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探析

王嘉欣

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  215300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有调查表明,有很大一部分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很难体现出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育人价值,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及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

引言:新时代的初中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此,教师应不断探索新型教学育人模式,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同时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决定着最终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受到长期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未能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多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动力;二是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在应试教育下,“唯成绩论”深入人心,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布置大量抄写、默写作业,忽视了对学生理解能力与文学素养的培养,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且育人效果差;三是师生间沟通不畅[1]。部分教师在与学生面前秉持着高高在上的态度,很少就语文学习问题与学生交流讨论,同时缺乏耐心,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长期下来,学生将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提出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语文知识,感受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由于年龄问题,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的认识面较窄,感知经验不足,而初中教材部分文章中描述的场景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有着较大差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点燃学生学习激情,获得更好学习效果。例如,在《苏州园林》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苏州园林图片及音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苏州园林建筑形式,在脑海中形成苏州园林整体形象,体会古典园林中蕴含的诗情画意,从而在接下来的深度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又如在学习《三峡》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三峡好人》、《等到满山红叶时》等影视作品,营造动态教学情境,感受三峡的壮阔与秀美,引发学生对自然与文化景观的深刻思考。

(二)开展主题教学

主题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点或学科重点知识开展的针对性教学活动,以点带面,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促进学生课内外知识的高效融合,使学生能够在主题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宽视野,形成新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教学中,首先为学生播放87版红楼梦片段,开展一次“从影视剧中观人物形象”主题活动,将学生喜爱的影视剧作品与教材相结合,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从角色装束、语言表达等方向分析,撰写人物小传,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拓展知识;其次组织课本剧表演活动,由小组成员分饰课文角色,教师做好引导,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主题式教学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就感,还能增进师生沟通,营造和谐师生气氛,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三)开展教学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力与思维力。同时,初中学生在单一的理论学习中面临繁重压力,很少有应用知识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满足学生好奇心,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知识,拓宽学生认知面。例如,教师在《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教学中,可以结合文章讲述的物候学内容,如“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等,组织学生春游,在户外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语言,体会四季之美,在实践中论证文章中的知识。又如,在学习《蝉》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蝉相关图片资料,并用列表格的形式分析蝉与其他昆虫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异同,带领学生参与户外活动,主动寻找户外环境中的蝉,并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动植物生存家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四)融入德育内容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传承与发展优秀精神及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规范语言行为,具有较强感染力。例如,教师在《背影》一课教学导入环节中,首先,可以从学生自身入手,根据学生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引发讨论,加深情感认识;其次,向学生提问:“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对子女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从生活细节入手,与小组成员讨论”,结合教材内容,引发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情感共鸣;最后,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布置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小作文,巩固德育效果。又如,在《我爱这土地》、《乡愁》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诗歌历史背景,为学生播放相关纪录片或展示文学作品选段,学习作者写作技巧,感受作者爱国之情,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认清个人力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科学文化学习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认清自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主动提升自己,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教学能力,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观念落后、教学目的功利化、师生沟通不畅等问题,立足初中生年龄结构与性格特点,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从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主题教学、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融入德育内容四个方面入手,挖掘深层育人价值,从而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嘉旭.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5):112-114.

[2]肖丽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3,(09):75-77.

[3]郭涛.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探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0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