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顾名思义,是布鲁氏菌病侵入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又称为马耳他热、地中海热。该病好发于牧区,春夏季节高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哟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需要上报的乙类传染病。我们浅谈一下布病的元凶布鲁氏菌及布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一、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多形球状菌,无荚膜、无芽孢、无鞭毛,可在细胞内寄生,因此可逃离人体的细胞免疫,在家畜体内存活。布鲁氏菌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耐低温,耐干燥,在4℃奶油中可以存活6周,冰冻奶制品中可以存活30天,新鲜奶制品中可以存活5-100天左右,但对湿热、紫外线、常用的消毒剂、抗生素及化学药物敏感。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组成,可感染人类致病的有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及犬布鲁氏菌。我国流行的有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菌,以羊布鲁氏菌最为常见。
二、布病的传播途径
布病是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牛、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易感人群包括牛羊等牲畜饲养人员、屠宰场以及动物肉制品加工厂工作人员、兽医及检验检疫人员。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1)经消化道传播,比如通过食用被该菌污染的乳制品、水或是食物而感染该菌;(2)经呼吸道传播,该菌可以形成气溶胶,人误吸后可导致机体感染;(3)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牧区的工作人员在饲养、挤奶、屠宰病畜及加工肉制品的过程中,该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是黏膜感染人体致病。接触过病畜流产的死胎及排泄物,亦会增加感染布鲁氏菌的几率。
三、布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布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细菌侵入人体后,通过侵犯淋巴结入血,形成败血症。早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发热呈周期性波状热,多发生午后或是夜间,常伴有寒战、多汗,多汗常表现为大汗淋漓,睡后增多,可湿透衣衫甚至被褥,常常伴随倦怠乏力症状,因而又称为“懒汉病”。急性期,多数患者可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肌肉及游走性关节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腰椎受累的临床变现如疼痛、功能障碍。慢性期多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或是反复发作的关节肌肉疼痛。由于症状非特异性,临床上常常不易诊断。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急性期血沉多加快,慢性期多表现为正常。病原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及尿液等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对于不能开展布鲁氏菌培养的实验室,可以通过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布鲁氏菌抗-人免疫蛋白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来确诊。
临床上诊断布病,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微生物的培养,除此之外,问诊对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怀疑布病的患者,我们要仔细询问其职业、是否去过疫区。是否接触过病畜,是否食用过未消毒灭菌的乳制品或是牛羊肉等。
一旦确诊了布病,临床上应当予以隔离治疗,并且注意个人卫生防护。治疗上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补充易消化的食物,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并给予退热镇静等对症治疗。在应用抗菌药物方要遵循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的原则,WHO推荐的一线药物为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链霉素,当一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是有使用禁忌时,可使用多西环素联合复方新诺明或是妥布霉素;利福平联合喹诺酮类药物,对于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是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治疗。
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布病通常可以治愈,一般预后良好。
四、布病的预防
对于普通人群,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生食牛羊肉及未消毒灭菌的奶制品,家用菜刀及菜板应当生熟分开使用,并及时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对于养殖人员,对牲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是防治布病最有效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定期对工作场所及饲养牲畜的圈舍进行消毒清扫,要注意自我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及手套,工作后及时清洁双手。对于病畜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妥善处理并及时消毒。
综上所述,虽然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疾病,但只要我们做到以上预防措施,加强自我防护,就可以有效减少布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