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若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若干思考

彭月婷

(广东创伟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深入思考,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是影响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挑战

(1)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2)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仍显不足。管理职能的重叠与交叉、责任主体的不明确,都导致了管理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亟需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3)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滞后。当前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诸多空白和漏洞;同时,执法力度不严,使得法律法规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约束和引导作用。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以推动生态环境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进程,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2)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3)公众参与。新时代下,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建议

1.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1)明确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责。针对当前存在的职能交叉和空白问题,我们应通过深入研究和系统规划,确立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力范围。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工作中的重复和冲突,还能确保各项生态环境管理任务得到专业、有序的执行。(2)建立生态环境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其制度将明确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责任主体,以及未履行职责或履职不力的后果。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我们可以确保各项生态环境管理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从而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2.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1)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在此环节中,需要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增强其严密性,确保不留死角。并需要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使其更贴近实际,便于执行。(2)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对于环境违法行为,必须坚决予以打击,绝不姑息。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确保法律法规得到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3.推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改善,必须积极支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并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这些创新技术能够有利于更有效地监测、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减少污染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注入强大的科技力量。在此基础上,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不能让优秀的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而应积极推动其与实际产业结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从而,不仅能够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还能为生态环境带来长远的益处,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因此,必须将支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任务,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4.强化生态环境教育与宣传

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加强其领域的工作,需要从教育和宣传两方面入手。首先,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在此环节中,要求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普及环保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针对成人群体,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培训和教育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掌握保护环境的实用技能。其次,加大生态环境宣传力度。在宣传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广泛传播环保理念和知识。此外,还可以举办各种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嘉年华、绿色出行日等,吸引公众积极参与,共同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5.引导和规范公众参与

为了有效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管理,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参与机制和渠道。其包括完善公众参与决策的制度设计,确保公众在环境政策制定和评估中的发言权利。并需要搭建多元化的参与平台,如环保论坛、社区协商会议等,使公众能够便捷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此外,还应推动政府部门与民间环保组织的合作,共同构建社会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

在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应该注重环保教育的普及。其包括在学校开设环保课程,向社会公众普及环保知识,以及举办各种形式的环保公益活动。通过这些举措,有助于公众认识到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提升他们的环保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鼓励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如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垃圾分类等,以实际行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三、

总之,新时代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推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强化生态环境教育与宣传、引导和规范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郑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思路与实施路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2020(4):69-71.

[2]张青枝."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矿业绿色发展之对策[J].中国市场,2019(9):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