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一院一品“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基于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一院一品“实践与探索

朱波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712046

摘要:研究者结合所在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实际,开展基于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一院一品”实践与探索。研究通过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引导各学院结合学科特性与创新亮点,对现有工作总结、提炼、升华,把课程思政融入一流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改革中,推出“一院一品”课程思政系列品牌。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一院一品”

“课程思政”是育人的一种教育方法,更是育人的一种教育体系。“课程思政”必须贯穿学科、专业、教材和管理四大体系去构建才能标本兼治。这样建构起来的教育体系才能够达到教育理念、教育责任和教育的终极价值的真正追寻。

、建构课程思政体系的背景、意义与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是中国高校“课程思政”化改革的开端。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2]

致力于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大思政教育体系,离不开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

、建构课程思政体系

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比赛、观摩、示范等阵地管理。建立政策支持、教师培训、课程建设、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推动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要素、全链条,推进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第一,高校要秉承“党建引领、多维驱动、深度融合、铸魂育人”的理念,聚焦“课程思政”的内涵认知、教法研究、课堂实践,榜样领讲示范,凝聚教师育人初心;多向互动交流,树立教师育人信心;构建长效机制,成就教师育人恒心。

第二,高校要将课程思政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认证修订、教学大纲具体实施等方面,深度整合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通过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专题培训、教学观摩等方式科学把握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的链接点、契合点、融入点。积极搭建教学交流机制和资源共享平台,推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整体性提升。切实落实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第三,高校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机制。将“课程思政”的监测与成效评价与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绩效考核、专业认证、学位点申报等重要指标密切挂钩,把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综合考核评价、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实现真评价、真激励、真见效。同时应构建多主体、多维度、动态化的双向反馈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机制,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客观量化评价和主观效度检验统合起来。【3】

第四,优化课程思政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的根基在“课程”,应把握不同课程的内在逻辑规律和协同育人目标,围绕课程体系进行深度开发和顶层设计,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在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应紧紧围绕“科学性”和“特色化”要求,构建集知识、思想、价值为一体的“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4】

第五,高校要结合团队建设,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要促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深度融合,在学生培养、支部建设、课程建设、课题申报与论文设计等方面都要取得一定成效。

三、构建大思政课“一院一品牌”

高校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教务处、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与二级院系联系,引导各学院结合学科特性与创新亮点,对现有工作总结、提炼、升华,把课程思政融入一流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改革中,推出院(系部)“一院一品”课程思政系列品牌活动。

第一,高校院(系部)要结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素养要求,以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示范课程、示范基地、研究示范中心等为载体,建设效果好、有影响、长效性的课程思政教育品牌,加快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局面,推动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第二,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院(系部)要结合专业特点研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育人要求,分别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优化课程设置,建设校—院(部)—教研室三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三,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责任意识,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环节,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标准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学设计、课件编写各方面。

第四,着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校新媒体宣传课程思政工作,形成全校了解和认同课程思政的积极氛围。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责任意识,在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中突出课程思政。制订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计划,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和师资梯队建设。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第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高校要开展各类课程思政专项教学研究与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院(系部)要统筹资源,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相关学科专业教学团队的作用,针对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及前瞻性问题开展研究,推动成果产出。

第六,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高校要联合校内相关部门研究制订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标准,明确教学设计、育人因素、挖掘 转化、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养等方面的测评指标,开展实质性评价。

第七,开展专题讲座、示范课等活动。高校要邀请课堂思政教学名师、课程思政比赛获奖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或示范课、观摩课、座谈会等活动,近距离感受他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领略溶“盐”于水、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的魅力。

总之,“一院一品”品牌建设活动旨在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大力推广院(系部)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重点聚焦各单位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面有氛围、有特色,形成专业有特点,课程有品牌,教师有榜样,成果可固化。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核心是育人,关键在教师,重点在教学,难点在融入。“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生长点,是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学科、专业、教材和管理四大体系的关键,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理念和新举措,课程思政有助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是当前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任重而道远。【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 教高〔2020〕3号)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指向及破解路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年11期

[4]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3).

[5]建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N].《北京教育》(高教)2022年1期
基金项目:本文课题经费来源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一院一品”打造,项目编号:KCSZ-ZX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