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王锐

                           黑龙江省海伦市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这就是说,语文课程应注意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文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和运用语文。

     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或跨学科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核心,同时还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协调能力、搜集信息并分析综合的能力等。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学生在已是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那么学习活动将无法有效地进行,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综合能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教育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显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竞争、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领域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由此,“科教兴国”便成为我国在新世纪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分层递进的。

首先,学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技能和策略,这是构成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要素,但它不等同于学生综合能力。

其次,学生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和不断地整合,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要素与原有的知识与技能相互作用,内化为结构化、网络化的知识技能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网络化水平是决定学生综合能力水平高低和发展程度的关键。

再次,在解决特定任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以活动任务为中心,将不同知识技能进行组块,实现知识、技能和策略的融合贯通和高度网络化、系统化,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程序化的活动经验结构,这标志着学生综合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和状态。

总之,学生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知识、技能和策略的内化和概括化而形成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特点,在培养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分层建构,让学生综合能力逐步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三、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优势

语文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多的优势,这里仅从教材体系和语文能力两方面阐述。

    语文能力是综合能力,要四项全能。

1、语文能力是能听能读能说能写的综合。叶圣陶指出:“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读说写四项本领。”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做到四项全能,只会其中一二项或二三项都不符合要求。听读说写具有连带关系,听就是用耳去读,读就是用眼去听,说就是用嘴去写,写就是用手去说。

2、语文能力是口头与书面、吸收与表达的综合。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读和写是书面语言,各有各的用场,不能有所偏废;听和读是吸收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各自承担各自的任务,不可顾此失彼。

    3、语文能力是外显与内隐因素的综合。语文能力包括外显的展开的听读说写动作系列,也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内隐的、简约的动作系列。外显因素有赖于内隐因素去发展,内隐因素又靠外显来体现。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

学生综合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环境、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各门学科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范围越广泛,解决的问题越多,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就越迅速、越完善。基与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实施的都是分散策略,分散策略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就是听读说写综合的能力,综合能力就要运用综合培养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听读说写一体化教学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学生综合能培养的目标,创设一种整合多种能力培养的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一篇课文而言,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阅读要求,学生只耳听脑记,不需作笔记,以此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学生带着老师的要求,运用老师教给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课文,以培养读的能力。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梳理教师的要求,编成一个一个的问题,为每个问题准备答案,然后在小组上说给同学听,在班说给大家听,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学生说完之后,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然后学生把这一课的学习收获写下来,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这样,在一堂课中,学生的听读说写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把教学过程变成听读说写四能培养的过程。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途径和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二是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策略,是构成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要素。知识和技能在策略的统整、导向下,内化并结构化、网络化,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质就是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显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竞争、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领域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由此,“科教兴国”便成为我国在新世纪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