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摘要:目前老龄化问题严重,为保障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从出行空间和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选择和出行存在的问题这几个方对老年人出行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老年人出行范围较小且出行目的单一,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在智能化发展的今天,给老年人出行带来了不便。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相比年轻群体产生了较大变化.在中国,公交作为一种低成本、大运量的交通工具,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研究老年人公交出行的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老年人公交出行需求。并依据目前老年人出行面临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包括建立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慧app、在智能化发展的时候,根据老年人需求,对公共设施进行分类设置,为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提供适老化服务。
关键词:老年人;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选择
0引言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对于老年人群的生活需求的满足,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晚年,成为我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第7次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比例为18.7%,65岁以上人群为13.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人群的生活需求的改善得到了很大的重视。除了日常的生活保障外,老年人群的出行也需要得到改善。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使交通智能化的同时也给多数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对老年人的出行行为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出行系统,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出行特征的分析提出老年人出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1出行空间和出行目的
在出行目的上,老年人由生存型出行转变为生活型出行为主[1]。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高德地图联合推出《老年人出行现状调查报告》,为中国老年人提供了一份出行情况报告。本研究以10大城市老年群体的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高德地图的资料,对老年人的出行范围的目的给出了结论。报道表明,老人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地减少。75%的老年人每天外出的路程都在5公里之内,21%的老年人每天外出的时间都不到一公里。每100个老年人中,就有6个曾经在他们熟悉的地方迷失了方向。调查显示,老人外出的主要目标是菜市场、公园、超市、医院、药店、学校、幼儿园等,这些都表明,老人人群的出行目的多半受周围人的影响,出行地点也相对固定。老年人日平均出行1.62次,生活活动分为健身、娱乐、商业、服务四种,其中休闲活动多集中于居住区域,活动范围为1.5公里;而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往往伴随着商业活动,主要是3公里;而为服务的运动则倾向于长途旅行[2]。
2出行方式选择
老年人受年龄的限制,其出行方式形成了简单且固定的模式,因为活动范围并不太远因此步行是主要出行方式[3]。老年人受性别,年龄等一些身体因素以及经济、家庭等条件的影响外,也受到外界的环境,比如天气、温度、人口密度、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供给、土地利用的多样性等也会对老年人的出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4]。当老年人有明确的出行目的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出租车以及一些非机动车。而对于买菜,购物等出行行为时,地点多为小区和附近地区,多为步行。而对于一些有时间限制或者紧急情况时,老年人更愿意乘坐私家车出行。社会经济属性与到最近公交站点距离的交互结果表明老年人在出行方式选择上存在群体异质性,老年人会因为出行地点、居住地点、家庭年收入等社会经济属性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其中高收入、生活在城市中心的老人更多地是徒步和乘坐私家车出行,而远郊、强制性出行和收入偏低的老人则更有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还发现,距离车站一公里以内,居住地在300米左右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公交出行[5]。
3出行存在的问题
随着智能化公交和轨道的发展,更多的年轻人会选择公共交通,而老年人无法很快适应交通方式的变化,会在使用中造成不便,老年人对于智能化的模式可能存在抵触或在短时间内没法掌握等情况,对比年轻人,老年人选择公共交通会少一点。在对公交投诉的人中老年人数居多,他们投诉的问题是:老年人在打车时仍习惯在马路上招手,而网约车的发展,使路边打车变得更加困难,有时甚至会碰到出租车拒绝;公共汽车的班次间隔较大,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乘车;公共汽车不会在车站停靠,老人因为动作迟缓而无法在终点站下车。公交不能一站到达,需要换乘等。而老年人的这些困境,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例如,现在网络上的APP软件已经非常流行,虽然为年轻人提供了便捷的出行体验,但也增加了老人们的出行困难。
4改善措施
建设老年人智能交通服务平台。基于老年人的出行信息,由政府主导,由公交公司主导,构建了一款面向老年人的智能交通APP。APP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智慧方法,对公共交通、人流等交通信息进行了收集和分析。针对老年人的出行习惯及实时路况,及时发布热门出行方案,帮助老人制定出行规划、选择出行方式、选择出行时间、缩短出行等候时间,从而实现“智慧化”的日常出行。
加速公交智能化建设。随着“新基建”的到来,我国公交行业将加速5G技术、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在车站设有老人专用分类按键,以提示即将抵达的车辆本站有老人等候,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在公交站点的公交线路表中,增大字体和醒目颜色,便于老年人识别;目前存在的智慧出行软件多服务于年轻人群,应该在老年人群众进行推广,设置简单可操作的老年人模式,增加语音功能,对候车站,车辆路径,以及外部道路环境等进行记录,反馈给老年人群以及家属,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等,对中转站点以及接驳车辆进行预报,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一体式服务。
改善公共交通设施的适老化。完善有关老年人的交通运输政策和法规,从上到下,对老年人的权利进行分层保护;重点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完善公共交通各个环节的配套设施;根据老年人群的差异特点,制定相应的服务对策;以“人”为导向,创建适合老年人的慢行交通环境,积极倡导老年人养老观念,创造一个和谐、公正的老年公共汽车出行环境;除制订有关老人乘车的政策与措施之外,还应该考虑其它交通工具,如特别为老人设立专用专车专列、个性化定制等。
参考文献
[1] 毛海虓, 任福田. 中国老年交通特征、问题与对策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5(03): 30-33+56.
[2] 宋彦李青, 王竹影. 城市老年人活动——出行行为特征及相关建成环境影响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9(06): 77-89.
[3] 夏晓敬. 老年人出行行为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15.
[4] 冯小伟, 刘路. 老年人公交出行特征及引导策略研究综述[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3, 21(01): 29-48.
[5] 石庄彬, 鄢春花, 何明卫等. 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非线性影响[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3, 21(01): 49-63.
[6] 冯小伟,刘路. 老年人公交出行特征及引导策略研究综述[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23,21(1):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