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旅游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校园文化与城市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作为文化高度和创新的传播者,承担着为地域文化发展提供养分的责任。通过与城市地域文化的良性互动,高校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创新的职能,促进所在地区的文化繁荣。如何实现校园规划设计中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与提升,成为当下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以赤峰大学校园文化提升规划为例,深入探讨校园规划设计中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提升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 ;城市地域文化;赤峰大学;提升规划
引言
大学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与传播者,一所优秀大学应当表现出时代精神,成为城市文化的引领者。赤峰学院之于赤峰即是赤峰时代精神的代表,也是赤峰城市文化的引领。城市地域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灵魂,包含了城市长期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历史传统、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它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塑造城市形象和品牌的重要因素。通过校园文化提升规划设计及实施,助力一所高等学府的跨越升级,成就一所美丽校园的文化焕新,打造有理想、有情怀、有温度的大学校园,对于助力赤峰市城市发展过程中人文高地和技术创新人才基地的建设拥有重要意义。
1、项目概况及机遇挑战
赤峰学院是2003年4月16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赤峰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赤峰分校三所专科层次的高校合并,同时并入赤峰卫校、内蒙古幼儿师范学校的部分资源组建的一所多学科、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1】赤峰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赤峰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然而,校园的建设在发展中也凸显出需求与现实不匹配等问题,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不够,校园文化归一化而缺乏特色,不仅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如,校园北区旧有规划和建筑形象差异性大,规划南区和北区风格不统一、关联性弱、规划不明晰等,以及校园文化精神形象凝聚力较弱,园区功能不满足新时代需求等问题。基于学校《赤峰学院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和二0三五年愿景目标纲要》,提出“校园文化提升方案”,全方位实现提升文化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从文化、空间、景观、建筑方面,激活低效空间,焕新校园美学形象,发挥学校空间育人的综合效用,实现现代化校园建设目标。
2、规划提升策略
2.1一大破题核心:多元文化植入
规划以多元文化植入为突破口,结合整体场地空间特征,致力于打造多元文化集合的文化校园。通过对对赤峰地域文化和赤峰大学校园文化进行深入的梳理,以文化校园为主调,贯穿始终点题,对于赤峰地域文化整体基调形成“记录历史,铭刻荣耀”的节奏感知,对赤峰红山探源文化、城市历史文化、民族团结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等文化内涵及元素进行提炼总结,从校园建筑外观、道路广场、景观节点、室外家具等多方面进行改造提升。通过研究当地的历史、传统、习俗、艺术等,从图腾纹样、色彩材质,非遗民俗中提取文化符号,融合设计之中进行表形达意。其次,对于文化校园形成“深深扎根,历久弥新”的主线感知,以赤峰大学“经世致用,立己达人”校风校训为核心主题,结合其“文理兼修,教育为基”多学科的建学特点,对场地的空间特征进行文化表达,通过主题雕塑、文化壁画、景观小品、标识牌等方式呈现,从而增强场地文化内涵,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2.2三重实践路径
一 文化空间重构
优化校园空间结构,塑造人性化、多层次的校园环境,激活校园活力。通过开放空间的系统设计,优化现有校园空间结构,采用“疏”“聚”“连”“扩”的规划手法,对校园空间进行有效整合。即,“疏”-拆除结构不良建筑,释放校园开放空间,让校园空间重聚活力;“聚”-识别校园现有轴线及开放空间,重新组合使之在空间序列上形成一定的连贯性;“连”-通过连续开放空间系统,将局部断裂轴线连接,让校园空间更具节奏感;“扩”-开放空间系统延伸至三期,塑造独特建筑与开放空间的关系。
空间重构分析图(笔者自绘)
二 地域景观营造
校园景观环境凝练着学校人文艺术及历史文化,其不仅承载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更是学校精神与历史的载体。整体景观设计将延续建筑布局和道路延伸肌理,从创意化展示“人”“史”“风”“物”四个方面出发,打造集文化、生态、活力于一体的带状视觉廊道,使景观在理性和感性的交织中生长,形成“六景六园”公共空间。“六景”即正、德、文、实、学、仁片区核心景观;“六园”则根据学科学院特点和师生活动特征,巧妙设置达仁园、聚德园、艺术园、共享园、建功园、交响园。通过强化公共空间,营造独具特色的活动场所以及灰空间再利用等方式,展现地域文化校园的独特魅力。
三 特色建筑提升
校园建筑不仅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是校园与城市联系的平台、校园向城市展示的窗口。规划在保持既有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精神与创新的设计理念,以建筑语言对赤峰独有的红山文化、草原文化进行演绎。同时,结合校园实际功能需求对建筑空间进一步拓展延伸,在材质选取及建筑形态上,从建筑风貌和自然文化相统一的角度出发,展现校园既有建筑具有的历史价值和功能价值,对于重要历史建筑,应采取保护、修缮为主的更新方式,再现历史信息,通过立面更新、交通重组、室内空间重塑等角度对建筑进行微整形,使人文与校园情怀交叠,形成赤峰大学校园与城市的文化链接,让老建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独有魅力。
3.多方民主推动校园文化与城市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
为实现校园规划设计与赤峰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使校园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先锋,多方民主是推动校园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公众参与度也是重要一环。通过公开征集方案、校友校园记忆会、组织专家评审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推动文化融合的深入发展,使校园提升规划更加科学、民主、落地性更强,增加公众对城市文化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及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结语
校园环境的改造与提升,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只有将校园规划与城市地域文化相融合,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与提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校园规划设计与城市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校园文化提升规划的实施,实现赤峰学院到赤峰大学的转变,建设一座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现代化校园,为赤峰市的城市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打地方牌 念地方经 围绕市场做文章 举特色旗 走特色路 适应需要育人才,赤峰学院;《第三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200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