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视你应该清楚的几个真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关于近视你应该清楚的几个真相

邱虹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   北京 1022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视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视力问题。据统计,我国近视患者已超过6亿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面对近视问题,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如“眼镜一旦戴上就再也摘不掉了,度数会越长越快”,“做激光手术可以根治近视”,“近视防控没有神器”,“真性近视无法治疗等”,那么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近视又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别着急,本文就将为大家揭示关于近视你应该清楚的几个真相。

一、孩子为什么近视?

儿童时期,眼睛比较软,眼内存在正压力,眼球会被压力慢慢顶大,眼球增大的过程就是逐渐近视化的过程。3岁到18岁,眼睛会长出300度近视,不过3岁时眼睛会有300度远视储备,像存款一样,到18岁刚好把这300度远视消耗掉,变成正视眼,看东西非常清楚,然后成年眼球纤维化能够抗住眼压的顶压,屈光度就基本定型。这个经历15年发展出300度近视,把300度远视储备消耗掉的过程,是经历万年的进化慢慢形成的,它适配的是原始的、自然的,像老鹰、狮子、老虎、猴子那样的生活环境,有充足的阳光和充足的望远。而现在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是户外少、看近多,用眼环境暗而近,近视的发展就大大加速了,还没等成年,儿童期间就把这300度远视消耗殆尽,然后眼轴继续增长,就要发生近视了。

所以,近视的根源,就是儿童期间眼睛所处环境的改变,从室外向室内的迁移,室内的光线是户外的1/50—1/20,几乎没有机会望远,相对暗的环境和近距离的用眼,就是近视发展的两大病因。

二、近视了,应该配什么样的眼镜?

孩子一旦发生了真性近视,即使能治疗,也是很缓慢的过程。孩子看不清远处,会影响学习,还可能会眯眼、歪头,产生视疲劳。这时,我们还是需要给孩子进行光学矫正。有人说,近视了赶紧配镜,配镜才能防止发展;也有人说,不能戴镜,一旦戴镜会越戴越深。

其实,以上两种说法都不对,眼睛近视之后,眼球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从球形变为了前后径长的椭球形,看近看远都会产生周边的成像滞后,这才是近视加速发展的原因。而对普通眼镜来说,戴或者不戴,都无法改变周边的成像滞后,也就是说,戴镜或者不戴镜,近视度都会增长,都不能作为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2020 年的一篇研究足矫、欠矫与近视发展关系的Meta分析的文章,分析了相关的 12 篇高级别研究论文,得到的最终结论是:戴或者不戴单光镜,对近视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模棱两可的。

家长应该了解,合理配镜是孩子近视防控的重要环节,但这里的合理配镜,并不是指的普通单光眼镜,因为它是不具备近视防控功效的,带有离焦功能的光学矫正手段才能帮助孩子降低近视增长的速度。周边近视离焦分为框架镜和隐形眼镜,框架镜又叫功能性近视镜,隐形眼镜有晚上戴、白天摘的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也有白天戴的离焦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和离焦软镜。这些带有周边离焦效果的光学矫正方案是近年来眼科医院大力发展的方向,家长们不难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产品。对于尚未近视,远视储备不足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延缓眼轴的增长,保留远视储备。

三、真性近视真的无法治疗吗?

传统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近视是不可逆转的。理由有两个,一是眼球不会越长越小,也就是眼轴不可能越长越短;其次呢,散瞳验光后,晶状体被拉到最薄的状态了,晶状体不可能继续变薄,这两个基本的理论和基本的常识是我们认为真性近视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那么到底有没有办法逆转近视呢?最近几年应该说曙光一现,近视的病因、机制被探索明确了,我们做相应的阻断就可以让孩子避免近视。我们运用红光治疗,灯光改造,远雾视疗法,周边离焦法等可以很强力的把脉络膜的厚度恢复回来,使眼球的形状发生重新的塑形,我们叫巩膜重塑,从而带来眼轴的缩短,晶状体的继续薄变,那么真性近视不可逆的两个基本的原理都不存在了,最终实现了真性近视的逆转。这些手段是既能预防又能治疗近视的手段,如果家长认知比较高,及时建立电子视力档案,查了眼轴,我们是可以及时预见孩子近视的步伐的,在孩子还没有近视的头一年采取手段干预就可以阻断近视的发生。

四、红光治疗近视真的有效吗?

红光治疗仪,俗称哺光仪,很多朋友可能听说过,很多家长也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对它持“观望态度”,还有的人持“怀疑态度”。总有人问:“医生,我经常听人说起哺光仪,它真的靠谱吗?”“用红激光照射眼底,真能起到预防近视的效果吗?”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家长们渴求一种防治近视“神技”的迫切愿望,但大家对红光治疗这种新兴的近视防控技术还很不了解。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目前哺光仪使用的是波长为630~650nm 的红色半导体激光,通俗地讲,就是从阳光中提炼出的对眼睛近视防控有益的红光。

家长们都知道,让孩子去户外活动,每天接受2-4小时的太阳光照射,能够有效防治近视。其中的奥秘就在“红光”上,简要地说,红光能够促进视网膜多巴胺的分泌,可以激活眼底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促进脉络膜血液循环,增加眼底供氧量,而脉络膜增厚能够抑制眼轴的增长,对于控制近视度数是很有帮助的。

可惜的是,在当下的大环境中,孩子很难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那该怎么办呢?我们不妨用红光治疗来代替一部分户外晒太阳,它的照射时间很短,每天只要使用2次,每次使用3分钟,就能达到户外沐浴阳光3小时的效果。

对于红光治疗的有效性,我们还可以通过真实有效的专业实践来佐证。2021年发表的一篇SCI文章让很多家长都看到了红光治疗的神奇之处:研究人员把200多个孩子分成了三组,每组70~80人,让他们分别使用框架眼镜、OK镜和红光治疗仪,然后用6个月的时间对这些孩子观察统计,最后得到的结果也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红光治疗在近视防控方面的效果优于OK镜,更大大优于普通眼镜;而且眼轴越长或年龄越大,效果就越好。

简单地总结一下,红光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省时、省力、方便的近视防控新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的近视类型,对预防近视也有效果。

五、吃对饮食,给眼睛补充营养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集父辈、祖父辈的宠爱于一身。有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在饮食方面的各种需求,食物越来越精细不说,还给孩子准备种类丰富的零食,结果却养成了孩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不但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还有可能引起近视。

近视还和饮食有关?对于这样的观点,家长可能会不以为然,可实际上,不健康的饮食正在悄无声息地对孩子的眼睛造成负面影响。

就拿甜食来说,有的孩子爱吃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我们最先想到的坏处是造成龋齿、引起肥胖。殊不知,过量吃甜食还会加速体内钙的流失,造成缺钙,而缺了钙,巩膜的弹性就会降低,在眼内压的影响下,眼轴会拉长,慢慢地就会发展成近视。

甜食中的糖分在体内代谢,还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而维生素B,有维持视神经生理功能的作用,缺乏后可能引起视神经炎,看东西会不清楚,眼睛也会干涩、难受。所以,家长要注意别让孩子没有节制地吃甜食。

孩子吃得过于精细也有可能成为近视的“进攻性因素”。很多家庭一直让孩子吃精米白面,很少吃粗粮,不但会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还会引起铬元素缺乏。而铬含量不足会造成血液渗透压的变化,并会影响到晶状体和房水,在一系列复杂的机制下,晶状体会变凸,眼的屈光度也会增加,就会出现近视。

还有一些家庭喜欢给孩子吃过软的食物,觉得这样更好消化。殊不知,这样做会减少孩子的咀嚼次数,无法锻炼面部的肌肉,也会影响睫状肌的强度,晶状体的调节机能就会受到影响,视力也会逐渐减弱。

由此可见,想要保护孩子的视力,我们就要注意避免饮食过甜、过精、过软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纠正孩子挑食的坏毛病,以免造成某种营养素缺乏。

另外,我们可以提醒孩子多吃一些牛奶、豆类、虾皮、木耳等富含钙的食物和动物肝、牛肉、玉米、面包、红糖等富含铬的食物,还可以多吃些绿叶蔬菜、瘦肉及各种海产品,为眼睛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

我们还要注意从饮食中补充叶黄素。眼睛的黄斑区富含叶黄素,它能过滤蓝光,帮助视网膜抵御紫外线,还能减少计算机辐射对眼睛的损害。也有不少家长考虑到孩子正在使用红光治疗,担心红光照射到黄斑区,会造成叶黄素的缺乏,所以想为孩子额外补充叶黄素。这种想法也许是有道理的,也是我们鼓励的,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医学证据给予支持。

其实想要补充叶黄素,不一定要靠吃药。我们身边的很多食物,像玉米、绿叶蔬菜、蛋黄和一些水果(如苹果、蓝莓、猕猴桃)等,都含有丰富的叶黄素。所以,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就不用担心会缺乏叶黄素了。

近期研究发现,花青素和Ω-3与近视的发展有一定关联,但还需等待更多的研究结果支持。在很多眼科医生看来,均衡饮食,保障孩子充足的营养,对近视防控的帮助可能比补充单一营养元素更加重要。

总之,面对近视问题,我们要认清真相,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好我们的视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明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