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致力于传扬中国文化和增加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儿童文学的外译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法国、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儿童文学的外译传播相比,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国际上缺少代表性作品,影响力不足,并且在外译与传播方面还不够成熟。中国儿童文学外译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中国儿童文学外译与传播应考虑跨文化,跨学科,增强中国儿童文学译本的可读性。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传播研究;发展路径
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文件,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的层面,国家社科课题指南中频频出现“文化软实力”、“文化”、“文学”“走出去”等关键字眼,显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已经引起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儿童文学作品无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好载体。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儿童文学作品在打破文化因素的制约。但是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译与传播让处于发展阶段,还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外译现状
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输出国家与日俱增,输出地域范围也由亚洲向欧美等国家地区拓展,出口的少儿类读物在图书出口总量中比重增加。我国儿童文学作品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如曹文轩的《夏天》《青铜葵花》,李健的《神奇的蛋》等。海豚出版社依托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集结优秀翻译家推广输出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但是中国儿童文学总的来说在外译方面都还不够成熟。
首先是中国儿童文学题材内容以及质量的制约,中国儿童文学缺少适合于外译的内容,缺少“世界性”佳作,缺少兼顾童心与中国特色、时代精神以及世界价值观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还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作品常常以成人对儿童说教角度叙述,缺少“童心”。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上备受好评,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作品无论优美的文笔,故事的叙述还是传递的中国精神都符合“世界性”。中国现实型儿童文学作品不亚于西方的创作水平,但是在世界儿童文学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是欧美偏爱的幻想型儿童文学作品。这类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奇幻的世界,更强调文学的浪漫与诗性、审美作用与精神性格。而这种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正是我国缺少的,需要突破的创作领域。
其次,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人才的稀缺,中国文学发展遵循“百花齐放”的原则,儿童文学作品的输出也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在翻译家选择外译题材时,往往重点考虑代表中华文化的、并富有积极性、进步性、丰富性和多元性的作品,很少选择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受到出版商与译者的轻视。许多译者认为儿童文学作品翻译难度小,不愿意涉及儿童文学作品翻译领域,但是许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文笔兼顾艺术性与文化性,是极具选择性的翻译题材。
再者,关于儿童文学成熟完整的翻译体系尚未建立。对于欧美等地区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引进翻译,我国的翻译体系已相对构建成熟,然而对于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译方面,我们的翻译体系尚未构建完整。翻译方法与策略仍需要完善。
二、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传播现状
目前,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渠道有限,主要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主动“走出去”是以官方机构主导的非盈利性的对外交流,向外输出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弘扬中国文化,传递中国精神;另一种是“引进去”,是指外国出版社向自己国家引进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购买版权。
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走出去”主要依靠海豚出版社,中国儿童新闻出版社以及一些地区出版社。其中海豚出版社2011年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组建“中国儿童文学海外推广基地”,全方位推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走出去”。从实践示范方面,这些出版社积极尝试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海外推广,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调动其他机构对于儿童文学作品外译与传播的积极性。这些出版社也获得了国内的相应的奖项,如海豚出版社于2012年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十一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优秀奖。但从销量和口碑来看,以海豚出版社为例,虽然向外输出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无论是亚马逊平台的销量和评价还是国外媒体的讨论度都距离目标效果有很大差距,由此可见,许多推广的儿童作品并没有真正地“走进”目标市场。
除了译介渠道之外,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还有一个很大的阻碍就是目前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推广输出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输出与传播主要依靠我国出报社的推广或者是国外机构的版权买入之类的传统文化输出途径。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儿童获取书籍信息的途径还是读书工具的选择都更加多样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除了传统的出版社推荐之外,互联网也在图书的传播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也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但是总体而言距离将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其次,图书的版本也限制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电子产品的发展对纸质读物的市场发展产生巨大冲击。许多家庭会选择购买电子版本,如有声读物等代替纸质版本。E-book的兴起体现了电子读物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也给文学作品的传播与发展带来启示。无论是纸质读物还是电子读物,它们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不能互相替代。这也提醒我们在传播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时,不仅需要重视纸质版的传播还需要注重电子版的出版。目前我国传播的版本重心在于纸质版的传播,电子版有所涉及但广泛度不高。
三、中国儿童文学外译与传播发展路径建议
无论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译还是传播都需要一个基础,即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翻译基础。目前,我国儿童文学市场就像服饰界的“快时尚”,市场商品化趋势上升。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许多儿童读物创作周期短,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所以,为了保障作品质量,首先需要调整市场秩序,建立稳定的市场秩序。目前市场是“满天星”的布局,整体格局力量分散,不利于儿童文学的发展。
其次,要关注作品题材的扩充。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称赞的儿童文学作品有曹文轩的《夏天》《青铜葵花》李健的《小老鼠与金种子》《神奇的蚕》,黑鹤的《鄂温克的驼鹿》等。这些大多数为现实类型的儿童文学,这也是我国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强项。但在欧美国家,这类儿童文学题材远不如奇幻类儿童文学受欢迎。因此,如果我国儿童文学作品想要获得更广阔的国外市场,两种题材都要兼顾。所以,各大出版社可以联合作者协会推动我国奇幻类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我国可以参照欧美国家的策略,
最后,要整顿版权问题。市面上有许多儿童文学作品版权不受保护。各个出版社重复印制,并且许多盗版存在错印,漏印的现象。这个问题不仅仅会打击优秀的原创作品,还会为译者翻译造成的许多困扰。
(1)译者方面
要重视儿童文学领域翻译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专业人员还比较少。各个出版社可以和翻译协会联合,推动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海豚出版社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海图出版社自2011年初开始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组建“中国儿童文学海外推广基地”,并且发挥中国翻译协会的专业翻译家优势,推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与发展。
译者自身也要具备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所需的职业素养。译者必须要具备高水平的翻译能力。译者要充分掌握择入语的特点,能够准确地进行择入语与汉语之间的转换。由于翻译文本为儿童文学作品,译者需要了解儿童语言,还需要了解儿童独特的心理特点。儿童文学作品也属于文学领域,译者不仅要具备准确翻译的能力,还要具有美学知识。此外,译者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文化背景,包括政治,文化,宗教等。
(2)翻译体系的构建
其次要构建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体系。相较于对其他文学作品,目前我国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研究维度都相对较少,在国内文学翻译领域仍处于边缘地位。我国的儿童文学研究相对薄弱,对儿童文学作品外译的研究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同时开展儿童文学的对外交流的研究。要参考目前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在国外的译介状况,如《青铜葵花》《神奇花园》等,构建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体系。
(3)翻译
儿童文学外译要考虑多方建议和多种翻译方法。在前期翻译准备工作时,可以参考童书编辑的建议,因为童书编辑更熟悉儿童语言,了解目标读者和市场需求。许多儿童文学的外译没有被国外接受的原因就是目标读者定位不清晰,所以可以适当的采纳童书编辑的建议。第二个要尊重目标国家出版社的意见。译者在翻译时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需要尊重目标国家的文化,政治,宗教传统等。选择词语表达或语言风格时可以参考出版社的意见,他们会更了解市场的需求,并且经过目标国家出版社认可的外译儿童作品更有利于传播。
翻译儿童文学作品对译者的选词用词也有很大的要求。翻译时要结合素材,巧妙用词,避免使用幼稚语言。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对于文学的翻译不仅要求准确还要具有艺术性和并且欣赏性,需要接受美学的指导,要做到将目标国家的风格与中国风格融合。
(1)拓宽译介传播途径
首先要拓展译介传播途径。目前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译传播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依靠海豚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如今互联网已经全方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文学作品的译介传播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途径,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除了出版社宣传以外还要重视互联网宣传,加强在推特,YouTube等平台的宣传。除此之外,还可以联合目标国家的出版社或童书领域以及翻译领域的专业人员搭建两国合作互推儿童文学作品的平台以此推动儿童文学作品的深度传播。
其次,可以利用名人效应,请该领域的著名博主在他们社交平台中推广,扩大知名度。同时筛选出权威的机构合作,权威机构或著名出版社宣传的图书会更能保证图书质量,也更容易获得读者的信任。
(2)适应国外市场规范
对于海外市场而言,图书根据年龄分级,标记好语言,类型等是图书宣传的基础也是应向读者提供的基本服务,但目前,我国对于图书分级意识并不强。亚马逊网站将读者按照年龄分级,有利于消费者明确读物难易程度,指导消费者购买。而许多中国图书在海外购物平台上往往只有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消费者很难了解读物是否适合读者年龄阶段,阻碍了作品的传播。所以,要了解熟悉并适应国外市场的出版图书规范,促进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
四、结论
儿童文学作品是传播中国文化即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更容易跨越政治,宗教等文化差异的传播载体,但目前,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译与传播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关注,也没有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
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译和传播我们都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要加强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转变译者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固有思想,还要加速构建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体系。我们要探索儿童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的新模式,与传统译介途径相结合。目前,我国也有一些成功“走出去”的优秀文学作品,为我们的探索提供方向。随着人们对儿童文学作品外译与传播的关注度提高,相信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上世界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董海雅,汪海岚.中国儿童文学在英国的翻译与传播--英国汉学家汪海岚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23,44(04):1-8.
[2]胡东平,李焱.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对外译介的困境与出路[J].今古文创,2023,(29):119-121
[3]赵继荣.中国儿童文学“走出来”:对外译介现状研究[N].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0,31(02):128-138
[4]张云.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8):21-23
[5]刘臻臻.分析儿童文学翻译对译者的要求--思考中国儿童文学英译作品怎样“走出去”[J].科技资讯,2020,18(22):219-221
项目来源:临沂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x 20231045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