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 050700
摘要:从新中国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再到推进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来看,中国的发展、改变是史无前例的,而书法作为代表着中国文化之内涵的艺术,它也在经历着巨大变革。
关键词:展厅书法;文人精神;书法教育
第一章 书法展厅化的社会现象
当代书法艺术的复兴是新时期以来的一个文化现象。自1977年后关于书法创作的展览层出不穷,这大大激发了中国学书爱好者在书法创作上的热情,群众对于书法艺术创作的热爱使得书法艺术在被淡出大众视野之后变得如火如荼。而在如今这个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公开化的原因也更使得中国遍布书法比赛以及展览的文化现象,可以这样说,“当代书法创作已经进入以展于览为中心的新时期。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八届中青年展四大改革措施座谈会纪要》中何应辉、王镛等发言,见:《中国书法》,2000年第5期。]而书法艺术在当代步入展厅化的进程之中,中国书法也在这种特殊的时代影响和需求下嬗变。
第二章 书法展厅化的时代特征与影响
一、受众群体的全面化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代画僧石涛所提出的绘画之于时代关系的理解,两者之间属于从属关系,当然石涛的这句话的范围应当是可以延伸的,不仅绘画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书法亦是如此。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所提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梁巘《评书帖》,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如此来看,每个时代在书法艺术的风格发展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调性。而当代书法发展走入展厅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书法受众群体的全面化,书法的发展不再受限于某个阶级。魏晋时期是书法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书家,但将魏晋时期的书家与我们当代相比就会发现书法只是高门士族之间的艺术,书法的传播方式与影响范围都受限于氏族书法之内。到宋代时,因为帝王对于文人阶层的重视,书法传播以及影响的方式扩大到了文人阶层,这一时期书法的发展得益于文人的推动,文人同时也赋予了书法以时代文化内涵,书法在文人之间的传播持续了到近代。当代由于交通网络的发达,从最早的报纸杂志信息的传播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传播,信息传播越来越具备便捷性和广泛性,书法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其影响已经不仅仅辐射于某一阶级,甚至包含了社会各个阶层。
二、视觉形式语言的转变
当代书法展览的盛行,致使书法作品放置的场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清以前的书家的书法呈现往往是通过书信往来来表现。所以当时多是手札尺牍,这种书法作品比例较小,并且由于尺寸的限制,它的呈现范围也较小,观者可以通过拿在手里来观摩,所以这种形式的书法作品不适合很多人一起阅览。到了明清之后,文化思想的变迁导致书法艺术风潮大开,书法也自此变革,大尺度的书法形式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书家如徐渭,王铎,傅山等皆有大尺度的书作,并且这种书作的观看方式也从以前的放在手里观摩转变成挂轴观赏。这种挂轴的方式也使得观看群体的人数大大增加了,当代书法展览大多就借鉴了明清以来的书法呈现方式。当代书法展厅化不仅传承了明清书法的呈现方式,同时它又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展厅作为最早出现在西方绘画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最早具有的功能是通过将一些绘画作品悬挂在墙上来达到观赏的目的。这种将作品悬之于墙的布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作品可供观看的角度,它是直面观者的,而如果要做到使得这一副作品从整个展厅中跳荡而出,这幅作品首先就要具备完备且强烈的视觉形式语言。17世纪以后画展的流行使得西方的现代艺术毫无争议的走上了西方主流艺术的道路,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性是远超于曾经的古典艺术的,在现代艺术逐渐成为西方主流艺术的过程中,西方画展中绘画作品的视觉形式语言的方式手段越来越丰富,所表现出来的视觉形式效果也愈渐强烈。
三、文人精神的流失
展厅书法中的表现性成为了当代书法展厅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手段,苏轼曾言:“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苏轼《论书》,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苏轼作为“宋尚意”书风的滥觞者,其无论在文学,书法,思想上都具有超然的地位,而苏轼在这里的所提出的“初”表示的意思是书家书写的一种理想状态,苏轼认为书家在一开始所追求的的状态应该是“无意”,这里“无意”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不刻意的精神状态,“佳”则指的是书法作品中一处精彩的视觉效果,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所提出的顺序问题,即达到”佳“这种视觉效果之前应当保持在一种不刻意的精神状态下。而对比上文所提到的当代展厅化书法所提出的要求,书法中的表现性已然成为必然,因为表现性是使一件书法作品亮眼的必要手段,所以追求视觉效果上的“佳”则成了当代展厅书家的第一目的,当代书家与古代书家相比之下书写的目的性和手段已然变得截然相反了。
当今书法对视觉形式语言上的强化即重视一件书法作品的表现性与张力俨然成了书法发展的一种时代节奏,而对于我们这些当代的学书者而言,我们也不能以一种带有完全主观且绝对的眼光去看待这一现象,碑学思想的兴盛,也为清代书法乃至现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可在当时初期也不乏一些帖学书家的反对。所以如果要评判当今书法展厅化的文化现象,就需要全面的审视书法展厅化中的得与失。书法展厅化大大的加强了群众对于书法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比古代而言,展厅化的书法文化使得每个对于书法感兴趣的学书者都有机会找到得以自己展现的舞台,并且书法艺术展厅化也大大加强了一件书法作品的外在表现力,这种外在表现力不仅体现书家在点画的夸张处理以及还包括了一些具有设计感的,别出心裁的空间章法处理关系。放眼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当今时代的书法的视觉形式语言被大大丰富了。
第三章 书法展厅化的教育意义与发展方向
一、大众书法审美意识教育意义与意见
当下书法发展迅速,书法受众群体的全面化也使得书法学习者人口基数的急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数据信息化提供了当下每个人以接触到书法的机会,这种零门槛的接触学习实是古代学书者无法跨越的鸿沟,而在此背景下,学书道路上就会出现文化不同,审美不同,学习进度等参差不齐的人,这些受众不同的书法学习者就成为了当下书法发展中最庞大且最复杂的社会性组织,当代书法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庞大的学习群体,所以书法大众化教育在当今这个发展阶段就尤为重要。而当今书法教育最需要解决的是大众审美意识急需提高的问题。
二、书法教育中的文化教育
书法展厅化最早目的是为了更快速的让书法走进大众的视野里,而步入信息社会之后,书法展厅化的这种传播方式显然已一种飞速的运动状态达到了“群众的书法”“人民的书法”的政治艺术目的。而“量”的提升就无时无刻在警示着我们“质”的标准,在书法爱好者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作为更为专业的学书者,研究者,我们的艺术目标,艺术追求到底是什么?这是个一个极为深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历朝历代的书家都有各自的回答,清刘熙载《书概》“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通情,观我以通德。”[] 宋欧阳修《试笔》“有暇即学书,非以艺求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以此知不寓心于物者,直所谓至人也。”[]东汉蔡邕《非草书》“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对于一个书法家的艺术追求到底应是什么的这种追问,每个古代书家,书评家可能因为个性的原因都略有不同,但是这些伟大书家对于书法艺术追求有一点是具备共性的,那就是他们都在追求超脱书法之外的人格标准,这个人格标准因为时代成因等问题可能并不具备同一乃至统一性,但是书法家运用书法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人生终极诉求的文人情怀在如今这个展厅化的书法时代来看显然是凤毛麟角了。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选编校点.《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
2.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作者信息:吴雨韩,研究生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现工作于河北美术学院,研究生方向为美术学书法方向,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北环港路111号,联系电话:1873389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