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0437;2.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201816)
摘要:为更好地开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访谈、问卷、查阅文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不同区域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对策研究。目前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理论内涵不足、项目开展有局限性、教材待优化、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宣传、培训、邀约民间组织扩大教学团队、加大投入优化教学手段等对策,为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发展对策
1 前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兼具民族性、历史性、竞技性、娱乐性等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被称作中国体育的“文化符号”享誉全球。然而作为文化传播主阵地,高校体育教育中传统体育教学却并未得到重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传统体育课程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还是激发大学生爱国意识、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任重道远。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在分析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所在,以期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为民族传统体育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2 文献来源
本研究对2000—2023年高校公共体育课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检索。检索 “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包括硕、博士学位论文、高质量科研论文和会议论文等。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再根据我国区域分布进行了纳入和排查。其中东北地区纳入3篇、华北地区3篇、华东地区5篇、华中地区2篇、西北地区6篇、西南地区5篇、华南地区2篇,共计26篇论文。通过对纳入文献的内容阅读与整理,以上研究成果的调研高校多达200多所,足见本研究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3.研究结果
3.1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普遍开设但缺乏理论深度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在调查涉及的200多所高校中,所有高校均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相关项目课程。其中武术类项目开设最多,以八段锦、五禽戏为代表的养生功法类位居第二。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秋千、毽球、竹竿舞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开设较少,项目的开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当地民族文化紧密相关。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过程往往重技能、轻理论,教学中缺乏理论深度,学生片面的认为传统体育就是武术、养生操等,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归属感、认同感较弱,降低了对传统体育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体现出传统体育对人家国情怀、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健体魄的深刻内涵。
3.2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展有局限性
民族传统体育种类多,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使得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难以制定统一课程标准。纵观几十年的研究,武术在高校中的开展和推广主要由国家层面选择,即具有代表性的拳种制定统一课程标准及评价指标,其数量有限占比较少,具有狭义性。在养生功法类开展过程中,以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项目为主,此类项目不同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讲究呼吸配合、动作舒缓,常常用做“保健班、康复班”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广大大学生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心理及体能锻炼需求,开展较被动。如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蒙古族的“那达慕”等民俗类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类虽然内涵丰富项目众多,但由于需特定的地理环境、民俗信仰加持,且多样复杂,在普通高校教学中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指标,在推广过程中产生困难。
3.3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有待优化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于1961年出版第一套体育院系武术通用教材,后经不断修订,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创新不足等问题。对普通体育教学而言,民族传统体育可选用的教材较少,大多以专题形式包含在《大学体育与健康》等各级各类体育教材的总框架中。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老旧,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教学需求。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融合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教材转型升级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建设的当务之急。
3.4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和设施不足
目前普通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专业教师整体配备不足,非专业教师兼课现象普遍,因此造成理论教学深度不足、技术教学有限、器材使用率低、使民族传统体育处较低水平发展。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又以武术专项居多,养生功法、民俗体育和少数民族类传统体育的专业教师少之又少,造成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就是“武术”项目的片面认知。赛马、龙舟这样对场地和设施要求极高的项目,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极少数高校可以满足开设条件,属稀缺资源,对此类项目的传承和发扬造成困难,随着民族体育文化越来越受重视,高校民族体育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教师的不足阻碍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
4 建议与对策
4.1 增加传统体育的精神价值内涵
现代体育的全球化使得高校大学生更喜欢对抗性强、时尚且休闲的现代体育项目,这一现状对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重振传统体育的地位,需从国家层面引领、各级各类行政机构、学校、社会等团体加大对民族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高等教育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的重要阶段,教学中要融入民族体育蕴涵的“仁、义、礼、智、信”,“不傲、不慢、不佞、不贪、不滥”等传统观念价值符号,引领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观,使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刻内涵,使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传承和发展。
4.2强化师资力量、优化教学形式
构建“课内+课外”的立体教学模式。除了开展体育课堂内的教学外,积极利用选修课、社团活动及课外活动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提升师资能力,可利用各地方民族传统组织在现有体育教师中开展多层次的专项教学培训增加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请社会团体或个人等“民间高手”进校传教,形成“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教学内容方面,积极发掘各地域特色少数民族体育,拓宽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使得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更加丰富多彩。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即有可展示的“观赏性”又有攻防兼备“对抗性”的特点,利用好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优质文化宣传阵地,促使课堂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落实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高校育人体系中。
4.3结合教学条件加强教材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建设需从国家层面牵头,构建和创编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标准化系列教材。积极联合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机构撰写适用于当地开展的校本教材或教学指导等资料,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及少数民族体育纳入教材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将功夫扇、太极拳、太极剑、龙狮等高校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材系列,深度发掘涵盖范围广,开设可行性强的项目,增加传统体育理论、武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健身机理等内容,紧扣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三大维度编著适用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4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性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生活智慧和信仰文化的成果,在全民健身、竞技比赛、文化传承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基础上,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及学生诉求,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符号、增加表演、竞赛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激发学习热情、体会传统思想的内涵,在健康生活、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方面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性超越。
小结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理论深度不足,专业教师、教材短缺,教学形势守旧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当从国家层面入手、加大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供更多培养培训渠道,优化教学师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内涵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并深刻体会其内涵;此外,教师应积极结合课程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广泛开展竞赛交流等形式的文化活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将我国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进程。
参考文献
[1]马浩.河北省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4-04-07].DOI:CNKI:CDMD:2.1015.541639.
[2]李刚,张玲,王勇.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内蒙古普通高校发展现状及干预措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9(13):2.
[3]练华伟.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山西普通高校的现状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1, 8(1):2.DOI:CNKI:SUN:WSKX.0.2011-01-040.
[4]庞赓.天津市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开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才智, 2012(19):2.
[5]邢明明.安徽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24-04-07].DOI:CNKI:CDMD:2.1014.155677.
[6]曾秀端.福建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DOI:10.7666/d.y1239764.
[7]赵得龙,宋长江.沪浙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现状比较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3(3):2.DOI:10.3969/j.issn.1672-1365.2007.03.060.
[8]黄东亚. 江苏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 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12. DOI:10.7666/d.Y2061046.
[9]刘媛.南京市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审视[J].当代体育科技, 2015(1):2.
[10]张疆之,汝安,路光.山东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5(12):3.DOI:10.3969/j.issn.1006-2076.2009.12.022.
[11]余光辉.对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D].广州大学[2024-04-07].DOI:CNKI:CDMD:2.1012.519206.
[12]李健威.高校大学生民族体育休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
[13]李剑.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现状研究[J].体育风尚, 2017(12):1.DOI:10.ssss/j.issn.1674-1552.2017.12.073.
[14]朱超.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4-04-07].DOI:CNKI:CDMD:2.1014.141274.
[15]程源铭.湖南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修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吉首大学,2013.
作者信息
1.李庆宁,讲师,硕士研究生,1983.09,浙江宁波,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答英娟,副教授,1978,01,籍贯陕西西安,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基金项目: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编号:C202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