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员工行为规范化;企业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有企业在面临外部竞争压力增大的同时,也需要应对内部管理效率和员工行为规范化等问题。如何在大监督体系下加强员工行为规范化建设,已成为国有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国企大监督体系概述
(一)大监督体系的定义与特点
大监督体系是指在国企内部和外部形成的、覆盖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网络。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内部审计、财务监督、业务监管等方面,还涵盖了企业文化、员工行为等非传统监督领域。这一体系的特点在于其全面性和多元性,旨在通过内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多角度的监督与管理。
(二)国企大监督体系的组成
国企的大监督体系主要由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两大部分构成。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党内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企管法律监督、职工民主监督以及业务部门职能监督等,是企业自身为了保障运行效率和规避风险所建立的一套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体系。通过内部监督,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内部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外部监督机制则涉及政府监管、行业监督、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等多个方面,是企业外部力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约束的体系。外部监督的主要作用是从社会层面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1]。
(三)大监督体系的作用与重要性
大监督体系在国企的管理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全面依法依规治企的内在需要,是顺应纪检监察机构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首先,它通过内外部的有效监督,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其次,大监督体系能够帮助国企及时发现并解决经营活动中的问题,有效防控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再次,通过实际监督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促进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的规范化建设,大监督体系对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大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国企员工行为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一)员工行为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员工行为规范的制定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和程序,旨在确保规范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这些规范不仅包括了日常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行为标准,还涵盖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通常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如培训教育、考核评价、奖惩制度等,以确保员工行为规范得到有效执行。然而,员工行为规范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在规范制定上忽视企业自身文化和员工发展需求不断变化的匹配度,存在缺乏具体操作细则的现象。同时,监督执行的不到位也是一个普遍问题,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员工行为规范化的推进力度和效果受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在员工行为规范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规范意识不强和监督执行不到位。规范意识不强体现在一部分员工对于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性思维占据主观意识,缺乏自我约束力,铁饭碗意识导致部分员工没有进取心,规矩意识不强。监督执行不到位则反映在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规范和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行力度,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遏制处理,导致规范化建设成效不明显[2]。
(三)影响因素分析
国有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化建设的现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文化熏陶、制度规章约束、员工培训教育、领导示范作用、激励机制影响、法律法规遵循、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个人素养提升等。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规章是员工行为规范化的有力保障。通过制度规章的明确约束,可以规范员工在工作中的言行举止,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国企大监督体系下员工行为规范化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应当着手于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这是确保员工行为规范化有效执行的基础。首先,强化组织结构是基本的步骤,包括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分析出各自的廉洁风险点,针对性制定措施,确保监督职能的有效分配与执行。其次,提升监督效能需通过引入现代管理工具和技术,比如ERP管理系统、财务报销系统、内控管理系统,以提高监督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此外,建立健全的反馈和整改机制,定期组织专项监督、专项审计及整改问题回头看,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并采取改进措施,是提升内部监督机制有效性的关键。
(二)加强外部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机制的加强,能够为国企员工行为规范化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客观的评价。利用社会监督资源意味着国企应当鼓励和欢迎社会公众、媒体等外部力量参与到企业监督中来,以形成对企业行为的全方位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制度支持体系,确保企业行为规范化建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提升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构建全面的员工行为规范体系
为了实现员工行为的全面规范化,国有企业需要构建一个涵盖全面的员工行为规范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纪律、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多个层面。国有企业应全面分析员工的“微权利”风险点,针对性确定规范目标与内容,确保每一项规范的目标及具体的实施标准的可操作性,这是构建全面规范体系的前提。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对行为规范的认识和遵守意识。培训内容应涵盖行为规范标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促进员工掌握规章,员工能够安全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学习规章、掌握规章、落实规章,确保员工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要求,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创新方式和内容,破解员工学习规章制度枯燥无味的问题,让员工在喜闻乐见、潜移默化中学习领会、掌握运用[3]。
(四)促进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规范化的融合
企业文化是推动员工行为规范化的内在动力,国有企业应当通过塑造和弘扬积极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规范化的深度融合。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弘扬需要从企业的使命、愿景出发,结合企业的历史和实际,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达给员工。将企业价值观与员工行为规范的统一,是实现文化与行为融合的关键,通过将企业价值观融入员工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和日常操作中,使员工在遵循行为规范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传承和弘扬企业文化。
国有企业需要在日常管理中不断优化和调整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规范化的结合方式。这包括创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反馈渠道,让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制定过程中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此外,重视和利用正面激励机制对于促进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规范化的融合也非常关键。通过表彰和奖励那些在遵守行为规范和传承企业文化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可以有效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推动企业文化和行为规范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结语: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深化员工行为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构建和完善大监督体系,国企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企业文化,更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稳固其核心竞争力。这一过程要求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协同发力,同时深化企业文化与行为规范的融合,共同推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存. 燕子山矿多措并举加强员工行为规范管理[N]. 中国矿业报, 2022-08-12 (002).
[2]张雪榕. 国企如何有效开展形势任务宣讲活动 [J]. 中国有色金属, 2020, (20): 64-65.
[3]胡明军. 煤矿企业规范员工操作行为的对策探析 [J]. 中国煤炭工业, 2020, (09):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