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 专业 学业”贯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模式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3

“职业 专业 学业”贯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模式构建

吴雨诺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22)

【摘要】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职业 专业 学业贯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模式,是将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自身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培养优势,实现职业理想与大学专业选择的有机结合,把学业能力和未来发展相融合有效唤醒学生生涯意识,使学生的生涯行动力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 生涯发展指导模式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不足,缺乏专业准备、期望值过高、自我定位模糊等问题广泛存在,“职业 专业 学业”匹配与贯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经过多方调研论证,本着“以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原则,以“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本研究构建了“职业 专业 学业”贯通的生涯发展指导模式,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状况,增强社会竞争力,找准职业定位,实现职业目标。

一、模式的提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项重要举措。构建系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培育的课程体系,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职业 专业 学业”贯通的生涯发展指导模式,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缘由提出的。

(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复杂性、严峻性和艰巨性日益凸显,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促进毕业生自主择业、多渠道就业尤为重要。自主择业是人才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选择,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又能够让用人单位选到自己满意的人才,同时也适应了人才在全国范围内以及国际间流动的需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其意义在于在大学期间帮助大学生逐渐发现自我潜能,学会挖掘自我潜能,认识当前社会的特征,合理规划自我生涯发展计划,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人才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拥有丰富的知识已经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复合型、创新型、善于交际等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目前要把素质教育与生涯辅导集合起来,使生涯辅导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并贯彻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可以使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实施效果更加理想。

(三)提升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需要

大学生要成材,就必须在诸多方面向社会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心理素质转变,使自己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看,而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弱点,使他们学会判断自己的能力,排解焦虑等消极情绪;帮助大学生建立稳定自我概念和工作价值观,依照自己的新股和能力发展自己;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会人际交往,恰当处理人际关系。

二、模式的确立

此部分将从事实依据、理论基础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理论基础

“职业 专业 学业”贯通的生涯发展指导模式的构建是以生涯学、心理学、脑科学等方面的理论做支撑的,比如说,“职业”部分中会用到舒伯(Super)的生涯阶段论、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兴趣论、卡尔·荣格(Carl G. Jung)的人格类型理论(MBTI)、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能论、帕森斯(Parsons)的人职匹配论等等;而在“学业”部分,除了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能论、卡尔·荣格(Carl G. Jung)的人格类型理论(MBTI)之外,还会用到弗拉维尔(Flavell)的元认知理论等等,不一而足。[2]

(二)事实依据

生涯辅导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伴随着个体的身心发展而展开,其内容十分丰富。目标应该达到:让大学生了解本科系的学业要求、发展前景、社会需求,进而充分了解本专业各个方面,使职业生涯规划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让大学生了解自身应该具备的素质,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基础;协助学生了解自我,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了解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并了解今后即将从事的职业世界;增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规划好以后几十年的生涯蓝图;协助学生步入职业生涯,做好求职准备。

(三)实施路径

世界著名的职业生涯大师舒伯(Super)把人的一生分为分为成长(growth)、探索(exploration)、建立(establishment)、维持(maintenance)和衰退(decline)这五个阶段[3]。南京审计学院马德林等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的成长过程、学习过程之中,并结合大学学制和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对应各学习阶段,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导体系划分为专业思想辨析(大学一年级)、学习目标定位(大学二年级)、成长目标指导(大学三年级)以及就业目标选择(大学四年级),并细致勾画出了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

[4]

据此,本研究认为职业 专业 学业贯通生涯发展指导模式,就是通过对学生职业兴趣、个人性格、潜在能力价值取向以及职业能力倾向的综合考量,找出其未来适合的职业方向;其适合的职业方向与所学专业相匹配,动力、能力以及外力等相应的部分入手,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科学而有效地进行专业根基学习定位、成长目标以及初期的就业指导。

三、模式的实施

构建“职业 专业 学业”贯通的生涯发展指导模式,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能够更科学、更系统地认识自己、了解外部的职业世界,通过对自己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的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同时制定适当的学习和行动计划,让学生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段里有什么要求,要达到什么目标,让学生在目标、规划的引领下自主运作、健康成长。

(一)明确职业方向

这部分主要是通过正式与非正式测评[5],在确定其职业价值观、职业倾向以及职业锚的前提下,找出其适合的职业方向。

1、测评内容

主要通过对职业兴趣、个人性格、潜在能力(学业)、价值取向以及职业倾向(工作能力)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估,最终确定其职业方向。

2、测评工具

个人经常使用且自认为信效度较高的是生涯测评理论量表、生涯测评小程序和生涯趣味测评卡牌三种测评工具。

3、测评说明:

① 思路原则

通常“我是谁who、我想做什么what、我能做什么what、我适合做什么what、我最看重什么what”这“5W”原则仅适用于非正式测评。非正式测评的主观性较大,尽量将由于过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对咨询效果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②志趣为先

挖掘、培养、保护学生的兴趣,是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可以通过问题和活动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引导学生将自身兴趣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契合,从而使兴趣升华为志趣。

③扬长避短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项,也会有自己的短板。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适当补齐短板,更要加大力度鼓励、帮助和指导学生发挥长项。所以,在做霍德兰职业兴趣测评时,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强项所在,并在学生与未来职业匹配方面给予指导和建议。

(二)锁定专业目标

这部分是指在目前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家”与“国”两方面的外在因素分析,锁定未来读研读博的具体目标专业。

1、“家”

“家”分“家庭”和“家族”两个方面。

(1)“家庭”方面要考虑的是家庭的“阻力”和“助力”,也就是家庭中会有哪些因素制约你的选择,还会有哪些因素会对你的选择有促进或推动作用。

(2)“家族”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家族的“职业群”,因为长期的家庭的职业素养的熏陶也是职业选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2、“国”

“国”的部分要考虑的是“国家政策”和“国家资讯”。

(1)“国家政策”:我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海南自贸区政策”、“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等,都曾经或将要给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专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只有紧跟时代脉搏、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才能在专业的选择上更加游刃有余。

(2)“国家资讯”部分要从“院校”和“专业”两个维度去衡量。

①“院校”部分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科实力、院校层次、所在地域、所属类型、隶属部门以及院校历史等等。

②“专业”部分则需要借助多元智能对其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评估,在避开自己的弱势学科的同时,考量继续深造的可能性;根据职业能力倾向对本专业所需的能力进行评估;同时要考虑本专业未来的所属行业、工作环境以及岗位晋升等就业条件;同时还要衡量本专业的行业前景,比如说是否是新兴的、是否是长效的等等。

(三)挖掘学业潜能

就是根据锁定的研博目标专业及其所在院校的近年复试分数线,找出目前的分数差,从动力、能力以及外力等相应的部分入手,同时结合MBTI、多元智能以及元认知等理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高学业成绩及学业能力。

学业成绩就像是一座冰山,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也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成果,而暗涌在水面以下更大的山体,则是往往被我们所忽略的内在“动力、能力、外力”等等,而这些却恰恰是学业成绩提升的关键所在。

其一,动力。

我们知道,学习动力就好像是“电源”,只有输入了能量,整个机制才能更好地运转。那么,一个人学习动力的强弱与其“价值感、效能感和方向感”密不可分。比如说,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敏感多疑,精力外流;学习价值感低的人一般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较大;自我效能感低的人通常自信心不足;而一个方向感差的人也绝对不会轻松、准确、快速地抵达终点。

只有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能让学生真正发挥其无限潜能。

其二,能力。

“能力”的强弱相当于“电阻”的大小。一个人学习进程的快慢与“阻力”的大小有关,阻力越大能力越差学习效果越差,阻力越小能力越强学习效果越好,这里的能力是由学生的“优势潜能、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因素构成的。

只有充分地发挥其潜在优势,匹配其适合的学习风格,同时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才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其学习任务。

其三,外力。

其实,学习过程中对“外力”的排除相当于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简称为“电保”,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业情绪、学习压力及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干扰,切实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一个人沉迷于“游戏”世界,未必只是单单因为“游戏”能够给人带来“成就感”,其背后一定与其情绪、压力或关系有关。

综上所述,通过职业方向的目标引领、专业目标的锁定以及学习过程中“动力、能力、外力”的干预,学生一定会在提升学业成绩的同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规划,为未来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职业 专业 学业”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职业梦想是学业成绩提升的根本动力,专业选择是实现职业梦想的根本保障,学业成绩是实现职业梦想的前提条件。只有三者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完美闭环。

参考文献

[1]连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05.

[2]杨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9,07.

[3]邱美华,董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台北:台湾心理学出版社,1997

[4]马德林等.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与体系探析[ 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2):100-104.

[5]初宇平,姜鹤,孙云龙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吴雨诺,女,1988年生,辽宁沈阳,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