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361000
摘要:幼小衔接适逢幼儿识字的初期,而识字教学是义务教学阶段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感性识字教学,通过创设汉字情境、创新感性识字、创优评价体系来助力幼小衔接,提升学生识字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感性识字;幼小衔接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对于刚刚踏进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很多习惯还停留于幼儿园时期,以直观性、趣味性为主,专注力明显不足。在这幼小衔接之际,教师如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做到愿意学、主动学?教师应该采取感性识字教学的方式,启发学生建立抽象汉字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更有效地破除识字这一大障碍。
一、创设汉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兴趣的激发能够有助于学生主动认识更丰富的汉字,变被动为主动。一年级的幼儿喜欢声情并茂的故事,勾连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有趣的汉字情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兴趣。
感性识字教学的课堂以情境为基点,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爱好是教师情境创设的来源。教师通过创设教学大情境,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共历情境故事。一年级上册第一个识字单元正处在幼小衔接适应期,创设教学大情境为“汉字秘密我知道”,以“仓颉造字”为引,试图让学生发现探索发现汉字背后的秘密,感受识字带来的快乐。依托于大情境,又分别设置“初探天地的秘密”“再探万物的秘密”“揭开儿歌的秘密”三个小情境。在“初探天地的秘密”中认识《天地人》,在“再探万物的秘密”中认识《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等世界万物,在“揭开儿歌的秘密”学习《对韵歌》《咏鹅》等童诗。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到大情境之中,兼顾整体性和趣味性,深刻体会汉字的神奇魅力。
二、创新感性识字,巧破教学难点
感性识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汉字的象形特点,依靠多种直观化的手段来破解汉字抽象含义的难点,从而让一年级新生更易理解,更有印象。
1.汉字猜一猜
汉字具有以形表意的基本特点,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的初期,更应在第一时间采用“猜一猜”的方式,借甲骨文之形,猜汉字之貌。例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日月水火》一课,日月水火等汉字皆源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出示相应的现实图片及甲骨文,让学生猜出对应的汉字,对汉字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2.汉字摸一摸
汉字的象形性不仅仅来源于甲骨文的象形,也可以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例如在教学一上第一单元的《口耳目》时,不妨让学生先动手摸一摸自己的“耳、目、口、手、足”,让抽象的汉字符号真实可触,在学生的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再让学生借助插图将图中人物的“耳、目、口、手、足”与对应汉字进行连线,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一上第四单元《小书包》同样可以采用摸一摸的方式,引导学生真实感受自己书包中橡皮、尺子、笔袋等文具,并学生将这些文具进行整理,在综合体验的过程中识记这些汉字。
3.汉字摆一摆
汉字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借助“身体摆字”的游戏来实现。在一上第一单元教学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身体摆字”游戏来巩固所学汉字。例如:
(1)单人摆汉字
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摆出“人,大”等汉字,双腿分开即为“人”,双手双腿张开即为“大”。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与汉字之间建立联系,探索关系,初步认识简单的汉字,拉近识字学习的距离。
(2)多人摆汉字
引导学生和同伴或者家长摆出“口,二”等汉字,两个人头脚相连就组合成了“口”字,两个人平行横躺就摆成了“二”字。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合作摆出更多的汉字,例如“水”“三”“天”等简答汉字。通过与同伴相互合作,激发学生对汉字字形笔画的初步思考,共同解决摆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地向高层次的学习发出挑战。
(3)借助材料摆汉字
人体与材料的巧妙组合也能变化出有趣的汉字,人站在门里面就形成了汉字“闪”,人和两个玩偶组合成了“川”,人和玩偶摆成了“飞”,两个人和两个木棍摆成了“日”字。借助材料摆汉字不仅可以让学生向更复杂的汉字发起尝试,也能充分发掘身边资源,在对具体形象的符号进行多种转换中获得更高阶的思维,促进前识字经验的发展。
在“汉字摆一摆”的游戏过程中,认字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还能够在其过程中让孩子感受、认知、操作、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字符号的浓厚兴趣,能够深度参与,主动探索。
三、创优评价体系,助力科学衔接
1.评价形式多样化,提升识字兴趣
幼小衔接阶段的评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其积极性。学生对幼儿园阶段刚刚起步的识字学习还非常有兴趣,充满了对识字的渴望。进入小学后,随着识字功能性的增强,趣味性逐渐减弱,因此可根据汉字的特点设计“汉字桌游”的游戏。如学完一年级上册的所有汉字时,在巩固复习阶段,可以通过A4纸先绘制出常见的汉字部件卡片,再制作一些汉字偏旁的卡片,将两种卡片分别进行组合,拼出自己认识的汉字。
2.评价活动生活化,落实语文实践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学习《操场上》之后,可设计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来进行评价。首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汉字摩天轮”的道具,把“扌”作为摩天轮的中心,摩天轮的轿厢则是“打、拔、拍、扔”等带有“扌”的汉字,让学生随着摩天轮的转动来巩固汉字。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了解各种体育活动,拍摄或者制作图文结合的“运动照片”,在教室里展览,同学互相贴星星。最后在课堂上开展“我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的演讲,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使得识字不再枯燥,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自信,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科学衔接。
3.评价维度具体化,精准指导教学
传统的评价维度过于笼统和单一,一般只局限于教师评价和考试评价。一味的教师评价,则忽略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同时也无法全面准确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只一味地依赖考试评价,既让学生对识字失去了乐趣和主动,也让剥夺了学生听说读写识字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加精准地指导识字教学,教师可以让评价维度具体化。
(1)评价主体多元
变教师评价为多元主体评价,做到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评价单,根据评价标准,把冰冷数字分数变成多重星级评价,关注个体进步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
(2)评价手段多元
变考试评价为多元形式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游园闯关、作业批改、自主出题等多重评价形式,对学生的汉字知识、学习能力、行为态度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感性识字教学能够感性的方式帮助学生习得更多的汉字,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优选教学方式,有效科学衔接,让识字教学更具体可感、妙趣横生,使得过渡期的学生愿意识字,主动识字,爱上识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