及时更换和维修,防止因设施老化而导致的供水问题。

1.3水质管理与监测

水质安全是农村供水保障的核心。因此,应建立健全水质管理和监测体系,对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水源污染。对于水质不达标的地区,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改善水质状况。

2.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运行管理:

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运行管理是保证供水系统持续、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运行管理不仅能够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还能够提升供水系统的整体效益。以下是关于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运行管理的一些核心要素和策略:

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制定和完善农村供水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供水工作的有序进行。这些制度和规范应涵盖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设施维护、应急处理等方面,为运行管理提供全面的指导。

2.2加强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

水源是供水系统的生命线,必须得到严格的保护。加强对水源地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水源污染问题。同时,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对于水质不达标的地区,应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完成。

2.3优化供水调度与监管机制

建立科学的供水调度和监管机制,根据用水需求和供水能力进行合理调度,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加强对供水设施的日常运行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故障和安全隐患。对于重大供水事故,应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组织抢险救援。

2.4强化设施维护与管理

供水设施是保障供水安全的基础。加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设施巡检和维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对于老旧设施,应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并逐步实施。同时,建立设施档案管理系统,对设施的运行状态、维修记录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3.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3.1案例分析

(1)案例一:某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示范项目

在某省的一个农村偏远老区村,政府投资实施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整合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建设了一系列现代化供水设施,包括水源地保护设施、一体化净水厂、输配水管网等。同时,项目还注重供水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日常维护、水费收缴等运行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

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水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供水稳定性也得到了保障。同时,项目的实施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2)案例二:某县农村供水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

某沿海县为了提升农村供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水厂覆盖到农村的供水质量,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供水设施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数据分析。通过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还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农村供水服务质量。

该县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实现对供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供水效率和服务质量。

3.2经验借鉴

(1)政府主导与多元投入

在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动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供水事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供水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2)注重水源保护与水质安全

水源是供水系统的生命线,必须得到严格的保护。在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水源污染。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体系,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3)强化设施维护与管理

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加强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应建立健全设施档案管理制度,对设施的运行状态、维修记录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结论:

首先,构建农村供水保障体系是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关键所在。这一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等措施,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广泛、稳定可靠的农村供水网络。

其次,运行管理是保障供水体系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优化供水调度与监管机制、强化设施维护与管理以及提升服务水平与用户满意度等措施,都是确保供水体系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最后,国内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往往具有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注重水源保护、强化设施维护以及推动科技创新等特点。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徐佳宁.基于高质量供需平衡的农村供水水量安全保障研究[C]//辽宁省水利学会.辽宁省水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辽宁省水利事务服务中心;,2023:5.      

[2]李才玉.新时期农村供水工程规划设计问题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3,8(23):  194-196. 

[3]舒波.某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  52(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