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颅脑平扫和弥散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磁共振颅脑平扫和弥散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李园 吕凤娇魏成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诊断期间,运用核磁共振颅脑平扫和弥散成像的价值。方法:研究中有60名病人,时间2023.1-2024.1,所有患者均通过核磁共振颅脑平扫和弥散成像,在实验中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弥散成像阳性中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并不突出,P>0.05;颅脑平扫阳性中弥散成像阳性与阴性分别为55人、3人,平扫阴性中未见弥散阳性,P>0.05。结论:脑梗死诊断期间运用核磁共振,颅脑平扫以及弥散成像的运用价值比较显著。

【关键词】核磁共振颅脑平扫;弥散成像;脑梗死 

脑梗死是常见病症之一,属于脑血管病的一种,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相对比较高,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会产生威胁。该病症出现是由于脑部出现缺氧以及出血造成脑组织损伤,从而使病症产生。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使患者颅脑恢复血液,则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对患者的功能受到影响。脑梗死病症如果在出现后缺血的时间比较长,其再灌注的损伤也会比较高,因此在出现病症后需要尽早对患者进行诊断,确定病症后及时为患者提供治疗,从而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在目前一般通过核磁共振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确诊,核磁共振扫描和弥散成像在近几年来是最常见的检测技术,对于脑梗死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1-2]。为探究其检测的价值,临床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

1.1一般资料

实验中:60名病人,时间:2023.1-2024.1,男31人,女29人,(58.19±2.26)岁,病程(7.33±1.18)h。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行核磁共振颅脑平扫和弥散成像检验。颅脑平扫:主要针对患者的T1FLAIR、T2FLAIR、T2WI及 T2WI矢状位进行检验。获取美国GE1.5T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测,在检验期间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头部先进入到检测仪中,然后将头部处于线圈内,人体要与床面长轴处于平行状态,手放在身体的两侧。然后头颅正中齿状面要和线轴纵轴相平,并且与床面呈现垂直状态。患者常规的成像扫描范围,一般从眼眶位置到颅顶成像,视野大概在20-25cm左右,厚度在5-10mm。然后为患者实行弥散成像检验。轴位通过多回波平面进行成效弥散敏感的系数b值在1000秒/mm2,厚度在6mm左右,视野24cm×24cm。对患者进行检查后弥散呈现的高信号,以及ADC图像为低信号,则患者为脑梗死。而扫描中的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呈低信号,ADC为高信号则为陈旧脑梗死。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成像的情况进行记录检验。

1.4统计学分析

   借SPSS22.0软件描述资料,(±s)表示分值,t核查,数值比较,则P<0.05。

2结果

2.1统计性别与弥散成像阳性的关系

男性出现阳性的例数高于女性,但是差异比较P>0.05,如表1所示。

表1性别与弥散成像阳性的关系(n%)

项目

例数

弥散成像阳性

弥散成像阴性

男性

31

28(46.67)

3(5.00)

女性

29

27(45.00)

2(3.33)

X2

-

0.1517

P

-

0.6969

2.2统计颅脑平扫阳性与弥散成像阳性比较

 颅脑平扫阳性患者中出现弥散成像阳性的病人有55人,阴性病人有3人,平扫阴性中无弥散阳性,P>0.05,如表2所示。

表2 颅脑平扫阳性与弥散成像阳性比较(n%)

项目

例数

弥散成像阳性

弥散成像阴性

颅脑平扫阳性

58

55(94.83)

3(5.17)

颅脑平扫阴性

2

0 (0.00)

2(100.00)

X2

-

22.7586

P

-

1.8368

2.3脑梗死不同阶段图像的表现情况

在不同时期脑梗死的呈现型号,如表3所示。

表3脑梗死不同阶段图像的表现情况

项目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

T2WI

不同程度的信号

高信号

明显高信号

弥散成像

明显高信号

高、低或低信号

低信号

ADC图

明显低信号

低或略低、等信号

等高信号

3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出现堵塞而产生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出现坏死等因素而引发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出现的概率相似,出现病症的原因有很多,在出现病症后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功能受损,并且存在记忆力下降等问题,严重的在病症康复期还会存在呛咳、吞咽困难,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受到影响。在临床实行治疗期间,一般在发病内的六个小时为其提供有效治疗,从而能够保证血液顺利实现再次灌注,避免脑部组织损伤严重。而为了在短时间内能够让患者得到治疗,临床需要尽早为患者进行诊断,从而对病情做好有效评估,令患者及时得到救治[3]

在临床中会通过常规CT进行检验,这一方式能够有效对病灶进行观察,但是对于病症的病变范围不能进行评估,核磁共振颅脑平扫以及弥散成像,是新型的影像学检验,能够对病灶的范围进行评估,从而针对性在临床中为患者提供治疗依据。检验期间核磁共振会通过自身磁场以及身体内的氢原子产生共振,然后通过成像的方式对病灶位置进行明确,能够有效观察到病灶的大小以及位置,从而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但是在病症早期细小病变常规平扫的检查概率有限,因此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时机受到影响,而弥散成像能够通过水分子在组织中进行扩散,能够有效诊断疾病,可运用多种病症检验中。该技术在实行期间对患者没有任何辐射以及侵入性,因此检验安全性也比较高

[4]

在实验中,弥散成像阳性中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并不突出,P>0.05;可知,检验成像的情况与性别之间的影响不大。颅脑平扫阳性中弥散成像阳性与阴性分别为55人、3人,平扫阴性中未见弥散阳性,P>0.05。因为患者在出现病症的早期,由于脑细胞缺氧会导致身体将应能量代谢存在异常,令质膜中存在的钠、钾等活性逐步降低,使钾离子出现外流等。而水分子会出现大量内流,使细胞出现肿胀,令细胞外的间隙也逐渐降低。在进行弥散成像期间,细胞外的水分子弥散程度可能会高于细胞内,但是细胞外水分子会大量内流,使细胞内的间隙逐渐降低,弥散成像的表现则为高信号。脑皮层血流量逐步降低后,会造成患者脑部组织出现缺血异常。在临床中对于脑缺血区域的构建,一般是由于梗死区以及周围缺血半暗带区建立,在相应条件下逐渐转化形成正常灌注区域,而负面性转化则会导致其成为梗死区。通过离散成像进行研究,发现灌注范围如果高于弥散异常范围,则会将其位置逐渐扩展为新的梗死区域。从影像学中能够对缺血半暗带区域得到明确,在早期将该区域恢复血液以及氧气的提供能够有效控制弥散异常扩大,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的治疗。与此同时,通过弥散成像能够有效为溶栓治疗,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并且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动态观测,在血管闭塞后一个小时内再弥散成像异常信号,可以逐步恢复到标准信号状态,因此算成像可以在脑缺血没有形成严重性伤害前,对病灶的大小可以进行确定,从而有效使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残疾率得到有效降低。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进行检验期间,核磁共振颅脑平扫已经弥散成像的价值比较高,其中弥散成像的检测效果要高于颅脑平扫。

【参考文献】

[1] 邢红霞. 磁共振颅脑平扫和弥散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8):117-119.

[2] 万昆明,林进添.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2):83-85.

[3] 牛衡,吴江,杨朝慧,等. 磁共振多技术联合应用对TIA脑保护作用的评价[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0):1753-1756.

[4] 常小娜,何文进,蔡炜琼,等. 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4,27(1):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