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官桥中学
单位邮编:362441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时代数学教学,不能仅依赖于记忆和模仿,而是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索、实践锻炼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性,提出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教学
引言:动手操作实践是促进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的传统数学教学中,广大师生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成为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发展的主要短板。推动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从自身做起,提升认识,结合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性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肢体动作和思维活动必然具备深刻而紧密的联系。广大数学教师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良好的学生,其思维能力相较于同龄人而言也更加优秀。因此,学习掌握知识内容的具体过程中,动手操作成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深化学生理解程度的重要途径。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而言,由于数学本身的学科特性,许多知识都相对较为抽象化和理论化,为一部分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造成一定的困难。传统数学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维影响,忽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主体性,影响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此外,由于学生自主开展动手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学会如何认知事物或问题的本质,逐渐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教材,培养动手能力
教材是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中数学教材是由教育部门审核,多方教育专家和各地优秀教师共同合作、研讨得出的教材内容,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学习价值。初中数学教材章节之间联系密切,之前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往往会成为之后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首要关键在于深入理解掌握数学教材,坚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教材设计中适合开展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提升的内容,或是利用各种实例,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1]。
以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为例:教材设计者给出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提示。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现实物体,如足球、水杯、圆台、盒子等事物,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开动脑筋,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和方向细致入微观察了解立体图形,形成相应印象。再教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印象绘制成相应的平面图形,通过二维展示立体图形的印象。帮助学生从自主观察、绘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自主观察并绘制三视图。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按照划分好的学习小组,以抽象的形式抽取绘制的相应图形,提前要求学生准备相应的动手操作工具,包括硬纸板、软纸、裁纸刀、剪刀、胶水或不干胶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裁剪、设计立体图形,并从三视图要求的三个角度即:前、左、上深入观察研究立体图形的具体特征,并由小组发言人汇报本小组学习研究的具体成果,描述本小组设计的立体图形的具体特征。通过类似凸显学生主体性,且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明确任务目标
数学研究需要学习解决各种问题。问题教学也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数学教学实践中,问题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将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通过不同的问题不断展现,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思考探索过程,使学生能够从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开发自身思维能力,掌握相应技能。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走入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和探索,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索意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学习效率[2]。初中数学教师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立足于教材内容,从中精心筛选具备一定动手操作需求和探索价值的知识点,借助各种具备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探究的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结合问题理解、讨论、解决并验证、运用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实现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不断感受数学的独特美,提升学习兴趣。
以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关“圆锥的侧面积”的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示范视频,引导学生利用硬纸自主制作设计圆锥。再使用剪刀从母线剪开圆锥,使学生仔细观察圆锥的侧面积。再要求学生共同思考裁剪出的扇形面积是否就是圆锥的侧面积,使用扇形面积公式能否直接计算圆锥的侧面积。通过类似的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探究学习目标融入学习实践,自主开展动手操作和计算,实现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引导形成动手操作习惯
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推行之中,实践与创新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题。即便是同样的数学知识点,也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理解思考,并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帮助学生深入研究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有效渠道,初中数学教师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促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逐步养成相应的动手操作习惯,对其未来学习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立足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展相应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更加新颖、具备创新性的操作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保证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3]。
以华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关“角”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校园内部的常见事物,组织开展对应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带领学生测量校内一部分树木的具体高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绿化带集合,按照不同的学习小组,领取相应的测量工具,包括卷尺、镜子、标杆等。学生使用提前准备好的工具测出大树影子的俯角和仰角,进而完成对树木高度的计算。日常的解题学习生活中,教师也可以经常提示学生自主动手尝试,如若受到现实物质条件制约,不方便动手实践操作,也可以通过手绘图形的方式进行模拟。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形成动手操作的习惯,鼓励大胆发挥创新性想法,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结语: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成为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有意识的引导其形成动手操作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动手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02):62-64.
[2]陈长武.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9):110-112.
[3]杨志杰.初中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1,(0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