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阳江检测院529500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企业也开始关注起叉车的质量和性能等各个方面。然而,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企业无法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只能靠自己摸索,或聘请专家协助。要使叉车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就需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检测工作变得更加顺利。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这些方面来展开讨论。希望通过本次的论述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叉车检验;常见问题;有效对策
1、叉车的概念及技术参数
叉车是特种设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用于对大件货物进行装卸、运输和堆垛的轮式搬运类车辆。叉车一般分为电动叉车和内燃叉车,被广泛应用于车间、工地、港口、货场和物流配送中心等,是货物搬运与起重作业中十分重要的一类特种机电设备。叉车的技术参数是用来表明叉车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性能。其主要技术参数有:
(1)额定起重量:额定起重量是当货物在货叉上的中心点位置时,所能举起的最大载重。但是,如果货物的重量超出了额定负载的中心点,为了确保车辆的安全和纵向稳定,应适当地降低车辆的载重。
(2)载荷中心距:载荷中距是指载荷货物的重心到叉体前缘的水平距离,单位为毫米。起重设备的重心距离与起重重量相关,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较强,起重设备的重心距离也较大。根据不同型号的额定载重,各有其对应的离心矩。对配重的叉车来说,它的荷载中心间距如下面的表格所示:
额定起重量Q(t) | Q≤1 | 1≤Q≤5 | 5≤Q≤10 | 10≤Q≤18 | 18≤Q≤45 |
载荷中心距c(mm) | 400(500) | 500(600) | 600(900) | (600)900(1250) | (900)1250 |
注:优先选择括号外的数值 |
(3)门架倾角:门架倾斜度是指当叉车在平坦而坚实的路面上,门架与它的竖直位置之间的前后夹角。门座倾斜角度可划分为前后倾斜角度。前倾装置的作用是便于装卸、叉起货物;后倾装置的作用是使叉车在搬运货物时,不会从货叉上方滑落,并能提高车辆的纵向稳定性。内燃叉车的门架后倾角度通常是12°,电动叉车的门架后倾角度通常是9度。
(4)最大起升速度:最大起升速度为全负载状态下,叉车所能达到的最高提升速度。最大起升速度对其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提升其工作效率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大叉车的发展趋势。
(5)最大行驶速度:最大行走速度为叉车在空车或全车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从理论上讲,试验设备在试验过程中所能显示出的最大运转速度。通常所说的最大跑速就是在试验中获得的平均最大行驶速度。
(6)最小转弯半径:当叉车以零负载低速行驶,打满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车身最外面与最里面到转向中心之间的最小距离,被称作最小外部转向半径Rmin外和最小内转弯半径rmin之内,最小外部转向半径愈小,就表示叉车转向所需的土地面积愈小,车辆的机动性就愈好。
(7)最小离地间隙:最小离地间隙是指车体上除了轮子以外的最低处与地板之间的距离,用来表示叉车能够在不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跨越地面凸起的障碍物。当车辆离地间隙较大时,其通过能力也随之提高。
2、叉车检验中常见问题探讨
2.1叉车油缸故障问题
2.1.1升降油缸漏油问题
在油缸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升降油缸回油管位置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漏油问题和自动下降等问题,这是由于升降油缸和活塞杆之间的油封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更换油封来进行工作,在这方面要提高对技术的认识。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使用方式和技术,要设计出相应的活口硬铁皮固定圈,用油封套将其包裹起来,再用钳子将其夹住,送入油缸,这样就不会造成浪费,而且制成的活口硬铁皮可以反复使用,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
2.1.2升降油缸活塞杆问题
当提升油缸的活塞杆在提升时,会产生一些晃动,说明油缸中的液压油有问题,导致液泵压力有一定的缺陷,在测试时,要知道液压管道和油缸活塞内有没有空气,可以通过对液压油加压的方法来分析。如果还不能正常工作,就要松开提升油缸的回油管,把油缸抬到最上面,然后把它放下来,重复多次可将液压管道内的气体排出,从而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2.1.3升降油缸下降过快的问题
当提升缸限速阀门中的弹簧断裂问题引起落铲时,若出现下降速度过快,则应在实际操作中将限速阀中的弹簧进行更换,若更换弹簧后仍有问题,则可将限速阀进行更换,从而能及时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2.1.4倾斜油缸活塞杆自动伸出
这主要是由于活塞封圈的磨损和不密封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倾斜油缸活塞进行更换,在导向上套密封环和防尘圈后,可以很好地解决倾斜油缸的活塞自动故障、抖动问题、导向套外部漏油等问题。
2.2叉车制动装置跑偏故障
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经常发现行车制动跑偏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叉车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将严重影响其使用的安全性。引起叉车刹车偏斜的原因有:
2.2.1制动间隙调整不当
制动器制动间隙调整不当是导致叉车制动跑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制动器的磨损不均匀或者维修时的调节不恰当,导致了两个车轮制动器的制动间隙不一致。当刹车间隙不均匀的时候,在叉车行驶的时候,就会发生制动异步的现象。制动间隙小的制动器,其制动反应时间短,制动效率高。类似地,具有较大制动间隙的制动器,其制动反应速度较慢,制动效率较低,这会造成左右两个车轮的制动效能差异,产生不同长度的制动轮或单侧制动,造成刹车偏斜。所以,在叉车行驶时,会产生制动车轮的制动痕迹不均匀,制动单边引起的刹车偏斜,应该把制动间隙调节不合理等因素作为首要因素。
2.2.2行车制动系统进油
在叉车中,刹车系供油是引起刹车机构偏斜的第二大原因。制动系统发生进油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制动系统的泄漏,尤其是制动分泵(油缸)的泄漏,它将直接使制动液流入制动鼓中,造成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间的供油,从而降低了车轮制动器的制动效率。二是叉车驱动系统的油泄漏,例如主动轴的油封,会使传动轴的机油渗入到刹车盘中,造成刹车盘与刹车盘间的机油堵塞,从而降低刹车的效果。当两个车轮制动在同一轴上时,由于制动效率的差异,将使叉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制动失误。制动器进油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叉车出现制动装置不同步时,首先要想到的就是这个原因,另外,在使用叉车时,也要注意对油缸的防护,采取适当的对策,防止出现刹车机构不同步的问题,确保叉车能够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2.2.3方向盘灵敏度问题
方向盘敏感也是造成刹车偏斜的另一常见因素。方向盘是叉车最重要的控制设备,通过对大量检测实例的分析,得出了导致叉车刹车偏斜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方向盘的灵敏度不高。一般情况,车辆在直线行驶时,如果采取制动措施车辆行驶轨迹应为直线,但如果叉车的方向盘灵敏度存在问题,如方向盘间隙过大、转向系漏油等。当叉车在直线行驶中进行紧急制动时,因为方向盘的敏感性,很容易造成对方向盘的控制不灵敏,使叉车的刹车轨迹呈现蛇形或者偏向一边,这就会引起刹车跑偏的刹车现象。所以,当叉车发生刹车偏斜时,首先要对叉车转向系统进行检测,以消除由于方向盘灵敏度问题引起的刹车偏斜。
2.3叉车传动系统常见故障
2.3.1机械传动常见故障
由于机械传动以离合器摩擦为特征,离合器易发生磨损,而且在换挡或换向时,要经常断开连接离合器,实现换挡,因此,分离轴承也是一种常见的故障。因此容易产生振动异常、换挡困难、打滑等现象。
解决方法主要是测量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过小会导致离合器啮合不顺畅,导致滑动,过大会导致分离不完全,容易磨损。检查离合器周围有无油污,温度不正常升高,紧固螺栓是否松脱。如果在自由冲程的情况下,除油、磨损、老化等问题仍然存在,那么就应该更换离合器组件。
2.3.2液力机械传动常见故障
液压-机械传动是一种典型的液压传动系统,其主要特征是液压扭矩转换器中的泵轮驱动液压油冲击涡轮,因此液压油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故障,它存在着油压低、漏油、油温、杂质等问题,容易导致驱动无力、异响、抱死等现象。
在排除故障的时候,主要是抽出油尺,检查扭矩转换器的油面和油质;注意进、出口减压阀有无破损,检查各接头、密封件、摩擦破损部位无油污痕迹;检查扭矩转换器与引擎的连接是否稳定、可靠;如果不能解决,就必须拆卸下来做进一步的检查,看看是不是泵的轮子还是涡轮机的叶片已经磨损了。
2.3.3液压传动常见故障
液压传动是利用油泵把发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静压力能,然后经过液压控制器对液压电机进行精密控制,从而使其驱动车轮移动。因此,经常会出现油泵、液压油、控制系统等故障,从而导致油压不足,油温过高,控制不准确等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出油尺,检查液压油的油位和油质;检查散热器有无破损,检查各接头,密封,摩擦破损,无油污痕迹;检查控制器有无故障;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的故障,应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故障,从而做出安全评估。
结语
综上所述,叉车作为我国物流、运输领域中重要的特种设备,在搬运和起降货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叉车长期处于负载过高的工作环境,极易导致叉车零部件出现问题。因此,相关单位必须定期对叉车进行合格性检验,并针对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保证叉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姚雪峰.老旧叉车首次检验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处理方法[J].西部特种设备,2022,5(06):26-30.
[2]龚留留,姚雪峰,周志友.叉车检验中常见问题探讨[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22,(04):53-54.
[3]李树华.叉车门架常见故障与检验检测的研究[J].时代叉车,2022,(07):171-173.
[4]陈行,梁东毅.叉车典型检验案例综合分析及事故防范措施[J].工程机械,2021,52(09):120-126+13.
[5]杨荣华,薛天卓.叉车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20,(04):42-44.