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规划应用实践的思考——以鞍山万水河公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关于生态规划应用实践的思考——以鞍山万水河公园为例

代雯心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    要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城市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提升着,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城市景观的设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这样快速的发展也使河流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此时,对河流水质的人工净化以及通过生态型景观对城市微气候进行改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鞍山市是辽宁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城市,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重工业的发展,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节点也被人逐渐遗忘,万水河作为鞍山市内的一条重要的河流,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旅游形象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刻不容缓。通过景观设计来弘扬鞍山市的历史文化和工业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脚下的这片土地的历史经历,在游览观景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将叙事性景观和生态公园结合在一起。

滨水空间通常是城市水岸的一部分。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需要认真审视城市整体的现状,而不仅局限于河流区域,在考察和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后期建设和未来使用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万水河;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叙事性景观


引    言

我国近些年来经济和科研高速发展,城市中的一些元素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滨水区域不再单单只是为了防洪而建造的驳岸,这些穿越城市的河流带状附属绿地受到了城市建设人员的关注,渐渐有了景观设计的要素,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开发和改造。

每一条河流都是城市中一道风景线,城市建设者如何改造和更新这些沿岸地区就成为了这一问题的关键解决方法;一些比较小的河流湖泊虽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大,但往往是城市贸易、文化的主要领域。因此,对于城市中河岸尚未开发或开发影响很小的区域,应该考虑生态设计,无论是湿地生态主题公园,还是以公共活动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可以与城市其他要素如公共建筑相结合,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大气和水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和破坏,因此,城市公园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小气候,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工业遗产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印记和历史情感,是任何城市形成特殊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直以来的高速工业发展,导致鞍山的污染较为严重,而鞍山市内的生态公园更是少之又少,正因如此,鞍山需要这样一个在为人们科普鞍钢的工业历史文化以及发展历程的同时又可以通过生态景观规划来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和美化城市形象的的景观环境。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生态景观设计如雨水花园,可持续性建筑等也是近些年来各大城市选择的一种设计手段;叙事性景观作为现代景观发展的其中一种类别,是以叙事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改造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提高城镇环境质量,促进城镇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有:安全性、舒适性等;为了实现景观和绿色环境的视觉化,对文化等景观空间中有着辅助作用的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

1.2.2  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在南方省市比较盛行,东北城市受社会经济和地理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少雨水管理泛指为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对降至地面的雨水所进行的控制与处理活动。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中使用的大部分雨水管理系统都是对雨水很简单的过滤和加工,这样的简单的系统在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使得我们在暴雨到来之际毫无准备。生态公园以及其设计手法和措施就起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校园内、居住区内或者是城市开放空间都可以运用得到,并发挥一定的作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在实地调研中的思考

2.1  概况

万水河原名南沙河,是辽河水系的一部分,流经鞍山市区北部,曾经被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流入辽阳太子河,是太子河的主要支流,南沙河水曾经清澈,为保护鞍山北部水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的万水河公园(北区)位于万水河两岸,全长4.4公里。建国后的工业发展给鞍山带来了“钢铁之都”的美誉,也给鞍山带来了污染。同时,由于下游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水中污染物严重超标,河水水质恶化,气味强烈,浑浊黑色,河流生物几乎灭绝。内涝等灾害事件频发,给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2007年,鞍山市政府投资8亿元开始改造这条河流治理河水、拓宽河面,如今,一条25米宽的滨河大道横跨在万水河两岸。

基地位于鞍山市立山区区中心,是立山区的商业、休闲、娱乐中心,周边大多数为居住区,且分布有大悦城、医院、重点高中以及一个综合性山水公园。现在立山区也在逐渐兴建大悦城、万象汇等商业综合体,基地日后进行的改造可结合商业等打造立山区沿河一带的特色景观带,同时也可以带动立山区旅游业的发展。

2.2  实地考察情况与生态规划的结合

万水河公园是多年来周边市民聚会、休闲、娱乐的重要场地,虽然2007年经过了整改,万水河已经没有了严重的水污染,但远达不到作为一个优质的市民休闲娱乐的开放空间的建设标准。基地目前的问题包括:绿化较为单一、缺少休闲娱乐设施、没有公厕以及游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西侧的部分没有任何功能性场地且河边缺少护栏、没有夜间照明设施,无法保障游人的安全等。

在万水河公园改造项目中,利用LID采用“净”和“用”两种方法设施达到减少雨水沟渠浑浊程度、改善出流水质的目的。LID采用的是一种模拟自然水文实践的方法,通过在小规模场地建设符合成本效益的景观,就地吸收、保存、输送和过滤雨水。[2]在广场区域以及游步道可采用透水性铺装,可以与植草砖相结合,道路两侧可以设置如生物滞留池、植草沟或生态树池等一系列LID措施,根据城市降雨过程 ,区域低影响开发技术主要分为截留技术、促渗技术和调蓄技术3种。[3]目前, 国外在工程技术层面使用较多的单元有雨水花园、干塘、湿塘、地表排水植草沟、绿色街道、生态护坡、屋顶绿化、可渗透路面等。[4]生物滞留带是雨水花园的一种,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的工程设施,可取代人车分割绿带,设计其宽度时应不小于1.5m,要占用场地5%-10%的地表面积。利用其低凹的地形特征短暂存储雨水,经过填料的吸附和过滤,和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达到净化雨水的目的。选择适合鞍山市气候特征的植物种类进行配置;合理利用地形、管网条件,充分发挥绿色雨水设计、管网等不同设施的耦合功能,降低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难度。

3总结

受地理、温度、水文和土壤等影响,雨水花园设计有很强的地域性,虽然南方的雨水花园偏多,但也要在北方利用地理条件发展适合我们的雨水花园。近年来在许多发达国家被广泛地用于雨洪控制与径流污染控制系统,也可作为一种生态型的雨水间接利用设施。[5]生态是这个时代的设计必然关注和实践的关键词,生态的表达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表达,雨水花园设计的生态表达亦是对于空间的表达,它以可持续景观为目标,关注雨水生态的空间呈现方式,雨水生态与植物、土壤、生物等间的生态关系以及设计中实现生态性的设计方法。海绵城市与景观及使用功能设计紧密结合,要通过景观手法展示海绵城市中水的动态、渗透和平衡过程,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顾正强,朱玲,龚强,赵春雨,沈历都,张海娜,单薇薇,任智勇.辽宁省降雨变化对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8,34(05):76-85.

[2]吴洁,汪恂,李燕萍.基于LID的海绵校园设计模拟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21,39(08):128-132.

[3]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31(06):11-15.

[4]陈华.生态型雨水排水系统在上海的应用及发展[J].给水排水,2011,47(04):41-44.DOI:10.13789/j.cnki.wwe1964.2011.04.019

[5]车伍,李俊奇.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